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說,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提到了一個問題,但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個問題是:實心圖标和空心圖标的區别是什麼?
這個問題網上的讨論挺多的,國内外很多設計師都有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最早是 2013 年,設計師 Aubrey Johnson 在 Medium 上吐槽了一段關于 iOS 7 标簽欄圖标的問題。說 iOS 大範圍使用線性/空心圖标來讓用戶辨别産品功能,會讓用戶在認知理解上更為費力。
他給出了這樣一張圖,來說明人腦對于圖形的認知負荷主要來自于圖形的線性結構。我查了一下這位設計師的背景,看到他除了是設計師,同時還是一名開發者,而且有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經曆。所以能肯定這個論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于是另一位設計師 Curt Arledge,在 2014 年,專門為這個「假說」做了一次實驗。實驗的内容是将一組相同圖标,分為實心和空心,給用戶做測試。結論是相同一組圖标,用戶平均識别實心圖标的速度比識别空心圖标的速度要快上 0.1 秒,但是其中有個别空心圖标的識别速度比實心圖标更快一些。
我仔細翻閱了這個實驗的所有資料和參考文獻,并對這名設計師提出的很多參考做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實驗有一個細節問題。
就是,在給用戶做這組圖标測試之前,他會給用戶先熟悉一下這些圖标,以及圖标所代表的意思,然後随機呈現讓他們做判斷。
這裡的問題是,如果這樣來分析,它的實驗條件就不僅僅是具備識别要求,還要具備記憶要求。
有些圖标比較具象,傳遞的意思很清晰,不需要記憶,一看就知道。哦,這是「鑰匙」。而有些圖标就沒那麼容易理解,在看到的那一瞬間是判定不出來是什麼的,所以要想一下,剛才記的圖标裡有什麼,然後才想起來,哦,它是「标簽」。
所以情況可能是,用戶在判斷過程中,因為忘了這個圖标所表達的意思,于是想了一下,那識别速度肯定就慢了,無論是實心還是空心。
所以這個實驗算不上很嚴謹。我有看到一些設計團隊跟自媒體設計師拿這個實驗結論來斷定說,實心圖标與空心圖标的識别是不存在差異的。這個說法也是不太可取的。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 Aubrey Johnson 通過設計原則以及認知心理得出的圖形識别理論,是更站得住腳的。也就是,空心圖标,在用戶的認知理解上需要調動更多神經元來進行識别。簡單來說,就是識别起來比實心圖标更費力。
畢竟連人家蘋果公司也認同了他的說法,現在的 iOS 系統自帶産品,也都把空心圖标改成了實心圖标了。
在梳理完這些資料後,我想,圖标除了讓用戶知道它是什麼之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于是延伸出了一個新的理解,實心圖标比空心圖标更具定位與引導的作用。
上面提到,用戶對于圖标的認識在于識别,不是記憶。看到它像什麼,就判定是什麼,而不是看到它想起來應該叫什麼。
所以識别圖标除了知道它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之外,還要知道它在引導着什麼。
比如,标簽欄圖标就那麼 2-5 個,用戶在使用 App 的過程中,不需要強行記憶或特地去識别,隻是點擊的時候眼睛一掃而過,來判斷自己要進入哪個功能頁。這時候,它是給用戶做定位引導用的。
我相信現在在看文章的你,一下子也想不起來微信底部四個圖标的樣子吧?或者對于微信的「發現」頁,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用那樣一個圖标來表示吧?
但是當你看到它,并知道它在底部第三個位置,點擊之後,還看到了裡面有朋友圈,就知道它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了。
所以用戶在這層理解上,不會真正去思考它為什麼是「發現」,而是直接通過以往對于它的理解,再通過識别位置來理解它裡面有哪些功能,比如裡面有「朋友圈」。
接着通過變化來提示用戶,比如從空心圖标變到實心圖标。所以在一些規範裡,它也隻是告訴你,空心和實心圖标在标簽欄中的區别就是,空心是未選中狀态,而實心是選中狀态。因為實心圖标所示的色塊,更符合選中且定位于某個功能頁的一種說明提示。
再用顔色把選中的圖标凸顯出來,讓人在視覺上更聚焦,讓用戶知道自己目前選擇的是它。
在視覺領域裡有個說法是,色塊比形狀更容易抓人眼球。再就是具有紋理的色塊,比純色塊更吸引眼球。
空心圖标就是形狀,實心圖标就是色塊。
所以用戶在看到圖标的時候,不僅僅可以知道它所表達的意思,還能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那麼相比起來,色塊當然會比形狀更有優勢。
就好像在商場裡,突然想去洗手間,看到這樣的廁所指示牌,你怎麼想?
我相信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第一反應都是往右走吧?
所以第二個結論是,實心圖标比空心圖标更有引導性。
或許有人會問,那空心圖标就沒用了麼?不是的。
其實上面有提到,空心圖标相比實心圖标更難識别,那麼人就需要調動更多神經來對空心圖标進行确認。所以它能豐富頁面的視覺效果,也就是裝飾感。
舉個例子:
上面兩組圖,第一組整體看起來會比較抓眼,因為圖标比較重;但是第二組看起來會清晰得多,因為用戶的視線會聚焦在内容上。
在這個例子中,圖标作為裝飾類信息,不應該搶了内容的風頭,它在這裡隻是增加了排版基調與内容分層的作用。而設計師應該在這裡引導用戶去看内容本身,而不是去看圖标。
裝飾是給内容做裝飾,而不是給自己做裝飾,如果是給自己做裝飾,那就沒必要用線條來表現了。
當然也有用實心圖标來填充列表信息的,這也跟頁面風格有關,比如你的産品風格全是扁平塊狀内容的,突然有了一部分空心圖标,也會顯得很不搭。
我隻是在這裡用這個例子來說明,空心圖标的引導性沒有實心圖标強,所以更多會被用來當做裝飾品。
而當空心圖标與實心圖标同時出現,并表達同一類信息時,它們就是一種信息的兩種狀态,比如選中與未選中。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很多産品依然在标簽欄保留着空心圖标。
除了風格因素的影響外,它還能體現出被選中狀态的功能圖标,并讓其它圖标起到裝飾性的作用。
從後面延伸的兩個點來說,圖标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我這裡隻探讨了兩類圖标的部分區别,并着重講解了實心圖标的作用。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多其它内容可以深究的。
我想說的是,即使用戶對熟悉的圖标,無論是實心還是空心,在實驗環境下的識别速度上無差異,但是兩類圖标對信息所承載的意思确實是不同的。
于是,本篇文章的結論:
人的大腦在識别空心圖标時,會比實心圖标更顯吃力;實心圖标的引導性要強于空心圖标;空心圖标的裝飾性會更強;實心圖标承載的信息相對更重,參考選中狀态。 免責申明:文章來源于公開網絡,僅供設計師學習,版權歸原創者所有!無對涉及版權問題負責,如有原作者認侵,聯系必删
福利互動 為答謝客官閱讀完此文支持,特準備設計新人整套課程(字體設計,海報,logo,ps工具)
轉發關注後,私信小編:免費課程,即可領取in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