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第 122 天分享
全文共約 1800 字,閱讀完共需約 5 分鐘
金字塔原理第二條規則是,在同一組中的所有思想必須具有某種邏輯順序。
在演繹推理中,這種邏輯順序比較好找,因為隻要你能按照因果關系來思考就可以。但是在歸納推理中,我們必須選擇一種合适的邏輯順序,把它們排列起來。
我們的大腦在分組時,常用的邏輯順序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時間(步驟)順序,即按照前因後果的關系或者步驟的先後順序。
第二種,結構(空間)順序,即把整體分成幾個獨立的子部分。
第三種,程度(重要性)順序,一般是先重要後次要,或者先次要後重要。
今天,我們就先來看一下,時間順序和結構順序。
01
時間(步驟)順序
時間順序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一種順序,因為它符合事情發展的順序。它既可以展示成前因後果的關系,也可以展示成按照步驟推進的樣子。
我們在寫作或者表達時,常見的問題是很容易把原因與結果混淆,尤其是在過程較長,步驟較多的時候。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子。
戰略規劃設計對時間周期的認識:
① 了解需求。
② 制定能提供相應産品或服務的戰略。
③ 實施該戰略。
④ 市場接受期、快速增長期。
⑤ 緩慢增長期、進入成熟期。
⑥ 高現金增值期。
⑦ 衰退期。
為了避免出現因果關系錯誤,我們可以假設自己采取了前面的行動,并想象之後的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兩者是前因後果(為了實現後者而行動)的關系,還是僅僅為先後順序的關系(時間上先于另一項行動)。
以上述内容為例,我們會發現,①、②、③是層層遞進的,我們隻有先了解需求,才能制定戰略。把戰略制定好,才能開始實施。
從③到④仿佛發生了“斷層”,實施戰略與快速增長期、緩慢增長期好像并沒有什麼順序,兩者好像不相關。而且細心的你可能發現,④⑤⑥⑦之間的“步驟關系”仿佛更緊密——生命周期。
所以在這裡,我們需要把④⑤⑥⑦重新歸納成一個新的“組塊”,使之與③串聯起來。修改之後的内容如下:
戰略規劃設計對時間周期的認識:
① 了解需求。
② 制定能提供相應産品或服務的戰略。
③ 實施該戰略。
④ 在不同生命周期,評估該戰略成果。
經過這麼一修改,原來的低一層次的幾個内容,經過歸納,變成了一個可以與前面幾個内容“并駕齊驅”的組塊。
這樣,在大的層面,這幾個内容是按照時間順序(裡面的步驟順序)來展開的,而④裡面的内容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裡面的步驟順序)來進行的。用大白話說,條理非常清晰。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步驟順序與因果順序同屬于時間順序,但是在同一層次上面的組塊内容,最好不要混用。
比如,某一層次的内容一共三個組塊,前兩個組塊是按照步驟順序(第一步第二步),而第三個卻是按照因果關系(結果)。這樣給别人的感覺就是思路很混亂。
如果前兩個模塊與第三個模塊有因果關系,你可以把前兩個模塊再提煉成一個新的層次,讓它與後面的内容銜接在一起,這樣看起來就清晰多了。如下圖:
02
結構(空間)順序
1. 結構順序的兩點基本要求
① 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具有排他性。
②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這個分析原則也叫作“MECE”原則,是提高分析效率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為了便于你理解,我以之前分享過的“去超市購物”的那個故事作為例子,來給你解釋這兩點基本要求。
我們一共需要買這幾種東西: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胡蘿蔔、橘子、酸奶還有蘋果。
分類之後的情況為:
① 蛋奶制品:雞蛋、牛奶、酸奶
② 水果:葡萄、橘子、蘋果
③ 蔬菜:土豆、胡蘿蔔
什麼叫做相互獨立,沒有重疊?
在每一個層次的東西都是彼此獨立的,沒有交叉。比如“蛋奶制品”、“水果”、“蔬菜”這幾個類别都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把“蔬菜”改成“蔬果”,那麼這個分類就是不準确的。
同時,每一個小類别裡面的東西也要相互獨立。比如“水果”類别中的“葡萄”、“橘子”、“蘋果”,任何一個東西都是沒有交叉關系的。
什麼叫做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就是我們要把想表達的東西全都表達全。如果你把“水果”中的“葡萄”給“弄丢”了,那你的這個分類就是不完整的。
------------------------------
時間順序與結構順序是我們大腦在分析和表達時常用的兩種方式。
時間順序又包括了因果順序和步驟順序,在一個金字塔結構中,兩者可以混用;但在同一層次中,兩者最好不要混用。
在構建結構順序時,一定要注意,每一層次的每一個元素,都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
以上是我今天的學習分享。我是潤東,我們一起,向上生長。
參考資料:
1.《金字塔原理》 作者 芭芭拉·明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