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電動摩托車近年來市場火熱,吸引了衆多新勢力入局,包括斐兔,他們的FW-06已批量向車友交付。為此,我們采訪了斐兔創始人張靜毅,作為曾在本田技研工作、從業20年的資深人士,他将分享對工業設計和消費趨勢的理解,并從最本源的角度解析斐兔FW-06。
問:您之前創立了斐羅,是國内最早一批做摩托車工業設計的公司,是什麼契機進入這個領域?
答:2002年本田在中國成立第一個研究所,我大學畢業之後,和SOCO/速柯的創始人謝玉賢同一批進入本田技研做摩托車的研究和設計。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覺得遇到了職場的天花闆,日本企業課長以上這個位置都是日本人,一眼就能看見10年20年以後的自己,再加上我們國家當時加入世貿組織,對知識産權更加看重,摩托車工業設計這個領域就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所以當時我們選擇了創業。
2009年,我們出來以後就成立了創騁工業設計,當時市場非常稀缺,很快隆鑫、宗申、力帆,甚至于我們自己的老東家本田、雅馬哈都來找我們設計。在這個情況下,我就跟謝玉賢商量我再獨立開一家,于是在2011年就創立了斐羅工業設計公司,跟力帆合作,設計了KPR150,這也是力帆首款萬元以上年銷量破萬台的産品。
問:從KPR150到飛肯FK300RR,我發現您對跑車好像特别感興趣。
答:我自己是非常喜歡賽車的,在本田的時候我是本田研究員賽車隊blue eyes的主力車手,出發點就是讓設計師騎着自己的車參加頂級比賽,其實在本田給了我非常大的滿足感,能成為設計師,又能夠成為賽車手。
創立斐羅跟力帆合作後,我也一直極力說服力帆,不但要給我設計車,還要資助我參加比賽。力帆也非常認同這個理念,所以說當時我們不僅研發了KPR150,還陪伴它參加了全國賽直到完善。
問:您是怎麼看待現在摩托車的工業設計,我跟很多人也探讨過這個話題,其實現在我們的動力技術其實已經不缺了,但是工業設計反而成了短闆。
答:其實中國的工業設計在國際上應該來說是相當可以的,比如說有些品牌的車,跟本田或者雅馬哈相差的水平并不多,那麼我們的欠缺的在哪裡?其實在對品牌力的把控上面。
工業設計最終講其實隻是一個工具,來實現企業對品牌和産品的定義。這方面我們是沒有把控的,我們往往會市場上什麼好賣,就做什麼。
這就導緻我們某些車雖然做的不錯,但是沒有家族化,沒有品牌的味道,就會感覺這個産品設計得沒有根源。
這裡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杜卡迪、寶馬這類公司,它的産品設計其實不一定漂亮,尤其是寶馬,汽車也好摩托車也好,從來不是說設計得漂亮才好賣,而是設計地非常寶馬,這個就很重要。所以說中國的工業設計目前僅處于第一階段,叫什麼階段?就是設計的漂亮。但是沒有承擔起品牌賦予它的任務。
問:我們知道您成立了斐兔,是什麼會讓您想要進入電動車這個賽道。
答:其實中國的燃油車我非常了解,就是我們的發動機再繼續努力,在油耗性能指标上想要超過日本企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中國摩托車企業我覺得未來肯定會要走出去,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新能源給了我們很好的契機。
我舉幾個汽車的例子,如果說做油車,比如說長安汽車也好,上汽榮威也好,要做個十幾萬二十萬的車,要賣掉其實還是很難的。但是如果做個電車,賣個三十萬、四十萬,我看現在都不會太難。
為什麼?因為新能源是新生事物,消費者對品牌有不同的理解定位,同時歐美日這些傳統強國在新能源方面又是短闆,所以中國企業是有機會去超越世界一流企業,并且站穩這個位置的。
我看到了這個趨勢,也給我的合作者去推這個事,但是發現國内的企業家尤其做燃油車的,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完全理解這個趨勢,所以說我們後來就決定了自己幹,我在這個行業二十幾年,無論供應鍊的資源、經銷商的資源,甚至于自己的知識都足夠去支撐這件事情,再加上中國目前非常良好的資本環境,所以我覺得所有的要素都具備了,就缺自己去做還是不做。
還有一個朋友也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就是SOCO/速柯的謝玉賢,他也從創騁工業設計轉化成了SOCO/速柯電動車。我在18年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已經年銷四五萬台,營業額好幾個億了。
問:問問關于斐兔,我們的第一款新産品FW-06已經批量交付用戶了,相比較競品,他的優勢在于哪裡?
答:我們優勢在于兩方面,一個是持續高性能,現在很多電摩,包括很多發燒友改的車,能跑到時速120或者130公裡,但其實是不具備持續性的,可能10秒20秒之後,電池或電機就過熱,但是我們的車可以持續保持100公裡\小時的高速度。
第二個就是長續航,我們的FW-06原廠續航是140公裡,這個120公裡是按照時速60公裡\小時的正常騎行來計算,有停車、有起步、有高速。這個跟我在本田的經曆有關,本田有句話了,叫不要迷惑消費者,翻譯過來就是不要誤導消費者,我們公司是希望不做誤導消費者的一個宣傳的。很多公司老喜歡把車說續航有200公裡300公裡,但是小字都标準了20公裡的條件下續航。續航百來公裡,我覺得還是能滿足大部分用戶。
問:我能不能這樣理解,2018年立項到2023年上市,為什麼這麼慢?其實你們并不是一個集成者,而是做到了深度的研發。
答:對,因為我們的目标是把燃油車做掉,不是做一個可以動可以賣的電動車,而是要做燃油車的替代方案。
問:不知道這個問題會不會涉及商業機密。您的電池電機都是自己做嗎?還是整合供應商一起做的。
答:其實這個不涉及到機密。電動車研發企業的核心技術在哪裡?我可以告訴你,絕對不是電池、電機、電控的三電系統,而是在于整車的一個協同方案,也就是一個整車的設計方案。
我舉個例子,像特斯拉的電池,松下、LG還是甯德時代,随便誰來供應,它都能夠在北方的冬天開更長的距離。然而同樣電池供應商的國産電動車,卻在北方的冬天都趴窩了。這就涉及到整車方案設計。我們要在最開始就要考慮,電池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樣才能夠去達到我要的目的,這就需要軟件的支持、車體硬件的支持、動力系統的協調。這是一個三維的問題,它厲害就厲害在一個全域設計的把控。你可以去看理想的創始人有過一句話:新能源汽車比拼的就是供應鍊的整合把控能力。就好像我們去菜場裡買到的魚,買到的醬油,買到的菜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米其林廚師做的就是好吃,就是能力上的差距。
問:我了解下斐兔FW-06定價,28800元的零售價出于什麼樣的考慮?
答:我們2022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在海外銷售了,價格是相當貴的,平均在7500歐元左右,提供的電池質量保障是8年或8萬公裡。在國内,相對要便宜很多。
問:相比較電動摩托車來看,這個價格其實并不便宜。
答:我在本田時拜師商品企劃大師外山先生,他點撥了我,商品賣的是什麼?其實賣的是人的社會屬性用品。
FW-06在2019年亮相,出現了很多類似定位的企業,但在都做的是燃油車的下沉市場。都做的比燃油摩托車要便宜一點,或者是速度慢一點,這是沒有辦法的,就是因為他們想用電動車結構簡單廉價的優勢去打開市場。
但我不一樣,我2018年想做電摩的時候,我就覺得電摩是要把燃油車幹掉替代掉。那麼既然要替代掉它,就必須做一個比燃油車更高端的消費者品牌,消費也要升級,品牌需要重新占位,我們現在是做一個品牌,如果一開始如果沒有足夠的高度,再往上走是沒有辦法的。
比如手機市場,從諾基亞手機、愛立信手機跨越到蘋果手機,從一兩千跨越到八九千的時候,蘋果并沒有通過成本來開拓市場,而是讓消費者接受了更新的産品定義和更高的價格。
問:你怎麼定義FW-06的用戶場景,它是賣給哪些人的?
其實現在電動摩托車,尤其像高性能電摩的用戶其實還是相當清晰的,大部分是初次擁有摩托車的是偏向于玩樂化的一個年輕群體。他們對燃油車沒有感情,所謂的轟鳴聲浪他們不在乎;對電動車關注度很高,往往渴望得到電動車裡的頂級法拉利這種想法。
電摩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就是0-90km/h之間是非常快的,比油車在99%的場景下更快,而油車隻在高速的場景下更好。所以說電摩是更适合城市化的工具。
問:最後一個問題,未來國内銷售模式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布局,會參考電動汽車開體驗店這種方式嗎?
答:是的,我們會逐步建立直供體系,也會在當地跟一些磨合得比較好的經銷商,扶持他建體驗店,甚至也會協助在一些當地的核心流量的地方,比如說大百貨公司開體驗店等。我們最終的目标不是賣多少車,而是要向大家宣傳,這斐兔是一個年輕、運動、時尚的品牌。
問:好的,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期待FW-06有好的市場表現!
答:不用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