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商代青銅馬車鈴铛

商代青銅馬車鈴铛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1-11 15:53:10

  商代青銅馬車鈴铛(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1)

  2005年在安鋼第二煉鋼廠西南發掘的有5輛車馬的車馬坑。嶽占偉供圖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是中國最早的馬車。精心打制的馬車,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獵、禮儀、戰争等,代表了中國3000年前的制造業水平。但它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馬車者,通常為王公貴族。這些人死後,馬車作為陪葬品埋于墓内或其附近,馬匹和馭手常常被一并埋入。

  據不完全統計,殷墟至今已出土馬車上百輛。較早的如1933年在後岡西區中字型大墓發現車馬1輛。2005至2006年,在安鋼第二煉鋼廠西南發現車馬坑10座,其中有5輛車馬排列整齊,系殷墟首次發現。在殷墟博物苑,有專門展廳陳列商王朝各式各樣的馬車,以及當時的車轍和道路基址。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皆為木質,長期埋在地下,早已腐朽,與泥土融在了一起,需要不同尋常的技術才能清理出來。若按傳統考古方法自上向下發掘,等到發現馬車時,往往輪子、車輿等部位已被人為破壞了,這也是早年不能完整清理出馬車的原因。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在已探明的馬車四周開挖寬1米左右的工作槽,接着從馬車兩側面的前、後端尋找車衡和車軸的末端。因為車衡末端多裝有銅質衡末飾,車軸末端多套有銅車軎,在清理過程中一般不會對車衡和車軸造成破壞。然後,再順着車衡和車軸尋找車轭、輪毂,“剔”出車輪、車輿,清理馬架和車轅。

  清理車馬坑一直是中國考古技師的一項絕活兒。殷墟出土的車馬坑是珍貴文物,清理結束後一般會對其中保存完好者進行加固、套箱,整體搬遷至室内進行保護和展示。

  從清理出的比較完整的馬車來看,商代馬車多由一車、兩馬、一或二人組成,人為馭手,車又由一衡、一轅、一輿、一軸、兩輪等部件構成。早年清理的車輛,轅都是直的,後來發現有曲轅的車。西周的車有車轼,後來在殷墟也清理出有車轼的車。商代馬車不大結實,特别是在車速較快路況又不好的情況下,轅、軸容易損壞。甲骨文中有專門的字來表示車轅、車軸斷裂的情況。有一片甲骨蔔辭還記載了商王田獵時發生車禍,車軸斷了,馬受驚了。

  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馬飾很多,有銅、骨牙、貝等不同材質,種類有馬銜、馬镳、“U”形器、銅鈴等。還有種類繁多的馭馬工具,包括刀、策、磨石等。大量的銅車馬飾反映了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也說明馬車是身份等級的象征。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許多字都與殷墟出土的馬車結構、馭車、車飾有關。

  殷墟出土的馬車有乘車、儀車、戰車等不同用途,以乘車居多。乘車,即出行或田獵所乘之車。《史記·殷本紀》引孔子的話說:“殷路車為善。”路車即指乘車。車輿大者能容納3人,小者隻能乘坐2人。因殷人以右為尊,故若乘3人,大概主人居右,馭手在中,陪乘者在左。主人和陪乘者呈跪坐姿勢,馭手則站立于輿内。1987年在郭家莊西南發現一輛乘車,箱輿的欄杆、木闆不僅髹漆,還畫有紅黑相間的彩繪圖紋,前欄闆貼有紅布裝飾,車内綴有牙片飾物,鋪有坐席。儀車為舉行禮儀所用,一般來說要比日常出行的乘車更“豪華”。戰車,即戰争用車。殷墟出土的車馬中往往随葬有镞和戈等兵器,一些乘車或許也兼具戰車的功能。西北岡王陵區的大墓曾發掘出土多輛馬車的構件和其他車馬器,是戰車和指揮作戰用車的可能性很大。

  人類曆史上頻繁的人群遷徙、商品貿易、文化交流都離不開交通工具的發展。公元前3500多年,人類開始了馬的馴化,馬車無疑是歐亞草原青銅時代最重要的技術發明之一。無論是實心木闆輪車還是最早出現在辛塔什塔文化的輻條馬車,都使快速、長距離交通運輸成為可能,加快了早期國家和文明的到來。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馬車傳入中原大地,商代人根據自身文化傳統和需求,對馬車不斷改造,使馬車成為商王朝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簡單的舶來品。商代出土馬車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古代人類社會是如何交流互鑒、彼此相連。(嶽占偉 荊志淳)

  (作者單位分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

  商代青銅馬車鈴铛(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