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戲曲萌生早。從史載看,夏啟時已有優伶山現;兩漢陏唐,洛陽均是戲活動的中心;而有關蘭陵王參軍戲和踏搖娘的山土文物更不絕如縷。再,渚宮調創始于開封;《目連救母》首演于開封;北宋雜劇形成于開封。這一切足以說明:中國戲曲之主根和源頭在中州及其附近地區。
二、藝苑百花俏。諸宮調和宋元雜劇之後,根據有關記述和各種野史、筆記、小說、詩文提供的線索,僅從明萬曆之後的幾百年間,曾先後在中原境内産生、存在和流行過的各類劇種即有近80個,其中戲曲劇種約65個。
三、劇場遍地有。我國最早山現的演山場所,便是東漢時建于洛陽城西的宮廷劇場平樂觀;到陏大業年間,洛陽端門外劃定的劇場綿延八裡,時稱三百裡皆來觀,則可以想象其規模之大。而民間之劇場,見于記載的便是北宋幵封相M寺等處的勾欄瓦肆(瓦舍)了。截至清末民初,中原各類舞(樂)樓、戲台,尚保存有萬餘座;經過戰争、文革和破四舊等災難性破壞,至上世紀80年代初,尚存約600座。而新中H建立後的50年中,河南新建劇場(包括能演山的文化宮和俱樂部)則在700座以上。
四、欣賞興趣高。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中國的人口大省。因此作為戲曲審美主體觀衆的農民、市民,在上千年中對戲曲的濃厚興趣,一直維系并促進着河南戲的生存、發展和繁榮。即以當今河南電視台的名牌欄目《梨園春》看,其居高不下的收視率也很能說明問題。到新世紀初期已有2.6萬人參加過戲迷擂台賽,并産生了456名擂主。由此可知,河南的确是不折不扣的戲曲之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