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0-18 20:22:44

  北京西北郊山清水秀,所謂“西山秀色甲天下”。美輪美奂的景色吸引着遼金元明清幾朝皇帝的目光,陸續建造了一些行宮别苑,至清朝,統治者更是在這裡建造了大片皇家園林。康熙、雍正時期,陸續興建了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并在香山修建行宮(乾隆時改名為靜宜園)。乾隆時期,國力強盛,财力充足,這為乾隆帝大興園林工程創造了條件,通過擴建、新建和修繕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和暢春園等禦園、疏浚水利河道,将西北郊的皇家園林打造成為一個綿延二十餘裡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至此,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和圓明園、暢春園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域正式形成,并且達到鼎盛。在這個過程中,乾隆帝親自規劃設計,指導施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1)

  把三山五園打造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乾隆帝通過興修水利、新建清漪園等園林,将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打造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乾隆初期,随着圓明園等皇家園林的建造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京西皇家園林、京西稻田和京城以及漕運用水量大增,原來的京西水利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用水需要,而明末清初,政局動蕩,甕山泊泥沙淤塞,漸有山洪泛濫之憂。乾隆十四年(1749)六月,在對玉泉山水系進行考察的基礎上,乾隆帝決定首先對甕山泊進行深挖,并使其向東、南、西三個方向擴展,疏浚以後的湖水面積和深度都擴大兩倍,使之上引玉泉、下接長河。挖出的泥土則堆積到甕山東麓,使甕山更加雄偉。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帝下诏将甕山改稱為萬壽山、甕山泊命名為昆明湖。乾隆帝對疏浚後的昆明湖非常滿意,吟誦到“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乾隆帝又說:“既具湖山之勝,概能無亭台之點綴?”意思是如此山水之美景,怎麼能不在其間建造亭台樓閣作為點綴呢?其實他這是在為修建新的禦園尋找理由。

  當時,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暢春園都得到了擴建或修繕,但在圓明園、暢春園和靜明園之間尚有一片空白,為填補這個空白,乾隆帝決定利用大規模疏浚甕山泊、以及為皇太後祝壽之際,在這裡興建一個皇家園林。于是,乾隆帝在昆明湖的北側新建了大報恩延壽寺、佛香閣等建築。乾隆十六年四月,乾隆帝頒下谕旨,“以萬壽山行宮為清漪園”。乾隆二十九年,萬壽山清漪園基本建成。同時,圓明園周邊還新建、修繕了許多附屬園林,如淑春園、熙春園和泉宗廟等。至此,方圓幾十裡的西北郊皇家園林連成一片,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域正式形成。

  建成後的三山五園,其布局是很有講究的。清漪園的知春亭島和玉泉山主峰定光塔、香山靜宜園宮廷區形成一條東西軸線,這條軸線和圓明園、暢春園南北軸線的中心點交會。從玉泉山上俯瞰,東邊的暢春園、圓明園和清漪園鼎足而成,而萬壽山、玉泉山和香山成為暢春園、圓明園和清漪園的借景。

  乾隆帝在完成了對甕山泊的疏浚以後,又繼續疏浚玉泉山水系上遊和萬泉河上遊的河湖水道,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形成了兩個水系,即從西部山區東來的玉泉山水系和從巴溝低地北流的萬泉河水系。

  玉泉山水系源于卧佛寺西北的櫻桃溝泉水,這裡是整個西山泉水的源頭。金元時期,玉泉山一帶泉水湧流、泓澄百頃,統治者有計劃地擴大、疏浚了玉泉山水流往甕山泊的天然渠道。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後,修建了從櫻桃溝至香山靜宜園和由香山碧雲寺水泉院東流的引水石渠,把西山泉水導入玉泉山靜明園的涵漪湖,然後再注入清漪園的昆明湖,不僅解決了上遊園林用水,而且解決了因為昆明湖體量擴大後對水量的需求,而從昆明湖流入圓明園的水則使清漪園和圓明園一脈相連。乾隆二十九年,又對萬泉河發源地萬泉莊、巴溝一帶諸泉與萬泉河河道進行疏浚,使巴溝和萬泉莊的泉水向北流入暢春園南面的丹棱沜,由丹棱沜流經暢春園和圓明園後,注入清河。

  至此,乾隆帝通過興修水利,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一個河湖水利網,把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和暢春園、圓明園,還有周邊其他一些附屬皇家園林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在西至現在的海澱區界,東到今清華大學校園,北起壽安山南麓,南達今中國人民大學西邊的聖化寺泉宗廟,方圓幾十裡的區域遍布着幾十座皇家園林,标志着京西皇家園林進入了它最鼎盛的時期。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2)

  給三山五園設計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

  乾隆二十九年,萬壽山清漪園完工以後,西北郊皇家園林區建成,從而使這一帶的皇家園林在空間上構成一個完整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乾隆帝對三山五園各自的主要功能進行了劃分。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帝在《萬壽山清漪園記》寫道:“暢春以奉東朝,圓明以恒莅政,清漪、靜明一水可通,以為敕幾清暇、散志澄懷之所。”意思就是:暢春園用于奉養皇太後,圓明園用于皇帝日常居住和理政,萬壽山清漪園和玉泉山靜明園作為皇帝理政之餘、消閑養心之處,至于香山靜宜園則是皇帝遊覽兼理政的地方。這是乾隆帝對三山五園主要功能的定位,構成他對三山五園規劃的重要内容。

  暢春園具有奉養皇太後的功能,開始于康熙年間,但作為專門奉養皇太後的地方則始于乾隆時期,後又以诏令的形式固定下來。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移住暢春園後,就把祖母孝莊文皇太後與嫡母孝莊章太後接到暢春園内的澹泊為德行宮居住下來,兩位皇太後“喜居郊園”,對暢春園的環境十分滿意。乾隆二年,乾隆帝對暢春園進行修繕,并将“澹泊為德行宮”改名為“春晖堂”,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中的“春晖”母愛之意,其後的寝殿改稱為“壽萱春永”,作為皇太後常年居所。次年正月,乾隆帝将生母崇慶皇太後接到暢春園居住,皇太後除節慶日移住圓明園長春仙館外,其餘的日子均住在暢春園裡,乾隆帝時常前來請安,極盡贍養義務。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後去世,乾隆帝诏谕把暢春園作為今後奉養皇太後的永久場所,“若暢春園,則距圓明園甚近,事奉東朝,問安視膳,莫便于此,我子孫亦當世守勿改。著将此旨錄寫、封貯尚書房、軍機處各一分,傳示子孫,以志毋忘(《清高宗實錄》卷1025)"。但自乾隆四十二年到嘉慶時期,清朝卻一直沒有皇太後,暢春園開始衰落。道光時期,清朝重新有了皇太後,但此時的暢春園已經相當破敗,道光帝以暢春園年久失修、不堪使用,而修繕又不是短時期内能夠完成為由,遂把皇太後安置到圓明園内的绮春園奉養,他在诏令中還說,绮春園在圓明園的左邊,相距咫尺,進膳問安,侍奉太後比暢春園更便利,更符合近奉東朝的旨意。此後,暢春園喪失了奉養皇太後的功能,迅速衰敗下去。

  在清代,紫禁城主要是朝廷舉行“大祀”“大朝”“大典”和“大宴”的地方,從雍正帝開始,一直到鹹豐皇帝,清朝有5個皇帝138年間在圓明園理政,圓明園可謂是園林中的紫禁城。雍正帝說:“朕在圓明園與宮中無異也,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嘉慶帝也說:“朕駐跸圓明園,即系紫薇禁地。”圓明園前朝後寝,從大宮門開始,兩側建有轉角朝房和東西朝房,進二宮門後,建有面寬七間的正大光明殿,功能同紫禁城内的太和殿,東則為五開間的勤政殿,是清帝禦門聽政之所,功能同宮内養心殿,再往北就是九洲清晏,此為帝後寝宮區。為方便奏事和傳谕,在皇帝理政場所旁邊建有各衙門辦公機構,如軍機處、内閣房、六部朝房、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南書房、銀庫等。

  乾隆帝在《圓明園後記》中說:“夫帝王臨朝視政之暇,必有遊觀曠覽之地。” 圓明園和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之間有水道連接,舟楫相通,皇帝在理政疲勞之時,便可以坐船前往遊覽散心。由于建造清漪園違背了不再修建園林的承諾,故清漪園建成後,乾隆帝給自己定了規矩,就是去清漪園“散志澄懷”,必須是上午去,中午返回,所謂“逮午而返”,不在園中居住,直到他去世的35年間,乾隆帝從未食言。乾隆帝非常喜愛靜明園的泉水、寶塔和山洞,經常前往觀賞,并且留下大量詩篇。乾隆帝以後的嘉慶、鹹豐皇帝也常常到清漪園、靜明園和靜宜園遊覽。

  香山靜宜園由于距離圓明園稍遠,清帝在這裡遊覽之餘,還要理政,為此靜宜園建有勤政殿。另外,我們根據乾隆帝在香山靜宜園建造宗鏡大昭之廟、健銳營、碉樓和團城閱武樓這些建築來看,靜宜園還有籠絡蒙藏、訓練八旗健銳營士兵的功能。

  暢春園和圓明園周圍的附屬園林,有的是賜園,有的是私家園林,作為大臣的居所,方便他們輔弼帝王,所謂“翼贊機政”。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3)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4)

  使三山五園體現“大一統”天下觀和“重農務本”等基本國策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帝設計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體現了“大一統”天下觀和“重農務本”“興黃教以安蒙古”“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

  “莫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到君懷”。乾隆帝在擴建、新建圓明園、清漪園等園林過程中,把南北各地的特色園林景觀巧妙地移植進禦園内,體現了最高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統”天下觀。從乾隆七年(1742)開始,乾隆帝對圓明園整體布局進行重新設計,開建新的景區,除去完成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建築以外,又仿照無錫的寄暢園改建了廓然大公、仿照海甯陳氏的隅園改建了四宜書屋,重新命名為“安瀾園”,并把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等十景移植到圓明園。而乾隆十年全面開建的長春園則完全按照乾隆帝的設計施工,内有仿照杭州汪氏園建造的小有天園、仿照江甯瞻園建造的如園、仿揚州趣園建造的鑒園、仿照蘇州園林建造的獅子林,還有歐式園林西洋樓景區。在修建清漪園時,乾隆帝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園林設計中的才能,首先通過疊山理水,使清漪園的山水格局更加壯觀。然後,在山水之間建造最美的景觀,乾隆帝每次南巡江浙,每每看到心儀的美景,便讓随行畫師描繪下來,如杭州西湖的亭榭樓閣、山湖橋堤等,回到北京後在清漪園仿建。另外,清漪園的望蟾閣、邵窩、惠山園、十七孔橋等分别仿照武昌的黃鶴樓、河南的安樂窩、無錫的寄暢園和宛平縣的盧溝橋等。

  乾隆帝設計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還充分反映了清朝的基本國策,如三山五園内建造了大量的藏傳佛教寺院,無論是圓明園内有佛國之稱的舍衛城、唯一保留至今的正覺寺,還是清漪園内以西藏著名古刹桑耶寺為設計藍本的四大部洲,靜宜園内為迎接六世班禅來京祝壽而建的宗鏡大昭之廟等,無不體現了清朝統治者“興黃教即所以安衆蒙古”的基本國策。再如圓明園北部建造的澹泊甯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多稼如雲等景區和清漪園内昆明湖西北岸邊的耕織圖、西南角的暢觀堂和南湖島的廣潤祠,以及靜明園内的溪田課耕等景區,都彰顯了乾隆帝“重農興穑”,以農立國的基本國策。又如從把暢春園修繕一新作為專門奉養皇太後的場所,到為了給母親祝壽在清漪園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則體現了乾隆帝“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

  上述可見,在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域形成的過程中,乾隆帝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下令興修京西水利的同時,修建了清漪園,并且對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的其他園林進行了擴建和新建。三山五園是清朝留給北京城的重要文化遺産,應該進行科學的保護和利用,目前的三山五園也應該承擔不同的功能,如建立圓明園遺址博物院,把圓明園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産金名片,把頤和園建成國内外聞名的遊覽勝地,讓遊客領略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之美;恢複靜宜園二十八景,作為人們遊覽健身的好去處,同時發揮好以雙清别墅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5)

  作者:趙連穩 楊 玘

  文章轉自:北京圓明園研究會

  三山五園名字意義(三山五園的來曆你知道嗎)(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