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的冬天如何防寒

古人的冬天如何防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8:29:58

古人的冬天如何防寒(古人的冬天清宮冬日趣聞)1

在清代的紫禁城裡,冬天不僅有“暖氣”,還有奢華的美食、數不勝數的慶典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衆多冬日習俗。更重要的是,冬天到來,就意味着一年行将結束,過了最冷的三九天,差不多就到舊曆的年底了,在這個時間,清宮裡處處都是新年的味道。

01

有“地暖”但常發生火災

對于如今的北方居民來說,冬天取暖的來源大多數離不開“火”。在清代紫禁城,火同樣是冬日取暖的重要來源。因此,在紫禁城,如何很好地利用火,是王公大臣們的頭等大事。不過,明清兩代,各種天災人禍曾引發了紫禁城中若幹次火災,其中絕大多數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清代時,紫禁城建有“供暖”系統。當時,紫禁城的主要建築依靠地面下砌築的“火道”來實現,與如今常見的地暖極為類似。紫禁城“火道口”一般設置在大殿外廊子上的竈口,這是一個一人多深的炕洞,負責的官員将宮内專用的木炭填入這個炕洞中燃燒,以實現對屋内進行供暖。宮廷燒“地暖”多使用木炭,最高檔的木炭被稱為“紅羅炭”,據說當時盛裝這些木炭的荊筐都要刷上一層紅土,故有此名。至今西城區還有一條街道名為“大紅羅廠街”,就是因為當年管理這些紅羅炭的機構設置在這條街上。當時,不同人有不同的供炭标準:皇太後120斤、皇後110斤、皇貴妃95斤、貴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孫10斤。

嘉慶二年發生火災的那天,郝世通負責乾清宮殿内的供暖事宜,郝世通在燃燒完木炭後将火熄滅,按照規定本該是将燒完的木炭收拾後放壇子裡,再放入炕洞中,以備下一次繼續使用。而他則貪圖便利,沒有将壇子放在規定的位置,而是臨時放在了乾清宮東穿堂的楠木格子旁。結果木炭複燃,導緻了火災。作為“正宮”,乾清宮被焚毀,令已經退休的乾隆皇帝五内俱焚。更讓他焦心的是,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裡陳放着他辛苦大半輩子搜集整理的“石渠寶笈”,而一場大火将這些珍貴典籍盡數焚毀。

火災的第二天,乾隆帝下了一道敕旨,這是一份十足的“罪己诏”,他将這次火災的原因歸于是自己“受恩過厚”,于是上天讓他要有一點點的儆戒。最終他将罪責歸于“政事有缺”,并且強調一切過失“皆朕之過,非皇帝之過”,并要求審理此案件的官員們對肇事太監從輕發落。

02

三個整月吃“鍋子”

冬日是進補的好時節,深居宮中的帝王後妃們也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清朝曆代的帝王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不同的飲食食譜。乾隆皇帝将紫禁城内的飲食文化發展到了極緻。乾隆皇帝對蘇州菜情有獨鐘,他一心想着回到北京也能品嘗這樣的美食,所以幹脆将烹制蘇州菜的當地官廚帶回了紫禁城。

到了道光時期,由于國力的衰微,再加上道光皇帝本身提倡節儉,因此膳食上也顯得比較寒酸。以道光七年(1827)除夕,皇帝早膳的菜單為例,可以看到,菜品無非是小炒肉、溜野雞丸子、海參溜脊髓、鴨子白菜鍋子等尋常菜品。

清宮裡帝後的飲食極盡奢華,宮女們也能在冬天享受民間少有的美味。晚清曾經侍候過慈禧太後的宮女何榮兒,對清宮飲食的一些回憶被記錄下來,裡面講到,每年“從十月十五(陰曆)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也有時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裡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由此可見,宮裡在冬日非常流行吃“火鍋”以補充熱量。

03

家宴和國宴

在清代,冬季的紫禁城内,會有很多慶典,比如乾清宮家宴、元旦國宴等。清代的國宴以“滿席”為主,其中每一桌宴席上擺放什麼菜品,都有嚴格規定。而且按照程序,整個宴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宴席上擺放的是各類“饽饽”,因此這個階段也稱為“饽饽宴”。此時每張宴桌上擺放的有各色點心十八盤、瓜子四盤、馓子三盤、福祿馬四碗、幹果十二盤、鮮果六盤以及小豬肉一盤、鵝肉一盤、羊肉一方等。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則稱為“酒席宴”,此時桌子上要有小豬一隻、鵝一隻、羊肉若幹。

清宮家宴則是皇帝一年裡少有的一兩次和妃嫔、皇子們一起用膳的機會。不過,家宴中,妃嫔和皇子要分開和皇帝團聚,以避免成年皇子和年輕妃嫔之間會有“非禮”事件發生。家宴一般是皇帝和後妃們一起吃早膳,和皇子們一起吃晚膳。

不過,這也不是固定的模式,用膳地點也不固定。如乾隆二年(1737年)的一次家宴,乾隆皇帝和後妃們一起進膳,時間從下午五點半左右開始,先上湯飯,包括一盒粳米粥和酸奶子以及一盒卧蛋湯和野雞湯,第二道則是各類小點心和奶茶,第三道則是酒馔,乾隆皇帝的酒馔有四十道菜肴,擺成五行八列,皇後的則是三十二道,妃嫔們則是十五道,最後一道是果品。宮宴時,都是皇帝先吃,之後,後妃們才能動筷子。

04

送“福”迎新年

在舊曆中,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每年冬至,皇帝要例行祭天。而且清宮舊曆記載,從冬至這一天,宮裡就要開始書寫《九九消寒圖》,這種消寒圖樣式有很多種,例如有的是畫一棵素梅樹,上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從冬至數九開始到九九數盡,每天用顔色筆染一個花瓣,當然顔色要根據這一天的天氣情況而更換,如此八十一天下來,不但為冬日增添了幾分樂趣,還繪制出了一張多彩的消寒圖,可謂兩全其美。

冬至開始,就是漫長的數九寒冬。對于古人來說,這段時間固然漫長,卻多充滿期盼,因為寒冬總是與春節形影相随。特别到了年關将近的時候,紫禁城裡和民間一樣,洋溢着新年的味道。作為“天子”居住之所,紫禁城裡的“辭舊迎新”風俗,自然與民間有很多不一樣。

從農曆十二月初一起,宮裡便開始為過年做準備。這一天,皇帝要書寫“福”字賜給王公大臣們,這一習俗在乾隆年間成為定例,書寫福字的地點就在紫禁城的漱芳齋。大臣們都以能得到皇帝賞賜的福字為至高榮耀。

◎本文原載于《北京晚報》(作者楊征),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