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澳漁民有什麼要求

南澳漁民有什麼要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0 15:46:49

  南澳漁民有什麼要求(南澳漁民生産習俗)(1)

  南澳為“耕三漁七”之地。漁民以海為生,死生禍福,在舊社會,取決于狂風惡浪的瞬息之間,出海靠神靠佛及靠天吃飯的思想構成他們的獨特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五過後,漁船首次出海,先到海灘拜海神,祈求一年漁産豐收,四季出入平安,風調雨順。最信奉媽祖 (即天後聖母)和老爺公(即關帝君)直至解放後生活好轉,老漁民還說漁家的幸福是靠毛澤東,也靠媽祖、老爺公。因此,漁船上供奉着媽祖、老爺公的神位和香火。漁船上的各項裝備,被分列成十二生肖,船艙的橫梁叫“老鼠橋”,船坡兩側近腳踏闆處叫“牛腿闩”,大桅前叫“虎鼻頭”,小艙叫“兔水艙”,船帆上的竿子叫“蓬龍竹”,大角索叫“蛇樟”,大桅尾兩側木闆叫“馬面”,船頭楔叫“羊角”,捆掉索處叫“猴鼻”,根據風力大小收放帆索處叫“雞吊”,企桅處叫“狗槽”,帆竹間隔穿繩索處叫“豬仔耳”。以這十二生肖定名,便于從小下海不識字的漁民識别和記憶,遇上風浪時,船長邊掌船舵邊指揮各處位置的變化,都以十二生肖為号。這也含有十二時辰都安全之吉兆。建造新船,先相日擇時,然後在船塢安上龍骨之際(即船的中心骨架),要用婦女頭上戴的銀制高鬃,插上金花紅绫,放在龍骨處,命名謂“壓槽母”,當師傅把墨繩打上之後才收回家,象征新船建好出海年年豐收的含義。現在沒有銀制高鬃,改用紅布、金絲五色線、榕、竹。在裝船眼時,過去要用龍紋的銀元或銀毫裝在船眼内,現在以五分鎳币代替,象征新船出海,便可得利。船建好下水前,先用飯菜、炒面在船邊祭拜,燒化銀錠紙錢。船推下水,要用豬頭、大棵祭拜船頭公,燒化銀錠錢,燃放鞭炮驅邪。船上漁具、漁網,不準婦女跨踏,船員中的家中有産育者(包括豬産、貓産、狗産及婚喪紅白事),都要用紅花、淨符水,以石榴枝蘸符水噴灑全船漁具和漁網,同時帶來一副金花、香燭,一條紅布條子,名謂紅頭彩,結于船頭。金紙則在船頭燒化,方可登船參加出海,否則,出海發生任何事故,大家都怪罪在這個人。此禁忌由于先前因此出事,不是損壞了船具就是撕壞漁網捕不上魚等,才嚴格起來。

  來 源: 潮汕民俗大觀作 者: 賴海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