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放風筝
風筝又稱“紙鸢”、 “鸢兒”,放風筝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着系在上面的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3、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将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挂山或“挂紙”。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衆山”,拜祭祖山稱“掃大衆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