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潘傑輝搬出了祖輩世代居住的大苗深山,全家人離開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錦洞村,來到融水縣雙龍溝景區内的扶貧安置點——夢嗚苗寨,過上了新生活 。
47歲的潘傑輝從9歲起就幫家裡種田放牛,與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到了夢嗚苗寨,潘傑輝和妻子潘英華當上了演員,通過參加實景演出、表演吹蘆笙、踩堂舞等,每人每月有近3000元的穩定收入。他說,以前在大山裡,種地的收成勉強糊口,遇到急事隻能四處借錢,現在收入穩定,心裡踏實多了。
2017年起,融水縣在雙龍溝景區建設旅遊扶貧安置點——夢嗚苗寨,目前包括潘傑輝一家在内,共有12戶4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入住。苗寨裡的吊腳樓都是從大山深處貧困村裡“打包”搬出、重新起樓的“原生态”房屋,裡面通水通電,配備衛生設施。貧困戶保持了原有的生活習慣,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實現了“搬得出、住得下、能就業”。夢嗚苗寨計劃引入至少100戶貧困戶,通過旅遊帶動更多苗族同胞脫貧。 今年,潘傑輝花3000多元買了一輛電動車接送孩子上學。“孩子轉學到縣城,教育環境好了,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考上大學。” 潘傑輝說。 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拍攝的夢嗚苗寨(1月1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英華準備開始表演(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和潘英華為遊客表演傳統苗族民俗(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為遊客表演吹蘆笙(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和妻子潘英華在管護田園(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和潘英華準備外出(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的妻子潘英華在演出前為他整理服飾(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一家在吃飯(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在種地間隙遛鳥(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拍攝的潘傑輝一家居住的吊腳樓(1月1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雙龍溝景區夢嗚苗寨,潘傑輝一家和鄰居的孩子在一起(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君清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