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複工返程高峰日漸臨近,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将進入關鍵節點,民衆将更高頻率的出現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民衆感染病毒風險、疫情防控難度都将大大增加。如何快速識别發熱人群、防範公共場所中的病毒傳播成為了一道急需解決的難題。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活躍在科技創新領域前沿,敢于擔當,勇于創新,接下來讓小善帶大家走進他們的故事。
蔣燕是本次項目組主要負責人之一,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她便組織公司各黨支部成立了一個聯合抗“疫”的攻關組。緊急開發了人工智能測溫系統,助力做好返程高峰的體溫排查工作。
在非常時期,公司各項工作依然有序高效開展。這群年輕人僅用10天就完成了人體識别 人像識别 紅外測溫的“明骥”AI測溫系統研發。
“明骥”系統每分鐘可測試300人,實現非接觸遠距離測溫,精度達到±0.3℃。紅外光 可見光雙重驗證測溫,通過人臉識别,公衆無需摘下口罩。依托視頻圖像大數據,可輔助追蹤疾控防疫傳染路徑中數量多、排查困難、社會成本高的疑似對象,還可進一步确認其身份,實現了疫情期間全域掌握。
他們不分晝夜,争分奪秒。為疫情防控早日做一份貢獻,項目組成員顧不上休息,扛起紅外相機和三腳架沖到了測試一線。一群科技工作者,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煥發出高度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用科技力量迅速築起一道嚴密防線。
2月4日疑似發熱人員智能篩查對比系統成功上線。落地海澱政務服務大廳和地鐵站等區域開始對疫情防控工作發揮重要的作用。
疫情防控的工作緊急而艱難, 不僅需要專業的疾病防控手段, 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技術發揮價值。
面對看不見、摸不着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能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發揮着重要力量。在這場與疫情打響的“智能戰争”裡,他們用拼搏的精神和專業的技術能力默默保護着城市的安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