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與範蠡曾經厮守一年多,并且育有一子,才被範蠡送給吳王夫差做為妃子。西施在吳國做妃子17年,備受了與丈夫孩子長年分離折磨之痛,吳國滅亡後,才與範蠡得以團聚。
春秋末年,西施出生在越國的一戶普通人家,家境貧寒。西施,名叫夷光,又稱西子,因為她家住在村子的西頭,所以村上的人都稱呼她叫西施。
西施長大後出落得亭亭玉立,膚白貌美,猶如出水芙蓉,美若天仙。西施乖巧聽話,很小的時候就幫家裡洗衣做飯,父母對她十分寵愛。由于家裡生活貧苦,西施的身體比較瘦弱,胃不好,胃疼的時候就會捂住心口,皺起眉頭,緩緩地走路,這樣反倒楚楚動人。遠近的鄉親都知道有西施這樣一個漂亮女孩。深受男人的愛慕,追求她的年輕人特别多。
鄰村有個女孩叫東施,和西施年齡相仿,長得很醜,周圍村的年輕男孩都去追求西施,沒有人願意和東施交往。于是她就學西施捂着心口,皺着眉,緩緩地走路,這樣的做作模仿反倒比平時更醜,成了當地人的笑柄,更加沒有男孩子喜歡和追求她。所以就有了“東施效颦”這個典故。
範蠡,是當時越國的士大夫,越國被吳國吳王夫差帶兵打敗。吳王夫差好色,越王勾踐與範蠡策劃實施“美人計”,消滅吳國。于是派範蠡去民間尋找美女。
西施在溪邊洗衣服,正好範蠡看到,被西施的美貌吸引,上前搭讪,聊得十分開心。西施的純真善良深深地打動了範蠡。西施面對範蠡這樣風度翩翩,氣度不凡的少年英雄,也是一見傾心。于是範蠡就每天去溪邊見西施。通過了解,範蠡發現西施不但美麗動人,還機智勇敢。一對俊男靓女,互相心生愛慕,日久生情,雙雙墜入情網,彼此愛上對方。
範蠡動了真情,愛上了美麗純真的西施,但是越王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完成。一邊是愛情,一邊關系着國家的興亡。範蠡左右為難,最後範蠡還是以國為重,向西施講明了認識西施的原因。西施很震驚,但是西施還是被範蠡的真誠和愛國熱情感動,願意犧牲自己去完成這個重任。
西施被召入越國宮中,學習歌舞、禮儀、穿着打扮。範蠡日夜陪着西施,陪她學習曆史、時局和權謀,一方面為了能夠讓西施在紛繁複雜的後宮能夠安全生活,保護自己。一方面能讓她成功地得到吳王夫差的寵愛和信任。西施聰明好學,又有範蠡的陪伴,很快,西施就變成了一個氣質高貴典雅,傾國傾城的大美人。
大約公元前490年,範蠡去送西施去吳國,範蠡很内疚,自己心愛的女人,卻要親手送給别人,這種滋味是多麼的讓人心痛,但是卻身不由己。範蠡故意拖延時間,送西施去吳國的路上,竟然送了一年多。在這期間他們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俨然是恩愛的夫妻,終日纏綿。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公裡的時候,西施和範蠡的兒子已經能牙牙學語了。後人在這個地方,建造了“語兒亭”,來紀念他們的孩子,令後人動容。
吳王夫差見到西施如此美若天仙的女子,歡喜不盡,立刻納入後宮。西施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她取得夫差的寵愛後,把夫差整日纏在宮中,不理朝政。西施隻能靠鴻雁傳書和範蠡訴說相思,互相安慰。她使出渾身解數,讨吳王歡心,讓吳王為了她大興土木,建設宮廷、遊玩洗浴用的洞、池。最後弄得國家經濟衰退,災情嚴重,民不聊生。
公元前473年,越國在範蠡的輔佐下一舉進攻滅掉吳國。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在聖胥山。
越國勝利後範蠡找到了西施,歸隐山野,雙宿雙飛,成了神仙眷侶。他們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
曆史對西施舍身為國的行為卻褒貶不一,唐代詩人羅隐寫詩這樣評價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
西施作為一個女人,舍身為國,耗費17年青春,是大義;為了國家犧牲個人的幸福,曆史應該為她的愛情佐證。凄美的愛情故事,值得後人傳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