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課文前,先閱讀課文原文↓↓↓
《讀不完的大書》原文
我五六歲時,就喜歡到大自然去尋找好玩的東西。高遠的天空,廣闊的大地,空中的浮雲飛鳥,水裡的蝦蟹遊魚,地上的走獸昆蟲、花草樹木......世界萬物,不僅好玩,還讓人沉思和遐想。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悅。老鷹在高空盤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撲而下,給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覺。螞蟻搬家,井然有序,當兩軍對壘時,那勇敢忠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植物的開花、結籽,暑寒榮枯,有着不同的趣味。花兒有紅的、黃的、紫的、藍的,形狀有單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葉子各不相同,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的還帶着刺。
我家房子前後栽有各種果樹,有梨樹、桃樹、橘子樹、袖子樹,在不同的時間裡,它們開不同的花,結不同的果。剛從樹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鮮美。
我最喜愛的,是我家屋後的兩叢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長得快,雨後春筍,一天長幾寸,沒幾天就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池塘邊的棕榈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俗的樣子。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影間遊玩,又是另一種境界。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畫冊,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大書,裡面有無窮的奧秘,有無盡的樂趣。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朱維之,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樂趣。
2、會認讀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讀,合作探究, 理解作者為什麼把大自然稱為一本讀不完的大書,理解課文按(總分總)的寫作特點,體會作者的觀察能力,發現生活中的美。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目标: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生活中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魅力。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一切都是屬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你們喜歡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喜歡的東西真是廣啊!今天我們來學習《讀不完的大書》,看看作者喜歡什麼?
教師闆書:讀不完的大書,學生讀題。
教師:同學們先讀一下課文 ,先了解課題《讀不完的大書》是什麼意思?
學生讀書後教師引導回答: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本大書,因為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的,所以讀不完。
學習生字
學生再次自讀課文
要求:不明白的地方用筆在文中标注出來,查閱字典解決生字學習。
我會讀
讀dú( 讀書、朗讀、)
麻má( 麻木、肉麻 )
螞mǎ( 螞蚱、螞蟻)
蟻yǐ( 蟻穴、螞蟻 )
短duǎn( 短跑、長短 )
栽zāi(盆栽、栽種 )
梨lí( 梨子、鴨梨 )
寸cùn(英寸、尺寸)
柔róu( 柔美、柔和)
冊cè(畫冊、注冊)
我會認:
麻 má (麻煩)
旋 xuán (旋轉)
佩 pèi (佩飾)
姿 zī (姿勢)
态 tài (态度)
筍 sǔn (竹筍)
寸 cùn (尺寸)
副 fù (副手)
爽 shuǎng (涼爽)
多音字:
旋xuán(回旋)xuàn(旋風)
寫好生字的四個方法:
1.說一說。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麼。上下結構,寫時要上寬下窄。左右結構,應寫得左右等寬。
2.看一看。
看一看:關鍵筆畫的寫法。
“讀、螞、蟻、塘”——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
3.寫一寫。
寫一寫:老師範寫,重點指導“柔、冊”,學生練寫。
4.對一對。
對一對:再和課本對照一遍,寫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時改正。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展示書寫正确、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感知課文
教師: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 想想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我等會提問。
學生:天上飛的鳥,水裡遊的魚蝦蟹,地上的走獸昆蟲,花草樹木。
教師:同學們都找出來了,今天就學到這裡,明天我們給課文分層次,深入了解課文,下課。
作業布置:抄寫生字。
感謝您看到最後,讓我的每一個文字都充滿了意義,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點一下“贊”,有用記得“收藏”哦!喜歡就“關注”筆者,筆者每天分享小學教學知識,感謝您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