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延靜、王詩堯
“晚上一起吃雞嗎?”
“來開黑啊!”
……
對于習慣用遊戲消磨時間的人,别說你不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玩遊戲是一種社交行為,可世界衛生組織(WHO)又告訴我們,“電子遊戲上瘾行為是疾病”。
天啊,我覺得我可能病得不輕……
打遊戲上瘾算疾病?
網友:老闆,這個病假條請批一下
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5日召開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會上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将稱為“遊戲障礙”的電子遊戲上瘾行為列為疾病。
資料圖:年輕人在網吧上網。孫昊聲 攝
什麼?說我有病?
部分網友表示,這話沒毛病!連着好幾天除了打遊戲,其他啥事不幹的,不用你們說,我都覺得有病。
還有網友覺得自己早就“病”得不輕……
甚至有網友已經開始打算“要挾”老闆給自己放病假!
制圖:倪雯冰
不過,還是有細心的網友理性地分析了世衛組織給出的定義:若有人出現“持續及反複的電子遊戲行為”,且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場等各重要方面構成明顯障礙,才屬于患上遊戲障礙,而且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确診。
求藥!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對于“網瘾少年”和“打機十級沉迷者”們,“生病”了到底應該吃點什麼“藥”好呢?
(當然不是“王者農藥”……)
有網友戲谑道,吃啥藥啊,“楊老師”的無痛電擊了解一下。
制圖:倪雯冰
2017年7月,騰訊以《王者榮耀》為試點,推出健康遊戲防沉迷系統的“三闆斧”。
第一闆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錄時長;
第二闆斧:綁定硬件設備實現一鍵禁玩;
第三闆斧:強化實名認證體系。這一舉措也被外界稱為最嚴防沉迷措施。
不少網友都表示,這一劑猛“藥”有點狠啊!
此外,騰訊還宣布将依托健康系統做一項新嘗試:在未來一款新遊戲上啟動“16 ”試點。
“16 ”把登錄遊戲的基礎準入年齡從13周歲升至16周歲,并且對實名認證為成年人、遊戲内行為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發起人臉識别。
不過,有人認為“16 ”的人臉識别用一句“爸來個自拍”即可輕松通關,甚至揚言“爺爺奶奶根本不管,看來遊戲裡要多一批六十歲以上玩家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不玩遊戲,家長還得把自己的“身份證”和“臉”管好了。
如何和“網瘾”說拜拜? 各國齊出招
世衛組織的決定可不僅僅基于中國,據《先驅太陽報》、英國《每日郵報》27日報道,電子遊戲《堡壘之夜》在全球範圍内持續火爆,在澳大利亞,無數孩子也深深沉迷其中,然而這種沉迷也帶來了不良影響。
圖片來源:騰訊遊戲《堡壘之夜》官網
一些孩子因為這款遊戲選擇逃學,甚至有一名14歲男孩近日威脅父母:如果不讓自己玩遊戲,就要把房子燒掉。
教育工作者戴維森(Petrina Davidson)表示,自從有了一個Xbox One之後,家中再無甯日。一開始戴維森對家中3個男孩要求隻在周末玩一個小時,但是很快這一規定就被打破了。“我們得把電源藏起來,因為孩子們早上5時就會起床去尋找它。我甚至會把它鎖在我丈夫的車裡。”
那麼,在沉迷網絡确實已經影響到正常社會活動的時候,為了拯救“網絡中毒者”,各個國家都有什麼招數呢?
美國:
網戒中心提供家庭式情境,讓受治療者“在旨在營造‘家’一樣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環境中呆上45天”。
德國:
用藝術療法,如繪畫、舞台劇、合唱等;運動療法,如遊泳、騎馬、靜坐、按摩、蒸汽浴等;自然療法,如種花、種菜、自己動手洗衣做飯等,幫助孩子們改變自己的生活。
韓國:
成立以軍事訓練、體能訓練、心理康複訓練三者合一的“特訓營”。年齡在16歲至18歲間的“網蟲”在此度過12天的特殊生活。他們騎馬、練搏擊、做陶藝,甚至玩架子鼓。在營期間不得上網,每天隻能用手機1小時,不得打遊戲。
日本:
從2008年3月開始,日本要求手機公司專門開發供青少年使用的手機。這種手機能打電話、上網查找資料,此外還安裝有定向導航系統,但就是不能玩遊戲。
那麼,你認為“遊戲成瘾”到底算不算疾病?留言告訴我們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