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色”的追逐,老祖宗比我們瘋狂。
先人們在窯火裡變青變白,變黃變黑,燒的是火,卻怎麼也變不出“火”的顔色。有意無意之間,河南禹州的鈞窯工匠們,不知是将銅錢掉到了坯胎上,還是胎釉配錯了比例和原料,竟然幻化出了一抹紫紅。
從此,鈞瓷洞開了一個新世界,由此一躍進入宋代名窯之列。
誰說中國人不夠直接大膽?誰說中國古典藝術不夠嗨?對于鈞瓷的嘗試,就是中國人性格中最具冒險精神的一面。
鈞瓷中的色彩,像是小彩虹一樣絢爛,先人的色彩審美從未變得如此豐富,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人人也可以是冒險者。乾隆大筆一揮寫下,“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寶石緻難同”。
比如玫瑰紫釉,是一種充滿戀愛氣息的色調,明快、輕盈,色呈玫瑰紅,紅中透紫,釉質青蔥紫酋,紅中偏紫,讓人想到夏日雨後的煙霞。
還有海棠紅釉,呈鮮豔的海棠紅色,并且在器物的釉面上形成生動美妙的“窯變”蠟淚流紋,又正又叛逆。
至于茄皮紫釉,具有濃濃的“大人感”,紫色如成熟的茄皮,紅中帶紫,濃而為古今所稱。
。
。
。
為何鈞窯能幻化出如此衆多的色彩,還得歸功于它豐富的窯變工藝。
鈞窯釉料配方從銅開始,打破了過去單純以鐵的氧化物作呈色劑的傳統,又相繼加入鐵、磷、錫等多種元素。分别配釉,分層挂釉,加上獨特的窯變工藝,即火的藝術,使得每一件鈞窯珍品釉色交融都是獨一無二,達到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天然效果。
鈞窯造型和紋理上都遵循規整對稱的原則,尤其是官造鈞窯,無論體積、大小,都講究對稱之美,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到了明清時期,工匠們在經過無數次的燒制後,已能達到一定程度上掌控窯變的技藝,但每一窯仍有許多不可控因素。
所謂:“一窯一乾坤,一窯一世界。”不可控,正是它的迷人之處。在這個世界上,你根本找不到兩隻一模一樣的鈞瓷。
今天,為大家安利7款彩色鈞窯,畢竟色彩斑斓,才是熱愛人間的理由啊。
鈞 窯 玫 瑰 紫 釉 葵 花 式 花 盆
故宮博物館藏
花盆通體呈十二瓣菱花式。
折沿,深腹壁,
盆身外側凸起十二條直線紋,矮圈足。
盆裡滿施天藍釉,
外施玫瑰紫色釉,
底有五個圓形滲水孔,刻數目字“三”。
| 看點
▷鈞窯釉色之美,恰似蔚藍天空中湧現出一片絢麗的紅霞,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美感。這美感在于釉色凝煉含蓄,濃厚質樸。菱花式花盆通體披挂的玫瑰紫色釉與盆體邊棱部位呈現的茶黃色相互映襯,猶如夕陽與晚霞輝映。
鈞 窯 玫 瑰 紫 釉 長 方 花 盆
故宮博物館藏
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
廣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雲頭足。
通體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現“蚯蚓走泥紋”。
底有5孔,外底施醬色釉,
| 看點
▷此花盆雖小,但胎體厚重,造型古樸大方,釉色典雅潤澤,邊角利用微曲的弧線作過渡,有柔和舒适的美感。 花盆為鈞窯瓷器中的重要品種,是當時為滿足皇宮需要按照宮廷出樣設計和燒成的。
鈞 窯 天 藍 丁 香 紫 渣 鬥 式 花 盆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造型仿古銅器,作渣鬥型。
侈口外敞,長頸,扁圓腹,底挖五孔,矮圈足。
胎厚釉濃,釉表光亮明豔,釉色裡外不一;
| 看點
▷器外丁香紫釉于頸部滲出藍色的條斑,腹部有一周淡紫色的釉彩。器裡天藍釉面屢見蚯蚓走泥紋。
鈞 窯 鼓 釘 三 足 洗
故宮博物館藏
鈞窯鼓釘三足洗,洗作鼓式,亦稱鼓式洗。
器身上下飾鼓釘二周(上22枚,下18枚),
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
洗内施天藍色釉,外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并刻有“一”字标記。
| 看點
▷河南禹縣鈞台窯址曾發現刻有“一”至“十”數目字的鈞瓷标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鈞窯瓷器相同,此類數目是同類制品從大到小的編号。
此件洗屬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無損。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紋為鈞窯器之特征,是為傳世官鈞窯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靜憩軒用”為清代官款。
鈞 窯 天 藍 釉 碗
故宮博物館藏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
通體及圈足内均施天藍色釉,
足底無釉。
| 看點
▷鈞窯地處今河南省禹州,在宋、金對峙時期這裡屬于金代統治範圍。此碗在碗形、釉色、底足處理等方面與典型的宋代鈞窯有一定差異,或為金代鈞窯制品。
鈞 窯 月 白 釉 瓶
故宮博物館藏
瓶唇口,口沿微撇,長頸,
通體施月白釉,
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足邊呈醬色。
| 看點
▷此瓶為宋鈞窯的民窯産品。民窯器物形制多為碗、盤、瓶、罐之類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藍釉居多,無官鈞之玫瑰紫和海棠紅色。此瓶造型别緻,釉色勻淨,為民窯中較好的作品。
爐 鈞 釉 直 口 瓶
瓶小口微外撇,
細長頸,頸、肩部凸起弦紋一道,
圓腹,腹以下漸收,圈足微外撇。
| 看點
▷此瓶釉色為藍、綠相互交織,釉面紋樣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傳世爐鈞釉瓶、尊上青、藍色釉居多,帶紅點者較少見。此瓶即屬青、藍色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