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之死讓人淚目;《人世間》的高超藝術手法令人歎為觀止
黑格爾有一個著名的悲劇理論。他認為悲劇的實質是倫理的自我分裂與重新和解,倫理實體的分裂是悲劇沖突産生的根源。
《人世間》原著中,蔡曉光也有過一段關于悲劇的精彩論述。中心思想就是咱們中國人鼓搗不出什麼像樣的悲劇。對于不對,姑且聽之。
墨子認為:不管中國是否曾經有過偉大的悲劇,這并不影響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引入悲劇的元素。
《人世間》中花花的死,就是這樣的中國式悲劇元素。甚至可以說花花的死,讓整個作品都得到了升華;卧軌而死的肖國慶,投河自盡的孫趕超他妹妹,這些不得安生的靈魂,都從花花之死中得到慰藉,求得平衡。安息吧,阿們!
總有人熱衷于用上帝的視角來看世界;梁曉聲善于用貓眼來看世界。這也是一種很中國式的視角。
趕超他妹之死
趕超他妹失業後去了深圳,做了一名按摩女。以青春換明天,也賺了些錢,過了幾年闊綽的日子。可惜不慎染上了艾滋病。
趕超他妹回了趟老家,留下一封遺書,投河自盡了。遺書的大意是:她不後悔;出去這麼些年,也“賺到過錢”,享受過闊女人的日子;現在要走了,雖然不能給家裡留下什麼錢,但也沒為家裡留下什麼債務;用現在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死不見屍,挺好!可以省筆喪葬費。
最後還說:未來的中國,日子可能會好一些吧!
國慶之死
國慶也是下崗職工,找一些零活艱難度日,拮據的生活可以想象。屋漏偏逢連夜雨,很不幸,他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
下崗職工也就是沒有組織的人,生個什麼病都需要自己負擔。要是頭痛感冒什麼的,扛一扛也就過去了,可尿毒症是這命的病,對于象國慶這樣的人來說,怎麼可能有錢去做透析,更不用說去換腎了。
按劇中的說法,國慶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他選擇了卧軌。
為什麼去卧軌?說來令人淚目,因為鐵路是大戶,這種死法可以得到一筆喪葬費。
這就是底層人的辛酸和無奈!就算是去死,也未能死得其所,不能躺在自家溫暖而舒适炕上;生前因為下崗,為了生活到處去奔波。死時為了一筆喪葬費,還是要去奔波!
他們都是小人物,甚至都不能享受馬革裹屍的榮耀,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人世間》怎麼結尾的不重要,特别是劇版,隻能等待;但如果真正看懂了《人世間》原著,墨子覺得作者是懷着一顆悲憫之心,來譜寫這積極向上主旋律的。
花花之死
花花,是周秉昆家的貓。
後來周秉昆家,母親李素華去世了;周秉昆入獄了;光明去廟裡出家做和尚了;周聰去上大學了;鄭娟去區委做勤雜工了。
花花也就沒人管了,經常挨餓;有時門窗緊閉,想回家也回不來!這情形和下崗職工沒什麼兩樣。後來不知哪一天,花花就再也沒回來了。
在周楠死後,鄭娟離家去廟裡療養的那天晚上,周秉昆一個人在家。半夜裡發現花花竟然回來了。它太老了,想家了!
花花肚子憋着,顯然是餓了。周秉昆給它吃的,它也隻是舔一舔;給它喝的,它淺嘗辄止。
花花身上的毛很髒亂,周秉昆拿梳子幫它梳理,花花一動不動。一邊梳,一邊對花花說:
爸媽都沒有了,是不是?
兄弟姐妹都各奔東西,是不是?
自己的兒女也都不管你了,是不是?
你很孤單,是不是?
……
周秉昆說一句,花花喵一聲。周秉昆忽然就覺得是在說自己,同病相憐,更覺傷感。
末了周秉昆說:“那你就别擱這兒睡吧,和我做個伴。”
周秉昆把花花抱起來,放在床頭。花花就趴在那兒,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醒來,花花死了。
此處可以有眼淚!但花花比國慶和趕超他妹要幸運。雖然花花也“下過崗”,但是它終究還是葉落歸根了,死在了自家的炕上。生受磨難,死享安樂!
由花花的死,想到投河的趕超他妹,卧軌的國慶,就又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慨和領悟。
所以說,如果你真正細細體味過《人世間》,就會發現作者很會鼓搗悲劇元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