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鶴慶,有這樣一個說法:“六合之水天上來。”
在六合彜族鄉,基本每家每戶的屋檐下有一個水槽,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通過水槽連接的水管被收集到地下水窖裡,以此來解決當地村民的生産生活用水。
走進六合鄉南坡村村民絞華回家中,隻見他正用桶從地下水窖裡取水,然後給菜園裡的蔬菜澆水。
記者:“阿叔我想問一下,你們澆菜園是不是一直用水窖水?”
絞華回:“不是,以前我們水比較困難,我們是在山上挖一個牛滾塘,挑過來以後才交這個菜水。”
記者:“那個塘子能帶我們去看一下嗎?”
絞華回:“可以,我帶你去看看。”
絞華回所說的牛滾塘建在南坡村背後的一個半山腰上,塘子裡的水十分渾濁。
就是這樣一塘渾濁不堪的水,對于過去六合鄉的老百姓來說,也隻能保證生活用水,可想而知水對于他們是多麼的珍貴。
鶴慶縣六合鄉南坡村村民
絞華回
當時我們的牲口是吃這塘水,我們的生活用水也是挑這塘水,有耗子那些都是在水裡,不幹淨,但是也沒有辦法。
2017年6月,在鶴慶縣和中船集團的共同努力下,燕子崖提水工程順利竣工,這個克服了1300多米高度落差的三級提水工程,通過“引水上山”實現“低水高用”,從空間上實現了縱向和橫向的全方位調水,徹底解決了六合鄉1.2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告别了靠天喝水的曆史。
該工程通過三級泵站将水源從燕子崖最底部的水源點提升至最高的高位水池,再通過高位水池自流向六合鄉東片區的11個村委會。
鶴慶縣六合鄉南坡村村民
絞華回
現在自來水飲水工程提上來以後,我們的生活用水是幹淨又衛生,另一方面地庫水可以用來生産。以前我們生活和生産用水都是去外面拉,幹旱的時候,又費資金還要投入勞動力,現在我們的資金、勞動力都可以全部投入在生産上了。
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實施,不僅解決了貧困山區飲水困難問題,也讓鶴慶昔日的河谷旱區逐步成為綠色生态産業帶。
這段時間,金沙江水碧綠清澈,在江右岸的龍開口鎮洛琅村,處處綠意盎然,瓊華公司的水果基地裡,200畝優質沃柑采收已經進入尾聲,葡萄園裡的早熟陽光玫瑰葡萄也即将成熟,這一切都得益于當地水困的破解。
鶴慶縣瓊華公司董事長
孟金華
我們借助抽水灌溉,通過節水灌溉系統,把水直接噴到每一棵果樹的跟腳,配合合理的施肥,水源非常保障,我們的水果品質也非常的好,對我們下一步擴展面積擴大規模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活水澆灌,産業轉型,綠了江岸,富了民。龍開口鎮狠抓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業。目前,全鎮柑橘、芒果、葡萄、石榴等特色經濟林果總面積超過20000畝。
鶴慶縣龍開口鎮黨委書記
王治康
“望江興歎”将成為曆史,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的夢想逐漸變成現實。下步我鎮将堅定不移做好水文章,促進我鎮農業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走出一條具有幹熱河谷氣候的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 大理廣播電視台
原标題:鶴慶這個地方解決了一個千年難題,迎來新發展!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如塵
審核:字丹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