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23 14:49:44

  上海古田醫院

  (圖片選自網絡和個人)

  文字撰寫:路岐

  概 況

  後方幾所醫院的籌建班子成員多數是共産黨員,都是有較強工作能力的幹部和醫護骨幹。工農兵醫院(仁濟醫院),派出了原黨總支書記、總務科長、内外科醫生等組建的籌建隊。為适應戰備需要,醫院都要重新起名,地處甯國的後方工農兵醫院,起名為古田醫院。

  1969年10月,上海二醫附屬工農兵醫院(後改名第三人民醫院,即現在的仁濟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于2005年7月,與上海交通大學合并,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包建的古田醫院,設150張病床,負責承擔甯國、旌德及浙江臨安地區共29家小三線單位職工、家屬和地方群衆的醫療及防治工作。

  1970年6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首批19名醫務人員,進駐後方古田醫院,6月26日開診。1971年1月,古田醫院全面建成,這是一個科室齊全、醫務水平一流的綜合性醫院。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1)

  古田醫院大門老照片

  赴皖南,籌建後方古田醫院

  根據“好人好馬好刀槍”組建原則,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選派黨總支書記陳一誠同志、總務科長朱南康(黨員)、青年醫生湯希偉三位同志,首先奔赴皖南籌建後方古田醫院。籌建組先遣隊成員:陳一誠,1942年時期的新四軍老幹部,解放初期夫妻雙雙參加抗美援朝戰鬥。上海第二醫學院成立後,擔任組織部長,以後又調任仁濟醫院黨總支書記;朱南康長時間擔任醫院的後勤工作,辦事幹練、勤奮、踏實;湯希偉人長得雖然瘦小,但他的醫術精良,積極上進。

  1969年7月5日,三位先遣隊員匆匆打點行裝,告别家人,乘坐由仁濟醫院呂宗福駕駛的一輛三十年代的“别克”轎車,離開大上海,義無反顧的前往安徽甯國縣胡樂鎮。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2)

  老舊車輛

  天上下着大雨,因車輛老舊,所以,車速開得比較慢。經過浙江長興後沒多久,因道路被洪水淹沒隻好繞道前行,但最終在天黑時,因道路被洪水沖壞,隻得返回長興過夜。第二天早上再出發後,一路上由後方812指揮部派小車,在沖毀的路基對面,進行分段接駁。就這樣,一段一段接送,在換了兩、三次車後,在傍晚前才趕到了胡樂鎮。他們住進預先租借的當地老百姓的屋子。山區暴雨帶來的洪水來得急而猛,退得也快,三位先遣隊員打掃屋子,吃罷晚飯,安置好東西後,就睡覺了。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3)

  胡樂老街

  7月7日,當地一位幹部引領他們三人先遣隊,步行走過胡樂大橋,公路邊上,有一個岔口,便是池塘塢入口。他們從一條一尺多寬的羊腸小道進入塢内,裡面灌木雜草叢生,足有半人多高,走了七、八百米,裡面有一處山地稍微寬一些。給人總的初見印象,這裡是一個地道的荒山野嶺!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4)

  胡樂小山溝——池塘塢

  幾天後,先遣隊經過與812指揮部、南京軍區軍隊幹部,共同研究論證,,最後确定古田醫院的院址,就選在胡樂鎮東邊一公裡處的一個小山溝——池塘塢内。因為那個小池塘,冬天也不幹凅,水來自地下山泉,水質清涼甘爽,故所,塢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醫院地址選在這裡,既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線建設原則,又離胡樂鎮較近,生活比較方便。醫院的名稱,采用了陳一誠同志提出的“古田醫院”這個名稱(這是為了紀念古田會議精神),最後上級也批準了“古田醫院”這個名稱。自此以後,陳一誠等三人就經常往返于上海與皖南之間。申請撥款、請調人員、請市政設計院工程師設計新醫院圖紙等等,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5)

  曾經的古田醫院兒童住院部

  古田醫院的組建,是由上級領導委托原仁濟醫院統籌的。因此,新古田醫院的醫護骨幹力量、管理幹部和醫療設備等等,都由仁濟醫院負責配備;新古田醫院的設計方案,廣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起初,古田醫院設計圖紙上,沒有設婦産科,原因是上級規定這所100張床位的小醫院,婦産科“擠不進”。後來,經湯希偉醫生的努力争取,才得以加進去。後來的事實證明,設置婦産科,是非常必要的。麻醉科杭燕南醫生,也給手術室等設計,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見。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6)

  醫院舊址上留存的建築

  基建款項下撥之日,就是基建開始之時。建造房子的前提,是三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電和平整場地。首先得築路,築一條能行駛載重汽車的汽車路直通工地。這項任務,從1969年12月初開始,到1970年1月中旬,五十天不到,趕在春節之前就完成了。這是籌建組與胡樂鎮政府聯系後,由鎮武裝部胡部長組織全區基幹民兵,組成了一支築路隊才完成的。

  在築路時期的一個多月裡,籌建組又增加了兩員大将:仁濟醫院總務科的劉俊和财務科的茅於娟,茅於娟分管财務,劉俊與陳一誠同樣是部隊出身。所以,對築路這種工程的具體運作指導和管理,都很得心應手。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7)

  醫院的昔日建築

  大家吃住在胡樂鎮上向當地租借的那間民居,背街面河,開門就是河邊的汽車公路,白天每天與民工們一起參加勞動。通過一個多月的築路過程,籌建組與當地老百姓,形成了很好的關系,當地人民對籌建組,也非常熱情友好。

  1970年2月6日,這是先遣隊進山後的第一個春節。春節之後,随着工程量的增大,仁濟醫院又派呂宗福(司機)、魏陞科(後勤)、王炳生(後勤)、錢志堅(财務)、黃家桐(司機),去胡樂協助籌建工作。古田醫院的主體工程,是由上海市第四建築工程公司406工程隊承建。在進塢公路築成後,随着工程隊進場,建築進度日新月異。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8)

  1970年6月26日,在毛主席關于“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紀念日當天,古田醫院如期開出門診。這所戰備醫院,從劈山築路開始,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就開展服務。當時,真正屬于古田醫院編制(包括先遣組三人),也就隻有二十多人,大家豪情萬丈,堅定信念,要在這裡幹一番大事業。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9)

  昔日的場景仿佛依舊定格在這裡

  有同志曾經感歎地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歸”!醫院開診了,醫務人員們,一方面,積極熱忱地為三線工人和當地人民群衆防病治病、培訓醫務人員、開展愛國衛生工作等日常任務;另一方面,仍以旺盛的鬥志,繼續投身醫院基礎設施的艱苦創業,因為還有大量的基建任務沒有完成。醫院建立了黨支部,陳一誠同志擔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朱南康擔任支委,兼任行政院長,這是一個在艱苦環境中磨合形成的堅強戰鬥堡壘。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10)

  在當地老鄉家裡,至今還保留着當年古田醫院門診病曆卡。

  截止1984年底統計,古田醫院共有副主任醫師9名,主治醫師13名,年均收治病人2千餘人次,年均門診5萬餘人次。由于就診量的逐漸增多,醫院原計劃的住院病床應接不暇,不得已突破了定額,到1975年,古田醫院加床到150多張。1986年3月,上海後方古田醫院停診。甯國縣衛生部門,接收了後方古田醫院。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11)

  長長的走廊上,再也不見當年的景象

  上海示範線二期規劃(上海後方基地管理局)(12)

  年古田醫院還派出醫務人員下農村巡回醫療

  《上海古田醫院》全文介紹全部結束。非常感謝朋友熱情地觀看,再見!路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