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冰、溫繼偉夫妻倆在打袼褙。 苗鳳強 攝
中新網衡水8月30日電 (崔志平 苗鳳強)打袼褙、粘鞋底、納鞋底……30日,走進河北省阜城縣大白鄉許莊村朱冰冰、溫繼偉夫妻的“千層底”布鞋廠,兩人配合默契,每個工序都一絲不苟。
朱冰冰、溫繼偉夫妻倆在粘鞋底。 苗鳳強 攝
今年37歲的朱冰冰畢業于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為了照顧老人,他和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的妻子溫繼偉放棄了外面的工作,回到家鄉河北省阜城縣大白鄉許莊村創業。
方便了照顧母親,但維系生活成為難題。細心找尋生計的溫繼偉發現:大白鄉幾乎家家的老人都會做“千層底”布鞋,而且手藝很好。這令小時候就穿慣媽媽做的布鞋的溫繼偉心裡一動:何不開一家手工布鞋店,給大家帶來收入,也把做布鞋的手工藝傳承下去?
溫繼偉在納鞋底。 苗鳳強 攝
說幹就幹,兩個人開始了手工布鞋的創業之路。“千層底布鞋”鞋底用白棉布打成袼褙,多層疊起納制而成。一雙傳統的手工“千層底布鞋”,光鞋底就有30多層棉布。夫妻倆一點兒不含糊,先打袼褙,用面粉熬成稀稠适宜的糨糊,塗抹在木闆上,将棉布鋪平整糊上去,置于陽光下曬幹,做好的袼褙大概是一張卡紙的厚度。再按鞋底樣子剪袼褙,把20層的袼褙鞋底、9層的袼褙夾心、5層的後跟摞在一起做鞋底。
朱冰冰在給手工布鞋裝楦定型。 苗鳳強 攝
接下來的納鞋底是最為考驗做鞋人功夫的環節。用針錐從正面紮眼,頂針推着針紮進30多層的棉布中,針頭露出,再用手鉗拽出來拉緊,一個40号左右的布鞋底需要納上1000多針。“一雙鞋下來,得有30多道工序。”溫繼偉說。
随着不斷摸索學習,夫妻倆制作的手工“千層底布鞋”由原來單一的普通布鞋,發展到現在的10多個款式、60多種花色,年銷售額100餘萬元。
朱冰冰、溫繼偉夫妻倆在直播。 苗鳳強 攝
最近,夫妻倆又利用抖音平台嘗試了時下流行的直播帶貨。“時代在變化,銷售方式也在更新。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将進一步擴大。”溫繼偉說。
溫繼偉展示手工布鞋。 苗鳳強 攝
随着訂單越來越多,朱冰冰、溫繼偉開始把納鞋底、上鞋等工序分包給當地群衆。他們負責原材料提供,周邊村民定期交活。成手的話,一個人每天可納鞋底一到兩雙,上鞋五雙。
樣式多樣的手工布鞋。 苗鳳強 攝
“沒想到我這個歲數還能領工資,多虧了小偉夫婦。”阜城縣大白鄉許家莊村70歲的村民孫金鳳說,從小就會納鞋底的她,從沒想到有一天還能靠這門手藝掙到錢。
從開店做布鞋到私人訂制,從解決個人溫飽維持生計到帶動周邊十幾個村的60多個村民實現人均年增收1至2萬元,朱冰冰、溫繼偉夫妻帶領村民用“千層底”走出了一條緻富路。(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