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前
37歲的王女士(化姓)得了種“怪病”
隻要不吃東西
就開始頭暈乏力、心慌手抖
幾度“餓暈”了過去
輾轉當地多家醫院
怎麼也查不出原因
前不久,王女士和家人
慕名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尋求幫助
中大醫院内分泌科
聯合醫學影像科、肝膽胰中心等
多學科會診
成功揪出“元兇”
原來,一切都是
胰島素瘤惹的禍
據王女士家人介紹,前段時間王女士隻要一段時間不吃東西,就容易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手抖,還伴有出汗;而進食後這些奇怪的症狀又會立馬消失。有次早上起來,還沒來得及進食,她突然就感到一陣頭暈伴乏力,随後出現意識不清。送至當地醫院測血糖隻有1.5毫摩爾每升,診斷為低血糖性昏迷,給予高糖輸注後意識逐漸恢複正常,但低血糖原因并沒有找到。
從那之後,王女士變得焦慮起來,總擔心因進食不夠而再次暈倒。無論是包裡還是口袋裡,她都會放上幾包糖果或者零食,隔一小段時間,就拿出來吃點。幾個月下來,王女士已經胖了有12斤。
食物,在她的心裡不再是美味快樂的象征,卻成了心底恐懼、卻又不可或缺的救命稻草。
最讓她焦慮的是,在當地醫院先後做過CT、磁共振及PET-CT等高端檢查,卻始終查不出引起低血糖的真正“元兇”。這可如何是好?當地醫生緊急聯系了上級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第二天,王女士一家慕名來到中大醫院。
中大醫院院長助理、内分泌科主任李玲主任醫師了解患者的情況後,告訴王女士及家人,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比較複雜,需住院進一步排查。在李玲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内分泌科殷漢副主任醫師對王女士的病情進行了全面評估,通過各項檢查逐一排除了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胰島素拮抗激素缺乏性和非胰島細胞腫瘤性低血糖。
住院第二天清晨王女士再次出現頭暈、心慌,檢測血糖僅為2.2毫摩爾每升,而同時間測得的胰島素卻高達137皮摩爾每升。
“一般在低血糖情況下,機體會逐步減少或停止胰島素釋放以避免血糖進一步降低,像王女士這種情況,提示存在内源性胰島素分泌不适當增多。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我們判斷胰島素瘤或胰島增生的可能性最大。”殷漢副主任醫師介紹。
為進一步确診,中大醫院内分泌科聯合醫學影像科、肝膽胰中心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并通過高分辨率磁共振多期動态增強成像技術在胰腺尾部發現了1.5cm*2cm病竈,專家會診後綜合考慮為神經内分泌腫瘤(胰島素瘤),有手術指征。
随後,轉入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行腹腔鏡下胰腺腫物切除術,病理證實為胰島細胞瘤。術後,王女士的血糖立刻從術前的2.6毫摩爾每升上升至7.33毫摩爾每升,并一直處于平穩狀态,那些“貪吃”的症狀也完全消失了。
提問時間:
胰島素瘤有啥症狀?
據介紹,胰島素瘤自主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往往會導緻患者出現饑餓感、肢體抖動、乏力、出冷汗、心跳加快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狀,嚴重者會出現頭暈、煩躁甚至昏迷等症狀,長時間低血糖将不可逆地損害中樞神經功能,出現記憶力下降、精神行為異常等。
殷漢副主任醫師表示,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如飲食、運動、藥物以及相關系統性疾病,特别是胰島細胞瘤引起的低血糖,發作常随病程的延長而加重,患者多伴有體重增加,記憶力、反應力下降。由于胰島細胞瘤發病率低,臨床表現複雜多樣,臨床上常易誤診和漏診。
專家提醒
如果反複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手抖等症狀,進食後能緩解,應考慮低血糖發作,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采取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可快速發現低血糖的原因,從而針對病因進行精準化治療。小編團隊
策劃、審核 / 程守勤
文字 / 王倩 程守勤
編排 / 王倩
校對 / 劉敏
中大醫院融媒體中心出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