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播結,即赴《功勳》,深度踐行了阿裡文娛自制内容一貫秉持的“小真大正”——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懷、正能量,他忙着,累着,也快樂着。
他做過很多爆款,卻不太喜歡用爆款來形容好作品。12月初,全國十佳金牌制片人、阿裡影業副總裁、自制劇敦淇工作室總經理敦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我看來,能夠産生持久影響和長期價值,才是好作品;能夠讓創作者挂上金牌,得到成長,才是好作品;能夠與受衆冷暖共知,情感共鳴,靈魂共振,才是好作品。”
譬如《幸福像花兒一樣》,讓一大幫創作者挂上了金牌;譬如《甄嬛傳》,一戲捧紅了十數朵小花;譬如《急診科醫生》,精準預言了“新冠肺炎”;譬如《功勳》之《屠呦呦的禮物》,講的就是我們身邊的她……
非凡事:深度踐行,“小真大正”
今年是敦淇進入阿裡文娛的第三個年頭。也是阿裡文娛體系架構升級的第二個年頭,當前任務是排兵布陣和鍛煉隊伍,建立并迅速提升平台的自制能力。而自制内容堅守阿裡文娛一貫秉持的精神内核“小真大正”——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懷、正能量,講述平凡人做的非凡事。
《重生》如此,《功勳》如此,接下來的《你好檢察官》等多部劇集皆如此。
3月7日,《重生》在優酷獨播,開畫評分8.0。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敦淇談到了《重生》的四大亮點:全新的人設和故事——“714槍案”唯一幸存者西關支隊副支隊長秦馳,與失憶抗争,破解疑案,找尋真相;沒用一個流量明星,而是戲骨(如張譯和宋春麗)帶新人(如趙今麥,她當時還是高中生);後期制作時間超一年,以求品質保證; 幕後非常強大——導演楊冬出自警察世家,編劇指紋的成名作是《白夜追兇》,剪輯師張文剪過《老炮兒》《好先生》……
而對《重生》的未來,敦淇有更深的考量和設計:塑造“重生品牌”,構建“重生宇宙”,圍繞這個IP做系列影視開發。同時,與電商、淘系等形成“生态聯動”,讓每部劇集或者系列劇集産生更大的價值和效能。敦淇說:“當前,我們堅定不移地做好内容這個1,希望也相信它的後面能夠加上一到N個0。”
11月23日,獻禮大劇《功勳》之《屠呦呦的禮物》殺青。敦淇介紹,《功勳》,用8個單元、8個導演、8個編劇、8個制片人,講述8個功勳人物故事,包括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和屠呦呦。鄭曉龍是《功勳》的總導演,又是《屠呦呦的禮物》的導演,與曉龍導演友好合作十餘載的敦淇,自然成了這個單元的制片人。
《屠呦呦的禮物》講的是從1969年到1973年底,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高光時刻。但切點是“平凡人之非凡事”——她隻是中國科研人員的一分子,接到了國家523項目的任務,認真、執着、全情投入地去做科研,家庭,夫妻,母女,生活,因此起了變化。
“就像《功勳》的Slogan說的那樣: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敦淇說,但英雄、先鋒或者功勳首先是人,她從生活中來,再往非凡中去,讓觀衆覺得這個人原來就在自己身邊,因而真實可信。阿裡文娛的内容價值觀,在《屠呦呦的禮物》的創作中被展現得淋淋盡緻,令敦淇倍感欣慰。
強心劑:半路出家,一戲定神
而敦淇自己也是“平凡人做非凡事”的一個典範。
敦淇大學學的工業企業管理,畢業後從事過房地産及金融行業。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影視,喚醒了他藏在心底的文藝夢。從深圳來到北京,進軍文化産業。剛好也有親戚在劇集發行體系,他也就從發行端開始了自己的文藝之旅。
1998年及此後一段時間,引進劇(主要是港、台、韓劇)是可以進黃金檔的,價錢比國産劇便宜,質量也相對優質,于是,成了敦淇的主攻方向。
好景不長,1999年,引進劇不能上黃金檔了。這個生意就沒法做了。正好敦淇也有了充電的想法,2000年考進電影學院做了一名在職研究生——他屬于中國電視總公司的編外建制——邊學邊幹,參與了《滴血玫瑰》《綠野豔陽紅》等劇集的相關工作,摸清了流程和打法。
2002年對敦淇來講是及其重要的一年。他創立了世紀星潤,一邊在電影學院上學,一邊參加了高希希導演的《結婚十年》。這也是他真正意義上進入行業的第一部劇。第一次看劇本,第一次參加讨論會,第一次跟知名導演做深度的交流。高希希也從剛剛拍完的刑偵劇《花非花》,直接跳轉到《結婚十年》。
《結婚十年》的成功給敦淇打了強心劑,他覺得自己是能幹影視而且能夠幹好的,因為有大導演帶着,也少走了很多彎路。之後,就做了一個大動作,把深圳的房子賣了,舉家遷往北京,立誓要在這地方和這一行紮根。
接盤俠:做好減法,也很“幸福”
2004年,對敦淇來說是分水嶺,原本要做一部刑偵劇《劫匪的末日》,講悍匪鹿憲洲搶劫運鈔車案。導演都定好了——北電老師王瑞(剛憑《白雲之下》奪得第3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又生變故——公安戲不能進入黃金檔。隻得下馬。這時候,和敦淇住在望京同一小區的孫皓導演(2019年爆款劇集《慶餘年》的導演),向他推薦了石鐘山的小說《幸福像花兒一樣燦爛》。敦淇一看就喜歡上了。
但這個項目已經修改了多次,折騰得進行不下去了,原著小說6萬字,編劇王宛平改得非常辛苦,前後經曆過三個導演,劇本反複被颠覆,折騰了三年,經曆了多個版本,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急于找人接盤。
敦淇咬牙拿下了這個項目,做了接盤俠,也是他的第一部獨立制片人的戲。敦淇決心找人找機會要把它做出來。
先找導演。跑到高希希家裡去跟他講這個項目,導演很喜歡,他就是文工團出來的,講的就是他身邊的故事。
又挑演員。敦淇和高導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孫俪,她從上海警衛區文工團退伍,就是文工團員,敦淇對她說“這戲就是為你量身訂作的”。在《少年天子》出色表現的鄧超,跟高導是江西南昌老鄉,約在北影廠平房19号見了個面,鄧超把軍裝一穿,活脫脫的一個白楊(劇中男主)。
再尋方向。劇本因之前經過多次調整,不知道方向在哪兒了。高導進來之後開始做減法。而總策劃李洋在一次研讨會上提出: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純真年代的愛情故事?進入家庭和第二代人這兩段全部不要了,就是軍營裡的一個戀愛故事。一下子點透了,聚焦了,找到核了,大家特興奮。
《幸福像花兒一樣》2005年3月開機,5月殺青,次年3月在東方衛視黃金時段播出 ,奪得了飛天獎、金星獎和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被貼上“紅色偶像劇”标簽,成就了很多人。編劇王宛平憑借此劇一戰成名。孫俪鄧超也在戲中碰出愛情火花。
而于敦淇來講,無論藝術價值,還是個人的情感和成長,這部戲都有着非凡的意義,包括他跟高導結下生死之交,首做獨立制片人就面臨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等等。
他給記者講了兩個故事:
當時,高希希晚上在北京剪《搭錯車》片花,淩晨5點趕回北戴河劇組拍戲,結果在唐山豐潤出了車禍,兩個司機全身粉碎性骨折。而在撞車刹那,中間車門就撞開了,高導直接從後座飛到高速公路上去了——三件軍大衣救了他,鋪一件,穿一件,蓋一件——他艱難地爬起來打120,兩個司機才得到及時救治,劇組也花了很多錢,保住了他們的生命。高導沒有查出什麼問題,隻是不能側着睡覺了。北戴河的戲拍完,轉回北京,到空軍總醫院去做體檢,才發現他的第五根肋骨已經骨裂了。幸好是骨裂,要是骨折,刺到肺裡,那就不堪設想了。
更極端的情況出現最後一天最後一幕最後一鏡,拍完就關機了。劇組設了六個炸點,也做了充分準備,在八一廠借了好多滅火器。唯獨缺了一環,借了,沒試,放的年頭太久了,全都噴射不出來。炸點設在山溝裡,前面是一條土路,後面是一片斜坡,坡上全是二三十米的參天大樹。結果一個炸點起來,一人多高的茅草呼地就着了。滅火器一個都噴不出來。高導、鄧超、辛柏青都沖上去打火,那哪兒行啊。高導連喊:燒死我算了。幸運的是,那天的風沒往山坡上吹,否則,點着了上面的楊樹,整個王佐基地就燒掉了。火在将整個山溝裡的草燒得幹幹淨淨之後停下來。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火是帶有聲音的,火在翻坡上坎的時候帶着呼嘯。全劇組的人都吓傻了。
這場大火給敦淇的教訓是深刻的,此後,他更加注重細節,無論作品中,還是制作中。
“有人安慰我說,這麼大的火,這個戲一定會火。”自己的第一部戲,就遇到這麼多這麼大的突發狀況,對于敦淇來說,這是考驗,也是鍛煉,他要去安撫,要去善後,要做檢讨,他扛住了,“今後也一定能夠扛住”。
編年體:新瓶老酒,也是賣點
2006年,世紀星潤和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聯合拍攝《将門風雲》。作為中心領導,鄭曉龍有一段時間也到門頭溝片場指導拍攝。某次聊天,談起一對夫妻的一輩子,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将門風雲》之後,中心就開始做劇本讨論了。婚姻情感戲很多,怎樣做出差異化?鄭曉龍提出用形式來為内容服務,《金婚》50年,用編年體的模式,一年講一集。一下子就把形式感找好了。這在年代劇裡面也是一個創新。新瓶裝老酒,形成的反差,也是一個極大的賣點。
形式引導内容,編劇王宛平就順着時間線往下捋,把每年最影響中國社會的大事件挑出來,構建人物關系,推動故事發展,以劇中的小家庭和小人物為切口,回望當年。其中一集講到了自然災害,張國立為了要一個西紅柿做一頓飯,和劇中相關人等鬧了很深的矛盾。一年一年梳理下來,國是家情,大環境,小情趣,很有看頭,也很有嚼頭。
《金婚》在2007年9月播出後,取得了極大的反響和成功,幾乎奪得當年的所有獎項和最高榮譽,而且,大都是“一獎多吃”。譬如,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最佳導演、優秀男演員;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銀獎、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
通過《金婚》,敦淇與鄭曉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雙方的合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拍了《春草》,2009年拍了《老闆馬一明》,2010年拍了《甄嬛傳》。
“曉龍導演有極強的文學修養、人文情懷和感召能力,他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把優秀的創作人凝聚在一起。”敦淇說,以鄭曉龍為核心,劇組的創作氛圍極好,大家都在想方設法走進人物,不隻是完成,更多是超越,把更多更接近于人物的情緒釋放出來。
甄嬛傳:一戲捧紅,十數小花
2009年,遠在美國的王小平(鄭曉龍夫人)推薦了一部網絡小說《後宮·甄嬛傳》,大家看過都很喜歡。但要邁過三道坎:
首先,那個時候,古裝劇正處在最低潮。其次,鄭曉龍做北京電視中心主任25年,做了《編輯部故事》《北京人在紐約》《便衣警察》等衆多優秀作品,全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中心包括鄭曉龍本人,從沒拍過古裝劇。敦淇也沒做過。第三,原著小說是個架空作品,對人文曆史非常講究的鄭曉龍,還沒找到落地的方法。
創作團隊步步推進,将故事、演員和服化道美等全部落在了實處。
第一步,故事落地。總體原則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這是鄭曉龍做的第一件事。他對曆史人文非常嚴謹,架空文學在他那兒過不去。他一定要将原著故事落到一個朝代中去,跟曆史人物真實對接,才能讓觀衆相信。最後選了清代和雍正皇帝。雍正及其相關人等跟《甄嬛傳》裡的人物最為接近。人物關系因此很快建立起來了。
第二步,雍正落聽。考慮到海外市場和整體營收,雍正最早想選一位知名港台明星,但對方覺得剃頭大半年,一年都接不了戲,就婉拒了。後來決定選擇接洽陳建斌。
選角過程中,流潋紫寫了很多雍正在避暑山莊的戲,敦淇和導演等三人去承德勘景,有了兩個重大發現:第一,雍正從來就沒去過避暑山莊,都是在他大觀園裡面辦公,這個大bug回去就全部修改了。第二,清朝十幾個皇帝的畫像避暑山莊都有,雍正跟陳建斌極其神似。後來用這個由頭去說服了陳建斌。
“以前我們做戲,基本上就是前6個番位,男三女三,由導演和制片人來定,其他的由副導演去配。而《甄嬛傳》裡的每個角色,曉龍導演都親自看人試戲。”敦淇說,這個工作量太大了,因為跟組女演員就多達30來人。
其中還有有趣的故事:張曉龍是中戲老師,也是禮儀指導,敦淇把他請來給孫俪定妝,給全組演員做培訓。他不但嚴格把好古裝禮儀關,還飾演了溫太醫,“大師說我演個古裝劇一定會火”。果真,他演的溫太醫火了。
第三步,服化道美,極緻呈現。鄭曉龍帶着美術、攝影和燈光去紫禁城,從早朝回到東西六宮,親自走一遍,丈量路徑和時間。其他場景、布局和邏輯勾連,也都親自走一遍。又在明清宮裡單獨改建了甄嬛住的“碎玉軒”。而在道具上要求更高:所有道具,都要講明出處,講不出來的,找不到出處的,都給我拿走。
為了确保在美術、道具、造型和服裝上的完美統一,敦淇和鄭曉龍還專門邀請了“三陳”助力——美術陳浩忠,服裝陳同勳,造型陳敏正。
陳浩忠對明清等幾個朝代的曆史、規制以及宮廷藝術,都很了解,手繪特别厲害。他說既是皇宮的事,那就得去景德鎮定制一系列皇宮用品。僅此一項,就花費了幾十萬。
陳敏正給了敦淇ABC三個方案,A方案是最高預算,多年基本沒人選;C方案就是湊數的;他笃定敦淇要選B方案。沒想到敦淇要了A方案,“我就是奔着最好去的”。但敦淇同時給他提出了幾點意見:錢不會少但是東西不夠,孫俪服裝再加12套,全組服裝再加120套,必須貨真價實,要把壓箱底的貨都拿出來。
陳敏正真把壓箱底的寶石、點翠、飾品全拿出來了,每件金飾都是24K镏金,鍍銀也全部使用真銀,140多套首飾,總價高達上百萬元。後來給孫俪做的頭冠也有好幾款進入了博物館。因為太貨真價實,還出了麻煩:孫俪的每套衣服都要配一個旗頭或者頂冠,但有一款頂冠是用鐵塊和鋼圈做的,一個就10來斤重。孫俪頂了兩天就不行了,頭皮已經掉了一塊。趕緊把中間那塊鐵摳掉,隻剩下一個鋼圈。
“大家真的卯足了勁,把每一個細節做好,把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敦淇感歎地說,當時在橫店還有兩個古裝劇組,都通過制片主任跑來借道具,一些演員來看了甄嬛劇組的服裝、造型和配飾,都是垂頭喪氣回去的,“我們全是真的,他們全是湊的,質感完全不一樣。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此外,敦淇還給記者講述了很多背後感人的細節:譬如台詞,曉龍導演要求完全同期聲,頭天拍完戲就都回房間背台詞,台詞講不好,導演是會喊停的;譬如音樂,在拍九州清宴、孫俪跳驚鴻舞的那場戲,劉歡和夫人專門跑到橫店來,看場景有多大,才決定是用24人還是36人的管弦樂,讓音樂空間跟拍攝空間匹配;譬如禮儀,哪怕是沒有一句台詞的宮女太監,都知道皇帝王妃來了就要面壁低頭……攝影,燈光,調色,都是最高要求,對制片人來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碼盤,組局,調動資金和全劇組的能動性,“我把自己都掏空了”。
《甄嬛傳》拍了5個半月,剪了7個多月,2011年10月先在湖北經視播出,大火,又在安徽衛視和上海東方播出,更火;去到台灣,也成了大爆款;後來又剪了六部電影,在奈飛播出,出海了。10年以來,豆瓣評分穩穩地排在前列,截至12月8日,有超過34萬人評分高達9.2,五星好評近70%。
因為《甄嬛傳》,陳建斌、孫俪、蔡少芬等拿獎到手軟,而譚松韻、徐璐、唐藝昕、毛曉彤、熱依紮、孫茜、藍盈瑩、穎兒等當下十餘朵當紅小花,都是從這部戲中走出來的。
“我不太喜歡用爆款來形容一部好作品。”敦淇說,他對好作品的評判标準是8個字:經得起播,耐得住看。據他介紹,這部戲的版權原在樂視,後來到了優酷,現在的播放數據仍然大大超越很多新劇,還在源源不斷地給平台帶來會員和收入。
很多人說《甄嬛傳》是宮鬥劇的鼻祖,2012年1月,《求是》雜志給《甄嬛傳》做了定調:這是一部反封建制度的帶有批判色彩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敦淇說:“但它的确很接地氣。當時我們就想還原一個後宮生活。後來在橫店拍戲,演員都已經是去後宮上下班的概念了。”
神預言:行業“神劇”,預言新冠
全程盯完《甄嬛傳》,敦淇很長一段時間緩不過來,差不多把自己弄抑郁了。任何其他一個劇本都看不下去。受好友沈傲君之邀去了趟拉薩——她說,拉薩是可以讓一個人思想重新格式化的地方——在那裡待了10天,訪各種名勝古迹,去布達拉宮、大小昭寺看喇嘛念經,認識了一群朋友,包括導演劉雪松。回來又可以看東西了。
2014年,花兒影視拍了兩部劇,曉龍導演拍的是《紅高粱》,敦淇拍的是《産科醫生》——他一直在思尋創新出口,因此瞄上了行業劇。
《甄嬛傳》登峰造極,觀衆的呼聲很高:再來一部!因此有了《芈月傳》。芈八子的事很少,在曆史記載中也就半頁紙的篇幅。也正因為呈現少,才有更大的展開空間,而她是秦始皇的祖母,是為中國統一夯實了基礎的女性政治家,格局更大。敦淇和鄭曉龍再度合體,這部戲也取得了成功,獲了很多獎,也帶火了不少演員。
接續《産科醫生》的思考,就到了《急診科醫生》。這個項目最早是羅瑞卿女兒羅點點提出來的,她也是安貞醫院的大夫,劇本寫完已經8年,基礎紮實,案例真實。但8年前的劇本跟現在多少有點脫節,敦淇就把《金太狼幸福生活》的編劇娟子找來做改編,把劇中人物的情感關系更新到當下。
衛健委對項目提出了專業的修改意見,敦淇率隊逐條修訂,并提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得了衛健委的認可,在拍攝時指定了協和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和護士作為專家跟組。時任急診科主任說,我給你的這兩個人,每天都可以救活至少三個人以上,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一定要有很好的專業輸出。後來,曉龍導演給了這兩位專家一個特權:看到哪裡不對,可以随時喊停。
而為了真實再現場景,劇組在小湯山完整地複制了協和醫院急診科。劇中多位演員也多次到相關醫院體驗生活。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而在2017年拍的《急診科醫生》裡,就有一個案例,就是新冠病毒,名稱與症狀一模一樣,隔離與封閉場景全都展現出來了。這個片段被網友截下來在抖音上播放,點擊即将破億,并因此将《急診科醫生》稱為“神劇”。敦淇說:“這不是橋段,而是專業的力量。”
因為專業,也因為尊重專業,而不是披着白大褂談情說愛,《急診科醫生》自2017年來連續四年在各地衛視輪番播出,并奪得了2020年飛天獎。
方法論:領先半步,情感共鳴
《急診科醫生》也是一個分水嶺。2017年後,鄭曉龍要拍《圖蘭朵》,走向電影體系,而敦淇繼續做劇集制片人。這時候阿裡優酷也在通過獵頭接觸敦淇。後來,阿裡影業總裁樊路遠親自來談,希望通過平台聯手推動行業進步。打動了敦淇。2017年11月入職阿裡影業,2018年轉戰優酷,負責自制劇闆塊。如今已滿三年。
經過三年深耕細作,自制劇工作室已有多部劇集上線,成績斐然。公安題材刑偵劇《重生》在優酷一經上線就取得了極高的收視數據;以深圳特區創建實踐為背景的電視劇《追夢》和以朝鮮戰争為背景的《戰火熔爐》分别登陸央視一套和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後口碑爆棚;青春校園劇《我憑本事單身》也因精準的年輕受衆定位而引發熱議。另外,還有《你好,昨天》《你好,檢察官》《半暖時光》等多部作品已完成制作,進入備播階段。
站在平台和影視公司兩端,看行業,想問題,謀發展,敦淇總有很多“淇”思妙想。
01一招鮮,吃遍天。隻要某種類型、人設和故事沒有見過,就大膽地去做。要做引領,而非跟風。有句網諺說得很形象:第一吃肉,第二喝湯,第三第四死光光。
02好木桶,無短闆。題材,劇本,主創,制作,宣發,就像一個木桶的五塊闆,哪塊闆薄了,就會因為那塊闆的破裂,導緻木桶裡的水洩漏;哪塊闆短了,木桶裡的水也就隻能到短闆的那個高度,也就是這部劇的最終市場位置。
03用真誠,換收視。追求高收視率沒有什麼不可以。但不是弄虛作假,不是刨坑,不是甩鍋,而是真誠以待,把準社會痛點和時代熱點,拉近與受衆的距離,與他們的生活産生關聯,冷暖共知,情感共鳴,靈魂共振——最起碼要達到第二重境界——情感共鳴。所以,在創作時,不能為了強情節和快節奏,忽視或者弱化情感點。
04無持久,不爆款。我不太喜歡用爆款來形容好作品。爆是一個瞬間動作,可能一次兩次一年兩年就沒影了。在我看來,經得起播,耐得住看,能夠産生持久影響和長期價值,才是好作品;能夠讓更多創作者的胸前挂上金牌、得到成長,才是好作品。
05領先跑,半步好。鼓勵創新,但要适度。影視文化是大衆文化,一講社會性,二講普遍性,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既要讓受衆有新鮮感,又不能隻顧着自己跑,得讓大家感覺能夠跟上你才有意思,跟不上幹脆就不跑了,就棄劇了。現在有些劇,讓人看不明白,可能就是因為跑得太快了。所以,步子不要太大,領先半步就好。
06找對人,諸事順。否則就是一個雷接一個雷。最近幾年,好多大IP撲街,大導演折戟,大流量反噬,主因就是人和項目不匹配。譬如,有人反對用流量,如果他跟戲中人特别匹配,用他那是錦上添花,為啥不用?但若隻是想沾流量的光,那就是自取滅亡。導演和編劇也要自律審慎,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方向。
07越精細,越有益。以前我們講,得女性者得天下。但現在不對了。這個市場非常細分了。在女性群體中間也得細分、也有區别、也有對策——大齡女性還是小齡女性,一線白領還是三四線的小嫂子——小嫂子基數大,那就讓她們充會員吧;一線白領穿透力強,那就做超前點映。(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