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翔 語言文字周報
2月4日除夕,在2019年央視春晚相聲節目《妙言趣語》中,嶽雲鵬給搭檔孫越出了一道考題:“一個‘瓦片’的‘瓦’,裡面有個‘千萬’的‘千’字,念什麼?”次日即有媒體刊登了《小嶽嶽春晚相聲中的“瓩” 詞典裡這種字還有好幾個》一文,該文稱,查檢了《現代漢語詞典》,證實确有“瓩”字。“瓩”字引起了衆多媒體和網友的關注,社會大衆誤以為這類漢字均為當前通用的漢字。的确,《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了“瓩”字,但釋為“千瓦舊也作瓩”,意思是這一計量單位用字舊時曾使用,現在已被淘汰。隻是由于這類漢字可能還見于過去的一些書刊,《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它們是以備人們查檢之需。
該文接着說到,類似“瓩”這樣的漢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僅此一例,例如“兙”(十克)、“兛”(千克)、“兞”(毫克)、“糎”(厘米)、“粁”(千米)、“吋”(英寸)、“哩”(英裡)、“口 擔”(英擔)等。事實并非如此,《現代漢語詞典》并未收錄上述所列舉的“兙”“兛”“兞”“糎”“粁”“口 擔”等字,收錄的此類計量單位用字是“浬”(海裡)、“哩”(英裡)、“”(英尋)、“呎”(英尺)、“吋”(英寸)、“嘝”(蒲式耳)、“唡”(英兩)、[口 畝](英畝)等。這些字大都是19世紀初為翻譯外來度量衡單位而創造的。1977年7月20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标準計量局聯合頒布《關于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見本文附錄)。該通知規定采用一字一音一概念,認為一個計量單位名稱,人們口頭說的都是雙音,書面卻隻印一個字,違反言文一緻的原則,人為地造成口頭語言同書面語言脫節。該通知統一了計量單位名稱,并要求所有出版物均應采用。這些漢字在2013年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沒有收錄,被排除在通用規範漢字之外。
引起人們關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瓩”這類漢字特别另類——明明是單個漢字,卻要念兩個或多個音節,打破了漢字一字一音的慣例。這類漢字采用了“合文”的造字形式,即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濃縮成一個漢字書寫單位(一個方塊字字符)的文字形式,而讀音則仍保留原本的多音節讀法不變。如“瓩”字的形、義是“千”“瓦”的結合,語音仍讀為“千瓦”qiānwǎ;“圕”字的字形由“圖書館”三字減縮而成,字義就是“圖書館”,舊版《現代漢語詞典》曾收錄此字,注音為túshūguǎn。
跟合文現象相對應的是“合音”,即雙音詞或詞組中前一字的聲母跟後一字的韻母大緻相拼凝合而成單音節字。古人早已關注到這一現象,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二》:“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 ‘耳’,‘之乎’為 ‘諸’之類。”現代用例如北京話“不用”為“甭”(béng),吳語“不要”為“覅”(fiào),網絡語言“這樣(子)”為“醬(紫)”。化學上造新字也使用了這種形、音、義拼合法。如“羟”由“氫”“氧”二字的聲旁合成,讀成qiáng;“巯”由“氫”“硫”二字的聲旁合成,讀音為qiú;“羰”由“碳”“氧”二字的聲旁合成,讀音為tāng。
有時候合文和合音現象會交錯發生。如合文的“圕”字産生了合音,Word文檔的拼音标注讀為tuān;“砼”字由“人工石”三字拼合而成,屬于合文,意為“混凝土”,此字被視為一個形聲字進行拆解,規定讀為tóng。合音字在語言使用實際中已經讀一個音節,符合一字一音規則,能夠得以通行。“瓩”等合文但沒有合音的字不符合一字一音的原則,人們更多地是把這些字視為視覺上的符号,而不是作為一個正常的語言單位來使用。“砼”的單音節讀音是人為規定的,主要用于組詞,而在單用的時候仍按照語義讀為“混凝土”,tóng的讀音并未通行開來。
附:
關于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
195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即公制)為基本計量制度,是我國計量制度統一的重大措施。自從命令發布以來,“公分”“公厘”等既表示長度概念,又表示重量概念的混亂狀況,在語言中澄清了;表示長度的“粍、糎……”,重量的“瓱、瓼……”,容量的“竓、竰……”,這些特造的漢字也淘汰了。在公制中,目前隻遺留一個“瓩”字仍在使用。
現在,我國生産和科研等領域,英制計量制度基本上淘汰了,可是提到外國事物時,英制計量單位名稱在語言、文字中還不能不使用。但是,當前按幾種命名原則翻譯的英制計量單位名稱同時并用,言文不一緻。例如,在書面上,“盎斯”“溫司”“英兩”“唡”并用;在語言上,“唡”有liǎng,yīngliǎng兩種讀法,這些混亂狀況主要是由特造計量單位名稱用字引起的。
計量單位名稱必須個性明确,不得混同。否則名異實同(例如,海裡、海浬、浬)或名同實異(例如,說lǐ,包含裡、哩、浬三義),人們就難以理解,甚至引起誤解,造成差錯事故。
一個計量單位名稱,人們口頭說的都是雙音,書面卻隻印一個字,如果讀單音(例如,把表示“英裡”的“哩”讀作lǐ),那就違反言文一緻的原則,人為地造成口頭語言同書面語言脫節。
把本來由兩個字構成的詞,勉強寫成一個字,雖然少占一個字篇幅,少寫幾筆,但特造新字,增加人們記認負擔和印刷、打字等大量設備,得不償失。不考慮精簡字數,隻求減少筆畫,為簡化而簡化,這樣簡化漢字的作法并不可取。
這些不合理的計量單位名稱用字,在語言文字中造成的混亂狀況,是同我國日益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不相适應的。長時期來,不少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形式指出這一問題,希望有關單位加以改變。我們認為,群衆的批評是正确的,要求是合理的。為了澄清計量單位用語的混亂現象,清除特造計量單位名稱用字的人為障礙,實現計量單位名稱統一化,特将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用字統一起來。從收到本文之日起,所有出版物、打印文件、設計圖表、商品包裝,以及廣播等,均應采用附表選定的譯名,淘汰其他舊譯名。庫存的包裝材料,不必更改,用完為止,于重印時改正。對外文件,外銷商品已在外國注冊的商标,可不更改。
在實施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請及時告訴我們。
請将本“通知”轉發各有關單位,并在刊物上登載。
附表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國家标準計量局
(1977年7月20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