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維值夜詩

王維值夜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3:31:49

王維值夜詩? 唐代王維五律·歸嵩山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王維值夜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王維值夜詩(唐代王維五律歸嵩山作)1

王維值夜詩

唐代王維五律·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題解:

這首詩是王維仕途失意,辭官歸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在張九齡的薦舉下結束隐居,出任右拾遺。嵩山,古稱中嶽。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因其居于五嶽之中而高,又稱嵩高。

注釋:

清川:清清的流水。川指河川。帶:映帶。長薄:綿延的草木叢。薄,草木交錯曰薄。去:行走。閑閑:從容自得的樣子。

暮禽:傍晚的鳥兒。相與:相互作伴。

臨:當着。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迢遞:遙遠的樣子。遞形容遙遠。且:将要。閉關:佛家閉門靜修。這裡有閉門謝客之意。

譯文:

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我乘車馬安閑歸隐嵩山。

流水有意同去永不回返,暮鳥有心伴還一起倦飛。

荒涼城郭緊挨着古老渡口,夕陽餘輝映着經秋重山。遠

遠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決心歸隐謝絕來客把門閉關。

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隐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寫歸隐後的閑居生活,王維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長寫景,更善于寫情,寫恬靜的閑适之情。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首聯描寫歸隐出發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繞着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裡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态,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時一種安詳閑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颔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隐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流水如有意”承“清川”,“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展而來。這裡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栖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歸隐的堅決态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運用寓情于景手法,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征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餘晖灑滿了蕭飒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隐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隐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隐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閉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後句寫歸隐後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隐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沖淡平和。

整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随着詩人筆端,既可領略歸山途中的景色移換,也可隐約觸摸到感情的細微變化。由安詳從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靜澹泊。說明作者對辭官歸隐既有閑适自得,積極向往的一面,也有憤激不平,無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詩人随意寫來,不加雕琢,可是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隽永,不見斧鑿的痕迹,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沈德潛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特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