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0 23:05:35
古代的數理二分法

從《尚書》上可以知道,古人很早就發現了冬至、夏至這兩個曆法的相對準确時間位置,從而将一年數理上分為兩半。

伏羲的陰爻兼容了這種二分的準确表達,當然,他的陰爻還兼容了廣義的不同、相反等意思。但這是靜态的一種描述。

而太極将這種兩極動态的變化用靜态的圖表達出來。從人文意義而言,太極從來沒有靜止過。

用靜态表達動态

中國古代的敦煌繪畫中,用靜态描述的衣褶的翻飛來表達一種飛的動态;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數理文化的進步)1

敦煌壁畫

而山水國畫則用水波、白雲、飛白等來反襯動态以及動靜之兼容。“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中國古代山水畫成為具有人文意義的主要題材之一。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數理文化的進步)2

雲、山

鄭闆橋的竹子,則用翻飛的竹葉表達看不見的動态的風,為後世追捧。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數理文化的進步)3

風竹

用靜态來表現動态,古人的智慧思維還是很發散的。

動态與靜态,這本身就是簡單的數理邏輯二分法。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數理文化的進步)4

擲鐵餅者

西方古代則用這種靜待的雕塑來表達這種動态的曲張感。通過扭曲、偏離重點的方式來表達動态的預期。

這種簡單的二分法,是人文的基礎之一。

不要小瞧二分法,電腦的基礎規則就是二分法,用二進制的1、0,表達所有的數,這也是二分法。

後來,複雜了一些,就有了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n分法等等。

而伏羲的先天八卦綜合了二分法、三分法、八分法的表達。開辟了人文兼容表達的先河。後來的傳統文化中的人文使用中,通常都是幾分法的兼容。

而西方的數學文化這個文化分支則專注于每種分法的準确數學演繹,從而逐漸産生數學意義的進制。

從人文角度而言,隻要你的思想足夠發散,而不是禁锢在幾分法中,那麼,奇思妙想總會不期而遇。

三分法的電腦一樣是存在過的,蘇聯時期曾經研究成功,僅僅是後來因故這個研究方向被荒廢了,電腦也就二進制起來。這并不意味着電腦必須二進制的。

從數學角度而言,進制是禁锢的,不容改變,不容兼容。隻有進制的轉換,不可進制的兼容。

四分法的産生

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這是最簡單的、最古老的數理人文的四分法。把圓四分,每90度的區間代表一種人文特征。

至伏羲八卦,這進步成四面八方了。進一步二分,進一步細化。

數學特點就是基于數學意義的平分。

至周文王,将其進一步發展,首次将其用于具有古代哲學意味的數理文化中,這為傳統文化起到了定調的作用。這樣就産生了元亨利貞這種四分表達。

這與春夏秋冬、四面八方的區别是,這個四分法不是基于等量的平分。

筆者在前文連載中,用甲骨文的方式解讀了這四個字。在甲骨文中,這幾個字都是與農耕有關的。

元是種子發芽,亨是茂盛生長,利是莊稼的豐收,貞是豐收的慶祝以及農閑之後為明年的準備。這與春夏秋冬是基本配合的。文王為了在人文意義上表達更準确,強化了這幾個階段農業的特征。

但他描述的目的并不是農業,而是利用以象喻理的方式表達人文的思想。

意向性的表達,元、亨、利、貞可以意譯為:開始、發展、成功、保持和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二分法思維訓練法(從二分法到四分法的數理文化的進步)5

現代方式的元、亨、利、貞的意象表達

如果你不想被古人的解釋搞蒙,可以參考一下筆者這幅圖,用現代的方式表達元、亨、利、貞的意象。

黃河流域,由于緯度的關系,春夏秋冬基本是四分法意義的時間等長,但這與現實還是有差異的。而文王的表達将這種農業特征做為重點,而非時間做為特點,回避了這種四分等分法描述的時間不夠準确問題,這使這種表達的适用範圍更加寬泛。時間在這種表達中不再是一種數學等分方式的禁锢,每個階段的時間都是沒有準确描述變量,但每個階段的特征是一樣了。

這是從狹義的春夏秋冬四分法向廣義的元亨利貞四分法的進步。甩開了禁锢人文準确表達的時間因素,強調的僅僅是順序。

以象喻理,這是古人從伏羲先天八卦和甲骨文開始明确的數理文化表達方式。

我們通常說的記叙文的六要素,實際是結合古代智慧的精髓性的表達。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生(元)、發展(亨)、結束(利、貞)。後世算卦的把這表達為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卦爻解釋不同。

同樣的數理文化内容,世界觀不一樣,方法論就會出問題。也就是表達出來的思想會非常不同。

元亨利貞的人文意義

《周易》:乾:元,亨,利,貞。

這是《周易》開篇第一句。也是《周易》總綱中的總綱。

後面所有的卦爻,都是基于六分、四分數理文化意義的兼容表達。後世的譯文解讀通常重視了六分法,卻往往忽視了四分法的兼容表達。從而對爻辭中涉及的元亨利貞四字進行了牽強的解釋。

《易經》中有“文言曰”,對此進行了解釋,已經是完全的人文意義的表達了。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後來,老子用水、柔的意象重點描述了這個陰陽一體的善之道,利的得失之道,重在方法論;而儒家的孔子用禮、樂的意象重點描述了這個仁、嘉(佳)這種發展之象,重在世界觀;孟子重點解釋了義,也就是對利害得失的儒家态度;而事之幹者的方法論則是百家争鳴了。

後世西漢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影響深遠。但罷黜百家從未實現。

人文上四分法的廣泛應用--簡單的動态線性數理邏輯

西方近代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就是所謂的PDCA循環,據說這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改革開放後,加入WTO後,這個體系被引用中國。

PDCA: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

如果周文王看到這東西,會如何解釋呢?

P,計劃是什麼階段?貞的後半段的準備階段;

《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孔子說的就是這事。豫,計劃、準備。

要想進入元這個階段,你總得準備種子,耕個地,修修農田水利、設備,謀劃一下今年種西瓜還是芝麻,檢讨一下去年玉米因為天大旱減産的原因等等,再等待春風、春雨吧。

D,執行是元和亨的階段,開始、發展;種子已經種下,莊稼茁壯成長了。

C,檢查是利的階段,對于出現的不利尋找原因,從而謀求整改的辦法;

傳統文化的漢字,都是陰陽一體的。說利這個字,同時就表達了不利在裡面。老子的《老子》對此種表達方式解釋的很透徹;古人說武這個字,不見得是打,而同時告訴你武的目的是止戈,同時有不武的意思在裡面。這就是傳統文化的複雜性之一。文王的利,使用的是這樣一種陰陽一體的文字意象表達的方式。

A,處理,就是貞的前半段,糾正預防、總結并持續改進對于不利産生的經驗教訓,并付諸實施。

孔子的态度是“吾日三醒吾身”,這敬業精神夠,把C、A兩個階段合二為一了。

總體來說,戴明這位學生學《周易》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學的不錯,能夠舉一反三,深得這種簡單四分法之人文精髓,結果就成了專家。

同樣看《周易》,中國的古人明白道理的多,但是“述而不作”耽誤事情了,弄不好那點精髓就給弄失傳了。

古人總使用古文,這有點耽誤事情了,弄得現代人總看不懂。要是古人用簡化字、白話文就好了。我這是不是穿越反了,哈哈。讓現代的唯心給拐帶壞了。天天起舞,累不?瘋了?

弘一法師:“璀璨之極,歸于平淡。”

弘一法師,佛号太出名了,原名李叔同,年輕的時候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後來也許是累了。那首《送别》,也算家喻戶曉了。

很多事情的人文道理實際很簡單的,而這種簡單,往往卻是基礎,卻是大道理。

二分法用好了,就是電腦表達的所有的虛拟的數學世界;四分法用好了,就是古代傳統文化其中的一個很大部分了。

通常想通道理并不難,做到才是真難。

古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古代的道理都是前人所思所言,聖人都是前人。

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