前言:月光灑下來,照在白色的牆壁上,清輝之下分辨不清園中的鮮花。
《采桑子》
【清】納蘭容若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①謝家庭院:指南朝宋謝靈運家,靈運于會稽始甯縣有依山傍水的莊園,後因用以代稱貴族家園,亦指閨房。晉謝奕之女謝道蘊及唐李德裕之妾謝秋娘等都負有盛名,故後人多以“謝家”代指閨中女子。殘更:舊時将一夜分為五更,第五更時稱殘更。
②雕梁:刻繪文采的屋梁。
③銀牆:月光下泛着銀白顔色的牆壁。
在納蘭的詞中,這首《采桑子》的所寫背景最為難以考究,有人說這首詞是納蘭在憑吊一個知己,也有人說這是納蘭追憶往昔所寫,議論種種,難下定論,但不管如何,這難解的詞雖然撲朔迷離,卻還是讓後人沉浸在詞的美好情境中。
開篇所寫到的謝家庭院,也是在隐喻這是在寫當下的實景,謝家庭院指南朝宋謝靈運家。謝靈運在會稽始甯縣有依山傍水的莊園,後來常用謝家庭院代稱貴族家園,也指閨房。所以可以看出,這是納蘭在懷念一段情緣。
下片開始的那句“此情已自成追憶”,更是證明上片是屬于追憶往昔的情感了,而最後一句更是點明了這段情感的時間,是發生在十一年前,如夢一場的時光令這段情感逐漸模糊,但并沒有被遺忘。納蘭的這首《采桑子》雖然沒有指明他所懷念你的女子為何人,但從詞面的字句來看,應當不是他的妻子,就是表妹。
不管是誰,“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開篇這句的意象,是納蘭常用的,尤其是“謝家”,所以,後人推斷納蘭愛戀的這名女子一定是姓謝。不過真相是否果真如此,也隻能留待猜測了。
從詞句的字面來看,這首詞寫得十分華美動人,有種濃郁之美,在華麗的雕梁上,燕子熟睡着。夜深人靜之時,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已經進入了夢想,隻有月光悄悄安撫着大地。而此時,卻還有一個人無法入眠,任憑月光灑落一身,他隻是獨立中庭,孑然影孤。
短短十數字,就将思念者孤獨寂寥的心态描寫出來,而且還讓人仿佛分辨不出,這個月光下的人,到底是被相思所苦的納蘭,還是偶爾神傷的自己。王維開創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一例,而納蘭的詞中更是将詩畫藝術發揮到了一個巅峰,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摹已經到了入木三分的境地。
而後一句“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則是納蘭從元稹的《雜憶》中所改出的一句,雖然隻是簡單改過一個字,但整首詞還是相得益彰的。元稹的詩是這樣的:
寒輕夜淺繞回廊,不辨花叢暗辨香。
憶得雙文胧月下,小樓前後捉迷藏。
元稹是悼亡詩的高手,他的悼亡詩成就不在納蘭之下,而元稹本人也是多情之人,他在婚前和一個女子有過一段熱戀,雖然沒有結果,但元稹對那名女子很是看重。這首詞便是為那名女子所做。
上片先是寫景色,後又引用前人懷念的舊文,無非都是要烘托自己内心的懷念。而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憶”,納蘭自己也明白,這份感情隻可追憶,無法挽回,所以這句詞既道出了納蘭的悲傷,也道出了世事的無常。這句話化自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憶”,而後接着一句“零落鴛鴦”,則是引出了最後的結局“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往事已如煙散去,回憶空空,納蘭沉吟至此,才忽然覺出了雨夜後的微涼,他也覺察出,這十一年前的夢,早就該醒了吧!
作為一首愛情詞,這首《采桑子》的意境有些清冷:殘更冷夜獨自伫立在你家的庭院裡,看着燕子雙宿雙栖在畫梁之上。月光灑下來,照在白色的牆壁上,清輝之下分辨不清園中的鮮花。物是人非,此情此景也隻能成為回憶,你我從此勞燕分飛、天各一方。這新雨過後的夜裡透着絲絲涼意,你我之間的相依相戀如同十一年前的一場夢一樣,不堪回首。
張任政的《飲水詞·叢錄》中寫道:“後之讀此詞者,無不疑及與悼亡有關,并引以推證其悼亡年月。餘近讀梁汾《彈指詞》有和前韻一首,詞雲:‘分明抹麗開時候,琴靜東廂。天樣紅牆,隻隔花枝不隔香。檀痕約枕雙心字,睡損鴛鴦。孤負新涼,淡月疏棂夢一場。’觀上二首,詠事則一,句意又多相似,如謂納蘭詞為悼亡妻作,則閨閣中事,豈梁汾所得而言之。”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衆号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隻如初見 | 月淺燈深 | 當時隻道 | 東風依舊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