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關于書寫時毛筆筆尖的三種狀态,但是又很多朋友又這麼一個問題,我在書寫時毛筆的狀态也能做到這三種樣子,為什麼我寫不出像字帖中的那種質感呢?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了行筆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要素。
第一:筆尖的方向。
書寫時,毛筆筆尖的指向會影響筆畫的質感。這是因為毛筆在紙上運行時,筆尖不同的指向會影響筆肚裡的墨汁向紙上滲化,比如,中鋒用筆時筆肚裡的墨汁順着筆毛很容易滲化到紙面上,如圖:
側鋒用筆(偏鋒用筆)時力度要輕一些,筆肚裡的墨汁會很容易滲化到紙面上。如圖:
但是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兩種用筆方式運行時,墨汁在紙上滲化的量是不同的,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圖:
第二,行筆過程中毛筆的提按力量。
首先,無論是中鋒用筆還是側鋒用筆(偏鋒用筆),過分的使用蠻力按壓毛筆,筆肚裡的墨汁會被短時間内擠到紙面上,一個筆畫的前半段會形成較大的墨團,筆畫的後半段,墨汁的量會越來越少形成枯筆飛白。如圖:
其實力度的輕重不同對筆畫的内質會産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兩種用筆方式運行時提按力量的不同,墨汁在紙上滲化的量也是不同的,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圖:
力量過大,墨汁滲化的多,力量偏輕,墨汁滲化的少一些。
其次,力量的不同會影響筆畫的粗細對比。如圖:
同樣是篆書作品,峄山碑和泰山刻石的筆畫對比,峄山碑的筆畫會細一些,泰山刻石的筆畫會粗一些,這樣體現的提按力量是不一樣的。峄山碑和泰山刻石與吳讓之的篆書相比較,前二者的提按幅度沒有太大,而吳讓之的篆書能夠明顯的看到提按的部位和幅度。
放到行草書裡,提按力量的不同對于筆畫質感影響也是很明顯的,如圖:
左圖是懷素的狂草,右圖是高閑的狂草,二者之間呈現的視覺效果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出來。
第三:行筆過程的速度快慢。
我們無論是用哪一種用筆去書寫,無論是寫哪一種字體,毛筆隻要接觸到紙,毛筆就一會有運行的速度,在不同書體不同用筆不同書寫者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書寫的速度是多變且不可完全複制的。而且在一個筆畫的書寫過程中,肯定要有快慢對比的呈現,不可能是勻速的書寫的,隻是快慢對比度大和小的不同。
例如書寫峄山碑和泰山刻石時,書寫的速度就要慢一些,這樣快和慢的對比度就沒有那麼大。但是在書寫曹全碑時,特别是在寫一些蠶頭燕尾的橫線時,快慢的對比度就要大一些。到寫楷書、行書、草書,書寫的快慢對比度就要更加明顯。
關于行筆過程中,影響筆畫質感的三個因素,一個是書寫過程中筆尖的方向,一個是書寫過程中提按力量的變化,一個是書寫過程中書寫速度的變化。其中書寫過程中筆尖的方向是能夠用筆尖準确的語言來描述的,但是提按力量和書寫速度,沒有辦法用準确的語言來描述并确定一個标準對象,隻能在書寫過程中慢慢感受。
關于行筆過程中影響筆畫質感的因素還有哪些呢?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并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