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社會性死亡”(簡稱社死)這詞彙,得益于某位女學生的“助力”,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
不過,雖然社死現在也成了大家經常說到的流行詞,甚至還成了一些人調侃的說辭,但真正的社死,又是什麼樣的呢?真的有一些人說的那麼可怕嗎?
答案是有,甚至更加嚴重。
比如丹麥一部名叫《狩獵》的電影,就很好地向觀衆們說明了,一旦一個人真的“社死”了,他的生活,基本上就完了。
盧卡斯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他為人随和友好,整個小鎮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他。
然而,平靜安穩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次放學途中,盧卡斯看到好朋友的女兒克拉拉因為父母吵架所以跑到了外面,于是就把她送回家去。
在路上,克拉拉問了盧卡斯很多問題,大到職業,小到日常的喜好等等。
盧卡斯非常耐心地回答,一點都沒有不耐煩。
後來,盧卡斯又看到自己在房子外面的克拉拉,于是就帶她去上學。
此時的盧卡斯絕對不會想到,他對這個小女孩的友好态度,會讓他萬劫不複。
一次次的相處,讓克拉拉喜歡上了盧卡斯,她不但自己做了一個心形的禮物送給了他,還找機會沖過去親吻他的嘴唇。
當然,盧卡斯拒絕了克拉拉。
他很有耐心,平靜又溫和地告訴克拉拉,親嘴之類的事兒應該是媽媽爸爸之間的行為,他們是不能這麼做的。
克拉拉卻一反往日的形象,憤怒的甩頭跑掉。
隔日,幼兒園的園長找到了盧卡斯,并指責他跟小孩子說一些“大人的事情”。
一頭霧水的盧卡斯沒辦法解釋跟回答,原來是克拉拉被盧卡斯拒絕以後惱羞成怒,于是跑去跟園長說了一通盧卡斯猥瑣自己的事兒。
一方面是個成年男子,另一方面是一個小女孩,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你們會怎麼做?
小鎮裡的人給出的答案是,小孩子不會說謊的,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于是,原本是小鎮裡好好先生,人緣極好的盧卡斯,很快就變成了過街老鼠。
後來鎮上的JC叔叔前去詢問克拉拉的時候,克拉拉對所有關于盧卡斯的問題都給出了肯定回答。
小鎮裡的人開始嘲笑,并且将很多惡行都推給了盧卡斯。
盧卡斯意外得知了誣陷他的竟然是克拉拉,他前去克拉拉對的家想把一切解釋清楚,卻被她家人無情的驅趕、毆打。
是的,當你社會性死亡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把你當瘟神,你說的話沒人會信。
有意思的是,很多孩子因為受言論的影響,都紛紛指證盧卡斯有猥瑣過孩子的行為,發生地點就是在他家的地下室,但實際上盧卡斯家裡根本就沒有地下室。
後來,因為沒有證據,所以法律上盧卡斯是無罪的,然而小鎮的人早就給他定了刑。
于是,盧卡斯養的狗被殺死,在家裡也會被石頭砸,去買個東西都會被售貨員打個半死。
電影的最後,盧卡斯徹底爆發,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卻要遭受這種苦難,他憤怒地對人們說:“你們看看我的眼睛,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他眼裡失去了對人性的信任。
當然,電影的結局,是小女孩承認了之前的話都是謊言,人們重新相信了盧卡斯。
然而,到後面卻還是有一顆子彈從盧卡斯身邊擦過。
失去的信任,要說重拾回來,談何容易,即使原因是因為别人的誣陷,但這個世界大家總是抱着那種甯可信其有的心态的。
當然,更主要的是,當正義使者的感覺很好,直接促使很多人在沒有證據的時候就給人“判刑”,甚至證據出來以後也依然不相信,隻有自己相信的那些才是正義的。
所以說,所謂的諒解,其實隻是表面現象而已。
正因為“社會性死亡”屬于那種非常難以挽回的現象,所以大衆對那些動不動就想讓其他人社死的人,感到非常的厭惡。
嚴格來說,這部電影裡的女孩克拉拉,不算是什麼十惡不赦的惡童。
在盧卡斯被全鎮的人排斥的時候,她也有承認過,自己之前說的是謊言。
當然,結果是沒人信她,大家都以為她是害怕。
某種角度來說,克拉拉相當于一個“啟動器”,利用了社會言論風氣而給盧卡斯判決了死刑,且這個所謂的“判決”是不可逆,無法收回的。
即使克拉拉自己後悔也沒用,情況已經不是她能控制得了的。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盧卡斯最後顯然已經對人性徹底失望,他以後是否還是當初那個熱心,老實的好人教師?
不知道,很難說。
即使克拉拉年齡小,但這種行為依然是惡魔般的行徑,不要說什麼她還小,所以不應該苛責,還有的人仗着自己年紀小,把孕婦推下樓,目的僅僅是為了看是否跟電視劇裡的一樣。
風氣涼了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有太多辦法讓自己擺脫責備。
當然,電影裡的克拉拉隻是因為被盧卡斯拒絕了一時生氣才這麼做,但放到現實裡,又有多少人就是要刻意讓其他人社會性死亡來彰顯自己的權威,去享受那種主宰他人生死的快感呢?
如果這個克拉拉勉強還可以說是童言無忌,不知道後果嚴重,那現實裡,咱們可就得對那些明知道後果卻依然堅持這麼做的人退避三舍了。
就好比是以前經常看到有人提出的一個問題。
都說要斬妖除魔,打倒壞人,那麼倘若這個壞人隻是個年齡很小的孩子呢?那他們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免死/免責金牌?
其實,心靈是善是惡,并不在于年齡,而在于這個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