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大豆主産區正加快落實大豆擴種計劃。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了解到,随着全球氣候變暖,我國東北地區大豆種植氣候适宜度大部呈較好态勢,有利于大豆擴種。其中,東北地區西部區域呈現出氣候适宜度提高态勢,包括内蒙古東部、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以及遼甯大部。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何亮介紹,大豆是一種喜溫又耐冷涼的作物,一般大于10℃活動積溫在1900攝氏度·日以上、無霜期大于110天,基本就可以種植大豆。大豆需水量較多,生育期需水大緻400毫米左右。
最新氣候态(1991年至2020年)與舊氣候态(1981年至2010年)數據相比,東北地區大部積溫是增加的,其中内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和東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增加26攝氏度·日至65攝氏度·日,最高增加182攝氏度·日。内蒙古東部、黑龍江、吉林大部最近30年生長季平均霜凍日數減少1至3天,遼甯等地變化不大。
降水和日照方面,雖有增有減,但總體是增多于減。
目前,内蒙古東部包括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赤峰,黑龍江西部包括齊齊哈爾、大慶,吉林西部包括白城、松原、四平,以及遼甯大部大豆種植适宜度均有相對提高,即東北地區的西部區域;東北地區東部,如黑龍江佳木斯、哈爾濱、綏化、牡丹江,吉林延邊、吉林市、長春市等區域雖生育期内日照時數有所降低,但總體依然是大豆種植适宜區域。
何亮特意強調,氣候變化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極端氣象災害發生頻率高了,所以,還要對極端性、突發性氣象災害提早進行防備。今年擴種大豆裡面有一條措施是“水改旱、稻改豆”,這些區域一般都地勢低窪,今年的氣候預測黑龍江等地降水将偏多,要提前做好排澇除濕準備,防範夏秋濕澇災害。
同時,在積溫增加背景下,東北各地可根據墒情适當早播,同一積溫帶也可适當采用生育期相對較長的品種,以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提高産量。
來 源丨農民日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