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百香果發展非常快,大規模種植導緻病毒病、莖基腐病等病害越來越嚴重。抑制了百香果産業的發展,主要原因是種源不清,育苗市場不規範,魚龍混雜。多數苗場沒有育苗專業基礎知識,濫竽充數。産業要發展,“鐵了心要從育苗源頭抓起”,已經成為專業人士的共識。
一、專業育苗場必須具備條件: 1、配備育苗專業技術人員。
2、育苗環境隔離,周邊無番茄、辣椒、馬鈴薯、煙草等茄科類、黃瓜等瓜類及甘薯易感病毒作物。
3、母本園采用防蟲網隔離,切斷病毒病傳播媒介,
4、選擇無病毒母本,定期進行病毒檢測。定期更換母本。
5、母本育苗及日常修剪,一株一剪,剪刀馬上消毒一次,避免交叉感染。
6、建立可溯源系統。母本一株一檔案,在大田種植發現哪一株母本出現問題,馬上銷毀對應的母本。
二、苗木繁殖不同方式 目前生産上百香果育苗方式主要有:實生苗、扡插苗、嫁接苗、組培苗等。
1、實生苗
種子基本上不帶病毒,目前采用種子播種育苗多為科研人員引種、篩選品種的方式,生産上種植不适宜推廣。主要原因:
①雜交種用種子播種後代易性狀分離。
②多數果園都有種植不同品種,極易出現蜜蜂天然授粉雜交,易發生變異。如黃金果種子播種育苗出現自花不結實、花藥無花粉、果汁變酸等現象。
③由于實生苗要經曆童期,營養生長非常強,要經曆一段時間方可轉為生殖生長,一般要10個月左右才開花結果。
2、扡插苗
目前多數農戶采用扡插育苗,未從專業育苗場引種,盲目引種,經常從大田剪枝扡插,且在日常修剪及育苗剪刀均未消毒,經多代扡插育苗,病毒病越來越嚴重,許多農戶存在觀念誤區--認為苗養好了不怕病毒病。加上許多百香果行業人士對推廣嫁接苗優勢認識不足,對推廣扡插苗還是嫁接苗意見不統一,抑制了百香果産業的發展。
(1)扡插苗優勢:
保持品種優良種性,不容易發生變異。操作簡單,成活率高,傳播速度快。
(2)扡插苗缺點:
①極易傳播病毒病,日常修剪、扡插器械剪枝器械易造成病毒病交叉感染。許多扡插育苗場沒有專門的母本園,目前多數直接從大田結果樹上剪枝,扡插育苗,結果苗場變成病毒病的搖籃(見下圖)。
②扡插苗沒有主根,入土壤不深,須根多分布在表層,吸收營養水分較少,抗旱能力差。
③台農1号等紫果種及滿天星均不抗莖基腐病,如種植扡插苗。一旦高溫後持續暴雨、果園排水不暢,極易感染莖基腐病。造成全園毀滅。
3、嫁接苗
嫁接育苗必須具備三要素:無毒母本 高抗莖基腐病砧木 嫁接及管理技術
(1)嫁接苗的優勢:
①目前多數有專門的母本園,母本無病毒,至少低病毒。
②母本園用防蟲網隔離,切斷病毒病傳播媒介。
③多數有定期母本更換,定期進行病毒檢測。
④砧木有抗莖基腐病優勢。
⑤砧木實生苗根系生長非常旺盛,有主根,吸收水肥能力更強,比扡插苗更耐旱。
(2)目前嫁接苗推廣存在問題:
①多數育苗場選擇用不抗莖基腐病品種的種子作砧木,嫁接苗優勢未體現,制約了嫁接苗的推廣。福建省龍岩技術團隊已選育出抗莖基腐病砧木品種,經多年試驗示範,目前已投入生産上種植。
②嫁接育苗技術不夠成熟,出現了接穗與砧木大小頭,根部吸收到的營養供應不上來,一旦上架挂果,造成頂芽葉片出現生長受阻、卷曲黃化等問題。
為探讨百香果在栽培中到底是使用扡插苗還是嫁接苗更有利于生産發展,進行合理評價,筆者于2018年組織進行百香果扡插苗和嫁接苗栽培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同等條件下,嫁接苗比扡插苗更早上架,更早開花結果,生育期各階段提早10天以上;嫁接苗産量比扡插苗産量增産12%以上:嫁接苗莖基腐病發病率低于2%。而扡插苗發病率高于10%,在龍岩市局部地區持續高溫高濕的極端天氣下發病率甚至高于30%。
嫁接苗各項指标均優于扡插苗,生産上可以大力推廣,種植嫁接苗要注意:嫁接口不能蓋土,避免細菌感染。
不抗莖基腐病砧木品種
4、脫毒組培苗
目前福建、廣西等省正抓緊組織科研單位進行脫毒組培育苗。據台灣專家稱台灣曆史上有應用過百香果組培苗,但會發生變異。百香果脫毒苗應用技術路線如下:
①選擇優質主栽品種、優良單株。
②切取莖尖生長點。
③莖尖組織培養再生植株。
④莖尖組培苗病毒檢測。
⑤脫毒苗組培快繁。
⑥脫毒組培苗煉苗移栽,觀察性狀是否與原品種一緻,是否會發生變異。
⑦防蟲網大棚隔離繁育大量脫毒種苗。
⑧脫毒苗大田生産1至2年後重新更換脫毒苗。
【聲明】本文作者:張文斌老師,版權歸作者所有,大豐收百香果植保授權發布。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