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來到崆峒山還是在兩年前,因空中飄着濛濛細雨道路濕滑,能見度很低的原因,未能登臨此仙境,着實有些叫人遺憾,僅将平涼的節目采集完便匆匆離去了。
本着一座城市的節目盡量不做第二遍的執拗,本以為此生不會再來崆峒了。
誰料與我同行的這位台灣朋友一聽到“崆峒”二字便兩眼放光,必須要帶他來看一看,想必是受到了金庸小說的影響。
崆峒山是中國武術流派崆峒派的發祥之地,它與少林、武當、峨眉、昆侖一起,并譽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
它更是黃帝問道道家始祖廣成子的仙山,這則轶事首見于《莊子·在宥》,之後便成為世代華夏人民茶餘飯後的談資,“崆峒”二字由此變成了仙山和仙境的代名詞。
崆峒二字的标準讀法為“空同”,根據理解的不同亦可以念做“空洞”。“崆峒”一詞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爾雅》:“北戴鬥極為崆峒”,意指崆峒山正位于北鬥星辰的下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裡為上古時期空同部落的屬地,因為這座山尤為峻峨,故将氏族名稱“空同”的前方均加了山字旁以特指此山。
擁護“空洞”一說的人也不無道理:道教中有一名言道“空空洞洞”,意指一片空白,乃修道的最高境界。
又可以理解為山中的洞穴衆多,進而叫人聯想出廣成子所隐居的山穴。由此可知,崆峒就是仙境自古就已是全民共識,于是其他地方的山,多有後來改名或是混名為“崆峒”的。
比如河南臨汝、江西贛縣、四川平武等,就連甘肅本省的岷縣、酒泉、臨洮、臯蘭等地也有崆峒山。
由于時間太過久遠,且又有很多古人對于崆峒所在地的錯誤解讀,緻使黃帝問道的崆峒山仿若虛幻的東海瀛洲和蓬萊仙閣一樣,成了一個謎團。
也正是由于諸多崆峒的魚龍混雜,才使得甘肅平涼崆峒山的名氣備受壓制,受衆範圍難以與其該有的知名度相匹配。
後世編著的各類文獻典故隻會叫人愈發地感到混亂,不如先分析一下平涼崆峒的地理和曆史環境再下結論。
崆峒山矗立在平涼城西泾河的出山口處,這裡屬六盤山的支脈,是通往古絲綢之路必經的商貿孔道雞頭道的必經之路。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後來又有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的記載。
在我們的記憶中,絲綢之路正式開通于張骞出使西域之後,但此前的絲路活動早已開始。我前面講甯夏泾源時就有提到,先有殷商時期盧國轄地的安化道,之後才有的安化縣(今泾源縣)。
六盤山作為關中與西域之間最難逾越的一道屏障,唯有通過安化道、雞頭道和番須道這三條隴山古道才可以将其穿越,而崆峒山後峽即為通往這三條古道的捷徑。
上至道教風靡的上古商周時期,下至佛教傳入關中的北魏、隋、唐時期,崆峒後峽作為西域通往泾河河谷直至長安的咽喉地區,外加其天生的雄奇秀險,絢彩缤紛的丹霞地貌,自然備受雲遊道家、僧人的關注。
如今的崆峒山已經是三教合一,共尊共榮的宗教搖籃。接下來的内容,将會對沒來過崆峒山的人很有幫助:
崆峒山的上山線路總共有五條,若是你從崆峒古鎮出發的話,可以選擇中台、香山和索道線路三個。
中台是向西走十裡,經景區東門的陡坡處直接上山。
而香山是繼續向裡再走十裡,經較緩的盤山路到達山脊,直達混元頂。
若你是不太喜歡爬山的人,優先選這條路線。而平涼市區的人多會乘公交車來東門步行體驗爬山的樂趣,他們多會選擇年票,這樣即經濟實惠又可以鍛煉身體。
步行至中台大約一個小時,從中台登上混元頂還得一個小時。還有一處小衆的登山線路就是自駕去彈筝湖索道停車場停車,乘遊艇在王母宮碼頭上山,這樣既能欣賞彈筝峽,又縮短了登上中台的距離。
崆峒山上的主要景觀有三級,最高峰為香山,海拔2123米。
主峰是馬鬃山,海拔2025米,疊居于五台之上,氣勢磅礴,直插雲天。
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勢平坦寬廣,視野開闊。在崆峒山上,中台隻是其中的樞紐,在它的四周有東、西、南、北四台錯落無序地将其環伺,形如佛座蓮花。
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總結為“崆峒十二景”,香峰鬥連(香山寺下的斷崖絕壁)、仙橋虹跨(泾河河谷的聚仙橋)、笄頭疊翠(皇城與香山之間的笄頭山)、月石含珠(月石峽中部的飲月石)、春融蠟燭(蠟燭峰)、玉噴琉璃(琉璃泉)
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相傳廣成子煉丹修道的地方)、元武針崖(磨針岩)、天門鐵柱(天門,通往山頂的一道狹口)以及中台寶塔(法輪寺裡的一座古塔)
近年來,新修了法輪寺、卧觀平涼、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問道宮等景點35處,基本恢複了曆來所稱的“九宮八台十二院中42處建築群。
以上的崆峒十二景有些地理位置過偏,有些不太明顯,有些需要時機,緻使很多人都未曾一一見識過,唯有“中台寶塔”這一處恐怕已成為大家對崆峒古景的共同回憶了。
中台寶塔又名淩空塔,位于崆峒山法輪寺的塔院内。始建于北宋天聖七年(1029年),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修葺。
這是一座八角七級樓閣式的空心磚塔,塔頂上長有一棵近200年松樹,挺拔蒼翠,将原“中台寶塔”的盛景進化成了如今歎為觀止的“古塔托松”,别有一番靈氣。
這應該是小鳥或松鼠将種子遺落于塔頂的裂縫中逐漸生長而成的,宛若一頂華麗的發髻。
好了,崆峒山的内容到這裡就結束了。下一集,我即将講述的是陝西的隴縣。為了叫更多人留意到《劉峻言航拍記錄中國》這個節目,期待下一集的同時,記住務必要點贊、關注和評論。這樣才能給與我們更持久的更新動力,為譜寫中華城市旅遊路線圖的公益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