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街道的名字,
追根溯源,大都有據可依。
細心的朋友早就發現,
市區新命名的采用街、路、巷、坊作為通名,
有些路名極其有意思,
比如頗具江湖豪氣的炮房街、馬廠子、下馬陵…
而有些光聽個名字就讓人心生向往,
比如南稍門附近的文藝路。
文藝路并不文藝
說起文藝路,
西安的小夥伴并不陌生,
文藝路北起環城南路文昌門,
南至南二環,全長2280米,
是城區人行道最寬的道路之一。
從南稍門十字向東幾百米,
就能看到醒目的文藝路天橋。
天橋既方便了馬路四面的人相互往來,
同時,作為文藝路的中軸線,
将路分為南路和北路。
站在天橋向兩邊張望,
北邊一眼就能望到城牆,
而南路南路稍微變窄之外,
并無其他标志性特征。
大多數人到文藝路之後,
會有種“請告訴我,這哪裡文藝了”的感覺,
因為凡是提到文藝,
映入大家腦海的都是“文藝青年、文藝範兒、文藝小清新……”
然鵝,眼前的文藝路上,
除了高樓、行道樹、各種店鋪,
就是不計其數的窗簾店,
并木有絲毫文藝的趕腳。
據說,過去的文藝路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北路是布藝一條街,
南路是自行車一條街。
有人說,如果在南郊丢了自行車,
基本在文藝路都能找到。
随着大西安的發展,
現在的文藝路已經失去了以前的“特色”,
北路在打造演藝一條街,
南路集中了布藝批發、寵物、魚缸漁具等等。
文藝路,似乎并木有那麼文藝,
反而……
有點戀舊
身居市區要地,
文藝路當然得符合現代繁華的調性,
順着家春秋的樓一路向北,
擡頭就是一排排家屬院和寫字樓,
除了長期在這裡生活的人,
有好多起步時期的小公司,
在樓上租房辦公。
然而,在高樓大廈背後,
那些年代略久的老房子,
已經逐漸消失在現代繁華裡的老式理發店,
才是見證這條路的曆史的存在。
每一代人,都有記憶猶新的同年玩具,
而與九零後密切相關的,
都藏在文藝路天橋路西的服裝城。
沿着門口的台階一直往上,
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玩具,
毽子、彈球、奧特曼、卡車……
凡是有小盆友路過,
必會往這邊多看幾眼,
纏着家長給自己買一個才肯走。
有些地标
初到一個地方,
我們都會先搜尋這裡的标志性建築。
好多人沒有到過文藝路,
卻早已聽聞了這條路上有些建築的大名。
大名鼎鼎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學戲曲研究院,
就位于文藝路上,
作為西北最大的藝術團體,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秦腔團享譽全國,
除此之外,還有青年實驗團(二團)、眉戶 碗碗腔團(三團)、小梅花秦腔團(四團)及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在全國都極其有名,
更是在中外各種演出中,
幾乎帶着陝西戲劇文化走遍了世界。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和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珠聯璧合,
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戲曲研究院。
到現在,文藝路上還有數十家大型文藝單位,
除了陝歌、省戲曲研究院,
還有省雜技藝術團、省樂團、省人民藝術劇院、省電影公司等。
偶爾路過這裡,
還能聽到裡面傳來排練和吊嗓子的聲音。
除了大牌地标,
這裡還有極具青春氣息的文藝路小學,
這所始建于1952年的小學,
開學的日子裡,
這裡每一天都是活潑可愛的面孔,
滿滿的歡聲笑語和活力。
放寒假的這裡,
沒有小盆友和家長每天打卡報到,
竟然有些許落寞。
文藝路小學斜對面,
還有一所成人大學:西北電業職工大學。
這條街道上最多的除了窗簾店,
就是琴行了。
借問琴行何處有,
路人遙指文藝路。
據說,在西安,
十個玩樂器的人,
九個都是文藝路上的常客。
尤其是南郭路,
簡直就是樂器一條街,
比較有名的綠洲琴行就在這裡。
有些年味兒
過年,貼福、買對聯,
就算是沖這個名字,
文藝路也不能缺席。
早在2012年,
大秦網曾報道過關于文藝路“全球第一人,成語套字”的新聞。
走到文藝路,
有人會有似曾相識之感,
沒錯,那位獨創成語套字對聯的就這家。
放眼望去,
大大小小的對聯火紅一片,
大多數經過的人都會駐足觀看,
因為這種用18個成語72個字組成一個字的對聯實屬少見,
一氣呵成、形神兼備且上下成句創意十足,
據說,設計好一個字要花費上兩三天時間,
果然,無論哪個年代,
創意都是最寶貴的!
有些市井氣
到過文藝路的人都知道,
每天早晨五六點,
仁義路口就會陸陸續續聚集很多人,
他們拿着刷子等工具,
等着老闆們來選人。
每個人面前都會擺着簡單的“簡曆”,
有家政、水電工、餐飲後廚等。
過年前四五天,
當這個城市的大多數人已經備好了年貨,
而這些準備“上市”的工人,
還在等待着年末的終極一戰,
好多賺點錢過個好年。
文藝路兩邊的商鋪,
沒有多少知名的大牌,
大多數都是比較平價的店面,
就像平時說起逛街,
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小寨鐘樓,
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條路,
因此,兩邊的商店基本都是供應長期生活在附近的回頭客。
偶爾,也會有上了年紀的老人,
售賣一些秋衣、襪子、鞋墊等。
有些美食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
尤其是像文藝路這種有堅實“群衆基礎”的。
有這麼多大型單位坐鎮,
又有周邊固定的居民區,
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館子,
何以養活如此多的吃貨?
大聚、小酌、蒼蠅小館應有盡有!
比較有名的,
當屬戲曲研究院隔壁的三羊居食府,
先不說有多火爆,
飯點的時候往門口一站,
一撥又一撥人往進湧,
一會,一樓二樓就全部滿座,
去的晚的隻能幹等。
招牌老哇撒幾乎每桌必點,
還有他家的鍋貼、麥飯、香酥藕夾味道都不錯。
錦味兒姥姥菜館,
環境就是典型的寬敞舒适家常小館,
整體看着很幹淨,
菜品主要是麻辣口味的川菜,
飽受好評的有椒鹽小蘑菇、小土豆燒雞等,
朋友聚餐、家庭宴會都很棒。
除了這些比較有名的館子,
文藝路天橋跟前的家春秋,
也是大家日常吃飯的要地。
無論是附近的居民,
還是方圓幾裡的上班族,
都會跑來這裡吃飯,
因為小吃城裡聚集了幾十家店,
蓋澆、火鍋、面食、小吃一應俱全。
以前在負一層,
後來搬到了樓上,
新裝修之後的環境更加幹淨高大上了。
或許看着如今的文藝路,
仿佛其中的市井氣息蓋過它的文藝。
不過,聽熟悉這裡的曆史的人講,
文藝北路在解放前後是仁義村、東何家村、冉家村、刁李村、南郭村的農田和荒地,
現在戲曲研究院門口的站牌都以刁家村為名。
後來陸續集中了省雜技團、省歌舞劇院、省樂團、省京劇團、省戲曲研究院、省人民藝術劇院、省電影公司、省電影電視學校、省藝術學校、西安市群衆藝術館,
文藝路的名字由此而來。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
要想偶遇大牌戲劇演員,
隻要來文藝路,那概率瞬間UPUP,
因為部隊文工團組建的演藝單位紮堆此處,
那時可是名副其實的文藝路黃金時代。
最近十幾年,
這裡又自發形成“人才市場”,
而且先後有“狗市”、自行車黑市、裝飾布市、自行車市、花市、魚市、寵物市等。
一條不長的街道,
把接地氣兒的市井氣息,
和濃濃的藝術天堂盡收其中。
一面是台上台下的精彩與謝幕,
一面是平凡的人為生活生生不息的忙碌。
無論它是那個雲集藝術大咖的文藝路,
還是一條普通的街,
于生活在這座城市而言,
都是構成城市繁華不可或缺的磚瓦。
文藝路,名副其實,
文藝路,其實也沒那麼文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