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狐娘和貓娘哪個更受歡迎

狐娘和貓娘哪個更受歡迎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2-11 17:52:27

  

  現在許多人對于貓的喜愛程度變高,由此更是誕生出了一個網路流行語“吸貓”。“吸貓”表達了人們對貓的極度喜愛之情,那麼“艹貓”呢?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覺得筆者喪心病狂連貓也不放過了,其實這裡指的是一款戀愛文字遊戲《NEKOPARA(巧克力與香子蘭)》。在原畫師Sayori的筆下,這款遊戲中帶着貓耳和貓尾巴的女性角色顯得非常惹人憐愛。它不僅讓galgame登上了更廣闊的舞台,也讓更多人認識了貓娘、狐娘這種具有獸類特征的角色,那麼獸娘到底有多可愛呢?為什麼受到了那麼多人的喜愛?

  獸娘那麼可愛 你就不想舔?

  獸娘屬于“人外(じんがい)”的一種,一般所稱的獸娘指的是保留了獸類外型的特征(寬大的口部、全身覆滿皮毛、有尾巴和其相對應的獸耳)但又具有人類的特征,甚至有與人類相同思考能力的幻想生物。

  最簡單粗暴的獸娘類型是直接增加獸耳和獸尾。這類角色在ACG作品中比比皆是,《NEKOPARA》中出現了許多帶有貓耳和尾巴特征的女性角色,去年的黑馬動畫《獸娘動物園》則可以說是獸耳控的狂歡。除了常見的貓耳和狐耳外,還出現了帶有索馬利長頸鹿和洪堡企鵝特征的角色。這類角色最直觀的特征便是人類部分的程度較高,耳朵和尾巴隻是錦上添花的附屬品。

  

  (獸耳控的狂歡:《獸娘動物園》)

  如果想要在此基礎之上繼續添加非人特質的話,就是在四肢和皮膚上增加非人類的部分。去年播放的動畫《來自深淵》中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形象,她就是有着兔子外形的“生骸”娜娜奇。她不僅有着兔耳和長尾的特診,全身也覆蓋着動物的皮毛。

  

  (動畫《來自深淵》:娜娜奇)

  再往上便發展到隻保留人類上半身,下半身完全獸化的獸娘角色。這些角色以往多出現于日本R-18 的Galgame中,比如遊戲《勇者大戰魔物娘》系列。近年來由于觀衆對獸娘的喜愛程度提高,現在已廣泛地出現在一般向的作品中,動畫《人馬小姐不煩惱》中的女主角就被設定成了人頭馬身。除了半人馬外,“人身蛇尾”、史萊姆、人魚都是經典的魔物娘形象。

  

  (動畫《人馬小姐不煩惱》:君原姬乃)

  獸娘文化由來已久

  其實這類帶有人類特征的獸自古就有,獸娘中的很多經典形象比如“半人馬”、“人頭蛇身”、“人魚”都借鑒了各國的神話與傳說之中人物的特征。

  兩位創世神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頭蛇身的存在,人頭獸身的設定也逐漸被人們寫到了民間傳說中。中國神話中最這類形象最為知名的就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出現的狐狸精妲己了,狐狸精這個詞也一直被沿用到了現在。其他類似的形象還有《白蛇傳》中和人類成親的蛇精白娘子,《聊齋志異》中的香獐子精花姑子等。

  

  (《甘肅伏羲女娲圖》)

  古希臘神話作為孕育西方文化的搖籃,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這類角色。“人頭蛇身”的代表人物莫過于頻頻出現在 ACG 作品中的蛇發女妖美杜莎了。關于美杜莎的神話有大量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個版本廣為流傳:美杜莎本來是一個美麗的少女,海神波塞冬(Poseidon)被其外表所誘惑把她拐至雅典娜(Athena)的神廟中與她交合,此舉惹怒了雅典娜,于是雅典娜便将美杜莎連同她的兩個姐姐變成了蛇發女妖的形象。妖化後的美杜莎背上長着天鵝的翅膀,頭部沒有頭發,隻有盤撓扭動的蛇,隻要有人直視她的眼睛都會失去靈魂變成一尊石像。

  

  (文學作品及《Fate》系列中出現的美杜莎女妖形象)

  除了“人頭蛇身”的美杜莎外,“半人馬”也廣泛地出現在希臘神話中,他們一般被描寫為粗野、狂暴和不講道理,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正面形象有一定差别。說到半人馬族的代表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喀戎(Chiron)了。喀戎不像其他的半人馬那麼兇殘和野蠻,而是以其和善及智慧著稱。

  古希臘神話中之所以會産生那麼多獸人形象是因為古希臘初期生産力水平極為低下,古希臘人在和自然對抗的過程中處于劣勢,猛獸既是人的威脅,也是力量的象征,繼而出現了半人半獸的神。而在中國神話中蛇被認為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前身,在古代某些少數民族地區中,蛇還是正直善良和青春力量的象征。無無論是哪個國家都代表古代人民對于力量的渴求。

  人類對獸類力量的渴求也被帶到了近現代的文學創作中,這些傳說中出現的帶有獸特征的人類形象到了近現代的文學作品和遊戲中逐漸轉變為獸與人類的結合——獸人。

  說到獸人,那就不得不提現代奇幻文學之父托爾金了。托爾金中土系列第一部《霍比特人》中首次出現了獸人這一形象,最早的獸人被設定為被腐化的精靈。到了《魔戒》中則出現了強獸人這一形象,他們長得比獸人更像人類,也更加高大、更加強壯、更加危險,同時臉部也變得更加畸形。這一階段的獸人多是作為戰鬥工具而存在,而非一個生物物種。由于托爾金筆下殘暴的獸人形象十分深入人心,所以獸人也成為了西方奇幻文學創作的常客。1974年發行的桌遊《龍與地下城》中首次出現了女性獸人的形象,也讓困擾世人多年的“獸人是如何誕生的?”問題得到了解答,至此獸人真正成為了一個種族。

  人們對人與獸形象的追求是一個曲折變化的體驗,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内涵,給人全新的審美體驗,時至今日,這類形象在仍在藝術作品中被廣泛應用,産生了巨大的市場價值,而将這一形象應用的最多的便是在日本的ACG作品中。

  在舔獸娘時,人們在想些什麼?

  在現在的ACG作品中,帶有獸娘要素的角色出現率越來越高,基本上每一季度的新番列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兩部以獸娘為主角的動畫。為什麼近幾年獸娘會逐漸成為萌屬性之一受到廣大觀衆的喜愛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日網上的人外等級劃分圖,這張圖就全身非人類部分的多少對ACG作品中出現的人外娘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劃分。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獸類特征覆蓋程度越低,人類對她的接受程度越高。我們不妨下一個這樣的結論:人們喜歡的是帶有非人特征的人類。無論角色的獸化程度是高是低,她們都保留了基本的人類臉部特征,大家最後喜歡的還是擁有着可愛面容的女孩子,所以添加獸耳獸尾的女性角色經常出現。但如果換做将臉部換成獸類的角色,比如《和怪物娘談戀愛吧》中螳螂頭人身的獸娘角色,很多玩家都表示接受不能。

  人類是一種喜歡幻想的生物,所以對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更會産生一種向往的心理,就比如現實中沒有妹妹的人會格外羨慕擁有妹妹的人,所以“妹妹”也從一種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了萌要素之一。在現實中我們無法見到貓和兔子化身為女孩子,更不可能看到長着貓耳和貓尾巴的人類,所以我們在ACG作品中就會無比追求這類的存在。況且貓被大家所喜愛,長得可愛的女孩子也受人喜歡,将這兩份喜歡相互重疊,自然就給人們帶來了雙重的視覺享受和吸引力。

  

  在ACG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獸娘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帶有貓耳、兔耳特征的女性角色。那麼為什麼要選擇貓、兔子這類寵物屬性十分明顯的動物呢?

  迪士尼在1929年推出的動畫《The Karnival Kid》中,米老鼠這個家喻戶曉的卡通形象對着熒幕前的觀衆說了第一句話“Hot Dogs!”,讓西方人第一次體驗到了和動物交流的感受。在後面的歐美動畫及漫畫創作中,許多作者将原先四肢着地的外型改為隻使用後腳進行站立和移動,這個屬性影響了日後很多人對拟人化動物的印象,而此舉也造成了一批Furry(獸迷)的産生。

  而在日本就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想和動物交流這個層面上了,日本漫畫、動畫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在與迪士尼動畫做對抗,迪士尼抛棄的“不健康”元素被日本漫畫、動畫全盤接受。日本漫畫、動畫之神手冢治蟲模仿迪士尼的米老鼠畫出了會說話的動物,并利用這些拟人化角色進行了性方面的描寫。

  獸娘艦娘等女性角色給了内向性思維的紳士們一個展開妄想的空間。獸娘機娘等拟人化角色是是去人權化的存在。“她們”不是人類,不擁有人權,可以随意對“她們”發洩性欲。在日本漫畫、動畫史上,自從手冢治蟲開創了這樣的先河之後,以獸娘機娘形象發生的隻有畫風上的改變,利用“她們”進行性描寫,表現性暗示的作品就從來沒有中斷過。

  歐美國家有很多人認為用拟人角色進行性描寫侵犯的女性的人權,但是在日本的創作者們看來,這反而體現了對于女性的尊重。獸娘機娘是想象中的虛拟形象,是與現實女性對立的形象,而與“無人權”對立就是“有人權”。紳士們可以享受艹貓艹艦,但是“對現實中的女性不能這樣做”的印象也會在潛意識中出現。簡單來說,創造者們認為自己的作品表現的是“你可以在想象中艹貓艹艦”這等于在表現“你不能在現實中對女性有不尊重的行為”。

  讓人為所欲為的暗示再加上一個可愛少女的形象,“獸娘”很容易地就激起人們心理和生理上的妄想。畢竟在妄想的世界中,沒有什麼可以“打敗”人類的欲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