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Maker Faire 回歸深圳!
如果你想了解今年 Maker Faire 的完整闆塊
創客論壇、創客市集、創客裝置、創客工作坊
點擊這裡可以看到
作為年度的重磅闆塊,我們邀請到
9 位來自全球的城市實驗家
10 月 14 日登陸柴火自造談創客論壇
Maker Faire Shenzhen Forum
深呼吸,準備好進入一整天的燒腦挑戰
和我們一起踏入這 9 場的非凡冒險旅程!
喚醒你内心造物的熱情
找到屬于你自己的靈魂導師
2018 論壇主題
Co-Making in the City
如今我們已然無法追溯,Maker 的浪潮是起源于 舊金山灣區的車庫 中,還是誕生于一幫 Hacker DIY 愛好者 。但正是因為 Maker Faire 不斷地衍生拓展,Co-making 也不再是聚集在狹小空間裡創造的小衆行為。
今天的 Maker 精神,早已融入校園、工作以及大衆生活中,成為從學校、社區,直到跨企業、跨地區、跨領域的大型合作,成為了一場為追尋共同價值而集結的共創運動。
于是,今年的 Maker Faire Shenzhen 論壇,我們希望可以基于一個全新定義的「城市」概念,探讨協作共創。我們眼中的「城市」,是指由不同的個人、組織群體,帶着共同的願景與價值觀,共同相處生長的環境空間。
無論是創客、親子、學生們親手造物的空間,或是設計師、藝術家的工作空間,甚至一座沙漠中突然綻放的一場慶典狂歡,都是一座座無邊界的城市。正是這些 Maker 們創造并定義了這樣一個個獨特的「城市」概念。
我們今年論壇的演講嘉賓,也會基于他們自身所處的「城市」為背景,分享他們共創協作的經驗,與生活在深圳這所城市的創新者們激發共鳴,為獨具深圳特色的共創系統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今年的論壇主題也随之誕生:Co-Making in the City,創客的城市共創。
論壇場地: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3L 境山劇場
2018 論壇嘉賓
Co-Making in the City
Ian 是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地理和城市規劃系的助理教授 。作為美國政府設置的富布賴特獎學金2014年獲得者,Ian 曾受邀在斯坦福、哈佛、上海紐約大學等國際一流的學府發表主題演講。
而這次,作為 Burning Man 火人節項目的國際區域代表,帶着豐富的藝術裝置創作與社區連接經驗,他将在現場告訴你,他們是如何在幾天的超短時間内,彙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瘋狂藝術家,聚集在這片幹鹽湖地上,憑空新建起一座「城市」!
作為美國本土最酷最炙手可熱的的活動,火人節每年都吸引了無數的創造者們,矽谷精英們更是趨之若鹜。城市裡充滿無處不在的藝術,異想天開的空間構造,缤紛炫目的主題營房,天馬行空的聲音與光影裝置,以及各種穿着奇裝異服的參與者。
在設計互聯的境山劇場裡,他會在現場告訴你:Hey,我們就是這樣打造了火人節。
作為「距離 Maker Faire 會場最近的 Maker」,Carrie Leung 就生活在深圳南山的蛇口街道裡。從舊金山旅居來到深圳,在她眼中的蛇口社區,不僅是第二個家,更是一塊充滿可能性的創造力彙集地。
「越在地,越國際」這句話,她是最好的踐行者。作為深美國際學校的老師,當「創客」一詞還沒在深圳大火時,她便在深圳校園中,創辦了創客教室,帶着孩子們從動手中學習創客技能,孩子們便是這樣成為了一個個小 Maker。
而她也将 MakeFashion 這個原本充滿複雜科技的數字時尚項目,搖身一變成為了孩子們最愛的活動。在 2018 年的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的場館内,她用了 3 個月時間,帶着孩子們将天馬行空的服裝概念圖,親手打造成一件件真實的數字服飾,一場光影走秀也在孩子們歡欣雀躍中綻放。
科技、時尚、教育,這三個詞誰說不能這樣玩?
在實驗室裡,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精密儀器、探測設備,但往往到了野外,許多研究環境的儀器因為體積和限制,似乎都幫不上忙了。
作為一位生活于野外的研究人員,怎麼能沒有一點 Maker 精神?Andrew Quitmeyer 便是這樣想的,在叢林裡可沒有車庫,于是他開始在野外,搭建屬于自己的創客空間。
運用自己的工程學知識,加上一點冒險家精神,他便學會了自己制造一些工具、儀器,幫助他自己和更多的生态研究人員觀察野外,與自然更好地交流。
對了,他也是「數字自然主義」的研究主導人,因為實在太酷了,所以在 Discovery 探索頻道,他還曾擁有一檔自己主持的 TV Show:《Hacking the Wild 入侵大自然》,一位 Digital Survivalist 的誕生!
施老師想在現場跟大家聊聊,空氣這件事。當他在課堂上,跟學生們聊起空氣、霧霾、PM 2.5 這些城市問題時,他的腦中冒出一個想法:「城市太大了,在我們自己的校園裡,空氣質量最好的又是哪些地方呢?」
作為浙江萬裡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學院的副教授,他已連續 10 年獲得微軟 MVP 的榮譽,在國際創客項目分享平台 Hackster 上貢獻了多個項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 Maker。
面對空氣質量的問題,他立馬帶着學生們,開發了一款物聯網空氣檢測器,能夠輕松知道校園裡哪些地方空氣最好。也期待将這個項目開源分享給學校在國内甚至英國的其他校區,遠程監控空氣品質!
聯合國曾公布了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最終的目标也成為了 SDGs 可持續發展的計劃。
他們放眼全球,希望通過協同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并确保人類享有和平與繁榮。聽上去是很大的使命,但 Maker 們的力量足以改變着一切!講者 Francois Grey 便是這樣相信的。
作為日内瓦大學的教授,也是一名跨界狂人,他親身參與了諸多項目,其中往往包含大量跨領域的參與者,從教師、學生、藝術家、工程師甚至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
面對聯合國提出的 SDGs 目标,他拉上了清華大學和日内瓦大學的學生,跨越日内瓦、北京、深圳,試圖通過 Maker 的力量,去解決全球性的問題。世界難題?沒什麼了不起的!
作為一位數字藝術家、材料研究者,早期的他在工作室裡,用電子零件 DIY 出了自己的宇宙。随着 Maker 精神的不斷衍生,他驚喜地發現,紡織加上科技,這件事可以玩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于是,他走出國門開始與全世界的藝術家一起來玩這件事,他親臨墨西哥的造物工作坊,親手把玩着 LED 與紡織品的跨界重組。在歐洲多處與全球的電子織品藝術家交流後,他将他們帶回到台灣部落與偏鄉,跟原住民們一起 Co-Making。
從一個個人創造者,再到全球行動的發起人,這就是他将在現場講述的共創故事。
在深圳工作六年了的台灣建築師,她在都市實踐和萬科累積了城市與建築設計工作的經驗,在她自己開設的咖啡廳裡,也接觸到這座城市中不同領域,不同專業背景的創造者們。種種經曆讓她更發自内心地相信:設計是來自對生活的想象力。
建築師的本行自然是設計建築,但她 Maker 的身份,也引領着她去「玩」建築。空間為什麼不能流動起來?這些前沿科技,為什麼不能融入建築中?這是她每天思索的問題。
在 2018 年與柴火造物中心合作舉辦的 Transformable Space 工作坊上,她将建築設計師和創客聚集一堂,嘗試突破設計的邊界, 探索空間與科技之間更多的可能性。而最終的作品,她相信是為未來而生的。
作為孟加拉東西大學的助理教授,Salah 同時也是一個動手能力超強的 Maker。考慮到自己的工程師背景,同時也關注到孟加拉的糧食問題。
于是,他帶領學生一起将機器人系統、自動化、感應系統、物聯網和機器視覺這些深度的技術,融入到生活中的問題裡。他們制造了插在稻田中的傳感器硬件,也跟在地農夫溝通協作。當政府知曉了他們行動與決心,也開辟了一塊專屬的農田,交給這幫 Maker 去測試與革新,期待在未來将這個技術發展到全國的稻田裡去。
在他眼中,Maker 除了擁有在工作室造物的樂趣,同樣也有責任去改變人類的生活,解決社會中那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吳迪是一位創客、建築師、設計師、藝術策展人和教育家。作為設計師,她将目光瞄準了一個許多 Maker 會忽略的領域:材料。
對于普通人而言,提起創客一次,往往會聯想到 3D 打印技術。其實親身參與過的 Maker 們都知道,3D 打印并不是萬能的,受限于塑料本身的特性,使用上往往會受到限制。而在吳迪的工作室裡,他們打造了一個神奇的材料庫,與不同 Maker 一起協作,不斷打磨嘗試新材料的用途和玩法。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專業設計師,她兼顧了 Maker 的造物精神,也能讓作品包含專業的設計風格。畢竟,美也是一種無可取代生産力。
嘉賓分享順序
Co-Making in the City
上午場
梁嘉儀 Carrie Leung
施惟捷 Wei-Chieh Shih
Mohammad Salah Uddin
Ian Rowen
下午場
劉湘怡 Hsiang-yi Liu
吳迪 Lyla Wu
施炯 Jiong Shi
Andrew Quitmeyer
Francois Grey
同場加映!購票禮品
Co-Making in the City
作為一場大型城市活動,我們注意到,那些精心設計的巨幅的海報、橫幅等設計物料,都隻能「一次性使用」存活不過 4 天。不禁讓我們開始思考:一場 Maker 的嘉年華裡,全場的物料或許也會有新的玩法?
GIVINGBACK 作為深圳最初将将廣告圈的回收品,做成獨一無二包包的專業團隊。在與 GIVINGBACK 溝通後,我想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在活動結束後,我們會将所有宣傳物料彙總送往工廠,重新制作出足夠有設計感的時尚配件!
而每一位購票前往論壇的參與者,我們都會送您一份這樣别有用心的「廣告包」,感謝您對 Maker 文化的支持(這也是為什麼,您報名論壇時需要您填寫住址)。
舉着拍張照,我想這次朋友圈絕對不會撞包了!
急速報名!參與論壇
Co-Making in the City
論壇時間
2018 年 10 月 14 日全天
上午場 10:00 - 12:00
上午場 14:00 - 16:00
論壇地點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3 層境山劇場
論壇價格
現場購票
上午場:199 元/位
下午場:199 元/位
網絡早鳥票
上午場:119 元/位
下午場:119 元/位
注:「創客市集」、「創客裝置」
闆塊均開放免費入場參與
報名入口
活動行報名預約,現場檢票入場
贈票福利
在「MakerFaire 制彙節」後台留言關鍵詞「論壇贈票」
我們将挑選互動的 10 位參與者
贈出價值 199 元論壇入場券
論壇參與須知
Co-Making in the City
1. 論壇分為上午、下午兩場,需在活動行平台分别購票,具體演講者順序以活動主辦方最終公布為準。
2. 本次論壇部分講者的作品将在 Maker Faire 現場展示,留心去找找看。
3. 本次論壇安排了同聲傳譯,有需要的參與者,務必攜帶身份證前往論壇,以便領取同聲傳譯耳機。
4. 本次論壇購票後,由于場地安排原因,暫不接受退款與更換場次。
2018 年 深圳國際創客周
10 月 9 日 - 14 日
2018 年 Maker Faire Shenzhen 制彙節
10 月 12 - 14 日
地點: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主辦單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柴火創客 / 超常識MakerNet
獨家協辦單位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首席展館支持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獨家報名平台
活動行
2018 深圳制彙節贊助商
2018 深圳制彙節合作機構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面朝大海一起造!
媒體合作通道:
WeChat:17666562213
E-mail:[email protected]
Maker Faire Shenzhen(深圳制彙節) 自2012年由柴火創客空間首次引入中國,落戶深圳,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其中2014年Maker Faire Shenzhen升級為全球七大Featured級别社區盛會),共計吸引來自全球47個國家近千個創客團隊到中國交流展示合作,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創客交流活動。
Maker Faire Shenzhen 2018将由柴火創客攜手社區合作夥伴Makernet共同打造,敬請期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