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2-10 22:47:40

  又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那其由來又知幾分,唐代文秀詩有雲: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1)

  張曉波

  由來一

  紀念屈原:屈原乃戰國詩人及政治家,因主張政治改革,觸犯到貴族大臣們的利益,遭到排擠和流放,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屈原悲憤難耐,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老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2)

  由來二

  紀念吳國大将伍子胥: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帶領吳軍殺入楚國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屍三百,報殺父殺兄之仇。後又帶領吳軍滅越國,越國國王勾踐将自身作為人質押在吳國,伍子胥勸谏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後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将我眼睛挖出懸挂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吳王夫差聽後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屍體沉于錢塘江中。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在這一天包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3)

  由來三

  紀念孝女曹娥:相傳東漢上虞人,曹娥的父親溺于江中,曹娥尋找多日後,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歲的曹娥投江尋父。幾天後,曹娥抱着父親的屍體走出江。後人為了紀念曹我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為節日紀念曹娥。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4)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日傳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爐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贻厥後昆芳。

  ——唐•李隆基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5)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撷。

  ——宋•許文通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6)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宋•文天祥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7)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鬓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唐•殷堯藩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8)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内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唐•杜甫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9)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莺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宋•李之儀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10)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讵能還。

  國亡身殒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宋•張耒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11)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宋•梅堯臣

  端午節的來曆與古詩(由來及古詩鑒賞)(12)

  編輯整理:王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