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社區店鋪裡的貓咪,是旅居香港荷蘭藝術家兼設計師馬瑟爾海年鏡頭下的主角。他在獅城舉辦“香港鋪頭貓”攝影展,展現店鋪貓與店主的微妙互動。
去香港旅行除了吃東西買東西,當你經過那些老店鋪時,是否留意到裡頭的貓?
旅居香港的荷蘭藝術家兼設計師馬瑟爾海年(Marcel Heijnen)走訪香港老社區,用鏡頭捕捉駐守店鋪的貓咪風情,他去年底把作品結集成書,取名《香港鋪頭貓》(Hong Kong Shop Cats),“鋪頭”廣東話即店鋪的意思。
海年在獅城舉辦“香港鋪頭貓”攝影展昨天掀開序幕,展示20幅作品。他也會在攝影展上推介《香港鋪頭貓》,書裡收錄了85張照片。
據悉,昔日香港店鋪老闆養貓有很實際的用途,就是要貓發揮捉老鼠的本能。香港的雜貨店、海味店、藥材店,甚至棺材店都能見到貓咪的蹤影。這些貓有的是自己來到店裡,日久生情,成了家貓。
海年透過鏡頭,不僅捕捉到貓的古靈精怪,還記錄了這些傳統店鋪的日常生活風景,包括店主與貓的有趣互動。
海年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他曾經在新加坡居住超過20年,發現許多朋友都喜歡他拍的貓系列照片,于是決定在Artistry咖啡館辦攝影展。他也是咖啡館的合夥人之一。
他在挑選作品時,選了一些單獨的貓,還有一些跟主人一起的貓,有些貓被“隐藏”在照片中,得考考大家的眼力。部分展品将收錄在他預計今底出版的新書《香港街市貓》(Hong Kong Market Cats)裡。
其中一張照片裡,一隻貓盯着一排排的生豬肉,而豬肉販又盯着貓看,畫面十分有趣。這也是海年較喜歡的作品。“這張照片仿佛會說故事,那貓像在向攤主‘訂’肉。那些挂着的豬肉、燈光,還有帶點江湖味的攤販,都極具香港色彩。”
海年是從前年12月開始拍貓的照片。他說:“當時,我從新加坡搬到香港,希望換個環境,從攝影角度而言,香港比較有趣。而且,我在香港有所屬的畫廊和出版合約。我在西營盤租了個單位。那一帶正在‘紳士化’,冒出很多新的咖啡館和畫廊,同時又有很傳統的元素,包括很多海味老店和傳統中藥店。有一天,我看到有一隻貓坐在老店桌子的一角,就用手機拍下,并上傳到面簿,獲得不少回響。幫我出版第一本書‘Residue’的女士告訴我,這應該是我下一本攝影集的主題。”
海年認為這是個好點子,尤其香港的店鋪有那麼多貓,算是當地傳統的一部分,因此他備了專業相機,幾乎每天都出外拍店裡的貓。
獅城的“鋪頭貓”太少
要捕捉店鋪貓的不同神韻,有什麼挑戰?他說:“總的來說,沒有太大挑戰。隻是每個畫面變數很大,貓又會跑來跑去,有時為了拍到理想的那一刻,要多次重返同一家店鋪。”
海年在1992年因為設計工作來到新加坡,間中在新港兩地跑,目前較多時間待在香港。
他考慮過拍攝獅城的貓嗎?“這裡店鋪的貓不夠多,我沒興趣隻是拍貓的照片,香港則具備令人驚豔的背景。”
透過這次的攝影展,海年希望探讨香港傳統店鋪的文化。
他說:“這些老店幾乎已經成為經典,而且有豐富的細節。還有,店主和貓的關系很微妙,具有一種美感。當這個世界不斷傳出壞消息時,不妨通過這些趣味照片輕松一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