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上的大熊貓寶寶。 鐘欣 攝
中新網成都8月18日電 (龍婷婷 李卉 劉曉瑩)記者18日從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科考隊員于近日在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牛頭山附近進行野生大熊貓DNA采樣建檔工作時偶遇野生大熊貓寶寶,隊員們用手機記錄下了一隻約7個月左右的大熊貓寶寶活潑好動的影像。
大熊貓寶寶在樹上玩耍。 鐘欣 攝
拍攝視頻中,大熊貓寶寶先是發現樹下來了“觀衆”,立身打了個哈欠,定了定神,便甩開腿兒靈活的在樹上嬉戲玩耍起來,偶爾往高處攀爬,手腳并用地搖晃樹葉,偶爾突然倒挂在樹上,把頭探出來瞧瞧,十分活潑可愛。它似乎也并不怕生,扒在樹上向下張望,看一會兒,又調皮的再爬高一點,再回頭繼續看看,好奇心特别重的樣子,最後玩累了找個枝桠挂起來一動不動,遠遠看去像樹上結了顆熊貓“果實”,圓鼓鼓的萌翻衆人。為了更加清楚的辨别野生大熊貓的特征,隊員拉近鏡頭拍下了一些珍貴的動态畫面。
在熊貓幼仔玩耍的樹下,隊員們發現了一個樹洞,根據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隊員們初步判定這可能是熊貓産仔時用的樹洞,被發現的這隻幼仔有可能就在此處被産下的。在樹幹上有一些動物留下的抓痕,本被綠色植被包圍的樹幹上有幾塊變得光秃秃的,隊員用手測量了大概的尺寸,根據抓痕的範圍及新鮮程度,判斷很可能是大熊貓爬樹的痕迹。照片中,能看到一些在樹上熊貓磨爪子留下的印記,樹幹表皮明顯被反複抓撓過。
在樹上的大熊貓寶寶。 鐘欣 攝
隊員明強告訴記者,熊貓媽媽應該就在附近,但并沒有出現,大熊貓是領地意識極強的獨居生物,亞成體一般2-3歲就會離開母親,尋找自己的領地。但是在這之前,目前除了去覓食之外,是不會離開幼崽的。明強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野生大熊貓,工作了二十餘年僅發現了這一次,其他隊員也有在今年5月左右發現過一次野生大熊貓。
發現大熊貓寶寶後,科考人員在附近尋找大熊貓的糞便,用來做身份識别鑒定,以此來作為依據,進行野生熊貓個體保護。
大熊貓寶寶在樹上玩耍。 鐘欣 攝
據介紹,野生大熊貓家域廣闊,其行動敏捷,遠遠感受到其他物種的靠近就立刻躲開。由此可知,野生大熊貓并不多見,能拍攝到這樣活潑好動不怕人的熊貓寶寶的畫面也是極其珍貴,不僅可以讓人們更直觀清晰的了解到野生大熊貓,留下一些影像記錄,更加能夠為野生大熊貓的保護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
據悉,這是今年内卧龍野外科考人員第二次近距離拍攝到野生熊貓幼仔,這得益于保護區多年來的生态保護工作穩步推進,使得大熊貓栖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大熊貓種群得以很好地繁衍。(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