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媽用妙招
圖:來源網絡侵删
#帶娃過五一#最近觀看《你好!李煥英》,真的被李煥英和賈曉玲的母女情感動到了。
第一次做女兒,賈曉玲身為小棉襖總給媽媽惹麻煩。 從出生到大學畢業,做為媽媽的女兒,沒少給媽媽惹麻煩,從來沒媽媽省過心。小時候因貪吃體型長得太壯,感覺女大十八變是騙人的把戲。讀高中的三年裡,她因成不理想,被同學們嘲笑,而媽媽被老師請到學校去喝茶。面對女兒李煥英常常歎氣,無奈詢問:
“什麼時候能給媽媽長一回臉。”
雖然女兒沒有争氣、有許多缺點、不可愛、多餘、胖,在老師眼裡隻有在滿足成績需要時才有用,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媽媽愛女兒。
而賈曉玲在媽媽回家的路上,她第一次看到媽媽的白頭發,才知道媽媽為她操心太多,已從年輕變成中年婦女的樣子。
長大後她感覺愧對媽媽,想彌補點什麼。 長大以後,好感覺愧對媽媽,于是想彌補點什麼。賈曉玲為了讓媽媽高興一回,告訴父母自己本科畢業了。然後拿着同學的本科畢業證。去了弄張假證,想哄媽媽開心。
可在吃飯時,假證因缺少本科鋼印被人拆穿,但是,李煥英一點沒有貶低女兒賈曉玲,看似生氣的媽媽,實則是對女兒濃濃的愛。
回家時,賈曉玲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後座,母女倆有在路上有說有笑。她們一邊深情閑聊,一邊憧憬女兒努力賺錢,想到女兒有出息的模樣,母親幸福的笑容深深印在賈曉玲的心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輛貨車因車速過快穿過馬路中間,李煥英的自行車倒地不起,送到醫院搶救時,賈曉玲想起,這輩子都沒做過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就悔恨交加。
這些悔恨拼湊在一起,變成了她對媽媽的遺憾。
當媽媽意外去世後,她才懂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在機緣巧合下,賈曉玲從天而降,穿越回1981年那個時代。
她來到媽媽年輕時上班的勝利化工廠。第一次看到年輕的媽媽如此年輕,那麼漂亮,她很驚豔。但一想到這次回來的目的,她馬上就和李煥英熟悉起來。好不容易穿越回媽媽年輕的時代,身為女兒她做了哪些讓媽媽高興的事?
第一件,為媽媽組織一場排球賽 為了彌補母親的遺憾,第一件事,賈曉玲建議年輕的李煥英參加排球賽。但是在通知組員的時候,姐妹們家裡個個有事推脫,都不想參加訓練。後面,賈曉玲想了個對策,決定辛苦一點,幫助大家把家裡邊的事情都辦完。最後,終于成功讓媽媽參加了排球賽。
在組織時大家都争議,而針對排球賽,大家都不願意參加,最後通過努力大家一緻同意。這是女兒對媽媽的愛産生的力量。
人的潛力無限,當你認真想辦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方法用是比困難多。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說的正是賈曉玲這種人。
第二件事,幫媽媽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視機 在李煥英年輕的時代,電視機還是黑白的,同時也是稀缺的。當時,有票不一定能買到電視機。因為當時的工業發展還沒有現在的科學技術。
玉梅告訴李煥英第一批電視機到了,大家拿着票,都滿心歡喜排隊等換電視。李煥英在排隊過程,偶遇冤家王琴。當時王琴做為李煥英的冤家,處處都像壓低李煥英一頭,還時時不忘給她使詐。在排隊時,王琴故意插隊,拉扯李煥英的頭發,李煥英也不吃素,就和王琴對峙。
這時,賈曉玲看隻剩最後一台電視機了,為幫助李煥英順利買到電視機。她急中生智,扮演一個瞎子,博取大家的同情,雖然過程用了點小手段,但最後,還是順利買下那台電視機,女兒倆都開心擁抱在一起,笑成一多太陽花。
就算很多批評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但在孝順媽媽的事情上,賈曉玲卻一點都不含糊。
正如龍應台所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是媽媽人在守護我們,當我長大以後就是自己守護媽媽。這是一個循環,也是世間最幸福的事情。
在這部電影剛上映時,很多人想起曾經和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都躲在被窩痛哭成狗。因為電影中的故事代入強,大家都有共鳴。
高爾基在《母親》中說道: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認定母親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我們長大後,依然希望這個道理,也願意用盡全力,守護她的美。而我們對母親最大的愛,就是懂她的不易和辛苦,愛她的關心與守護。”
想想的确如此,誰不是第一次做女兒,誰不是從媽媽的女兒再成為母親?最重要的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身為子女我!應該理解母親的不易和辛苦,及時行孝,多做點讓媽媽開心的事,少讓她為你操點心就足夠啦。
【話題讨論:而在生活中第一次做女兒,你有沒有給媽媽惹麻煩做過啥事呢?】期待與你一起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