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禮讓”二字。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日,頌揚先人的謙遜禮讓之美德”,激勵後人大度做人,秉禮處世。亦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六尺巷來曆“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曆史佳話,源于張家與鄰裡之間的土地糾紛。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争執不下,将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裡,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裡來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