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街,是我的第二故鄉,從大學畢業來到古鎮将近30年了,見證了古鎮從髒亂差到“綠富美”。窯街曾經是區ZF駐地,礦務局機關駐地,我剛來的時候,經濟一片“繁榮”,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圍繞煤炭展開,除了窯街礦務局,大大小小的煤礦上百個,俗稱小煤窯,馬路兩邊的煤場子更是一個挨一個,整個九十年代崛起了一批百萬富翁,馬路上跑的最多車就是轉煤的車,大都是五六噸的嘎斯車,走一路煤沫子撒一路,天一刮風真正的煤灰飛揚,街上很少能看到穿白襯衣的。
下河沿,上河沿,三岔路口,1850山上,到處都是大礦、小礦工人們自己搭建的小平房,我當年家訪的時候,踏遍了窯街的角角落落,每次回來都是灰頭土臉,同事們開玩笑,進到蘭州城裡,你都不用介紹,别人一看你皮鞋上的煤灰就知道是窯街來的。
後來,區Zf、礦務局機關先後搬遷到海石灣,小煤窯關閉,窯街經濟衰落了,人口迅速減少,我們的學校從最初四千多學生到現在已經不足千人。記得大概2013年左右,政府開始礦區環境綠化工程,短短十年時間,窯街發生了天反複地的變化,綠化面積大幅度提高,空氣質量大為改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三礦矸石山以北植樹千畝以上,原支架廠、葛家莊、水泥廠二車間、一礦道口建起了漂亮的公園,公園的雕塑以煤礦、冶金為主題,非常有特色,不僅窯街本地居民喜歡休閑遊玩,更吸引了海石灣城區居民周末過來遊玩。
常說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我們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再過幾年我就該退休了,初步打算就在窯街養老了,希望我的第二故鄉越來越美。
葛家莊公園入口
礦工雕塑
當地出土最多的彩陶
礦上用的小火車
煉鐵廠的漏鬥
公園裡健身場
公園引進的煤礦綜采支架
采煤機
翻鬥礦車
機修廠的沖床
機修廠的鍛床
機修廠棒料機
井下防爆三相電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