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體檢、疾病檢查、疾病治療之前,總少不了血常規和尿常規這兩項檢查,而醫生則會根據檢查出的具體數據來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選擇治療和預防的手段。
尿常規和血常規的檢查都有哪些意義?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尿常規的檢查項目及其實際意義。
1、尿蛋白
尿蛋白檢查主要是用來判斷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也是尿常規檢測中的核心項目。
如果該項指數呈現為陽性,則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生理因素導緻的,像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緊張焦慮,檢查前進行了高強度運動、懷孕、高熱等都會造成尿蛋白指數呈現陽性。
當然,病理性因素也不能完全忽視,畢竟如果患者的腎髒功能出現異常,造成蛋白質無法吸收轉化和利用,也會增加尿液中的蛋白含量。
2、尿葡萄糖
對于正常人來說,尿葡萄糖指數應該呈現為陰性,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就被稱為是糖尿。
一般糖尿病患者以及腎髒部位存在異常狀況、患有腎小球腎炎等疾病的患者都會檢測出陽性的尿糖。
3、尿沉渣管型
當尿液中的蛋白質,大量沉積在腎小管中,就會形成尿沉渣管型,如果檢查出該項病症,就可以直接證明腎髒功能發生了病變。
4、尿液酸堿度
腎髒在形成和排出尿液的同時,也會維持尿液的酸堿度的平衡。
在無藥物影響的前提下:
如果檢測出尿液的堿度較高,就有可能患有高鉀血症、堿中毒以及膀胱炎症等。
如果尿液中的酸度過低,則有可能是酸中毒、尿酸鹽等病症引發的。
如果糖尿病患者也出現了尿液酸度下降,則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檢查,是否出現了尿路感染或者酸中毒。
說完尿常規,接下來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血常規的檢查項目及意義。
1、白細胞
白細胞的數量直接反映了體内是否出現病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數量上升,則有可能是外界細菌入侵所引發的炎症。
如果白細胞數量大大增加是正常指數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伴随有供血不足、高熱、消瘦等症狀,就要警惕是否是患上了白血病。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如果這兩者的檢測數量明顯偏低,則要注意是否出現了貧血症狀。如果數據升高,則有可能是皮膚燒傷、出汗量過多、嘔吐腹瀉等病症所引發的體内水分快速流失,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從而導緻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濃度明顯增高。
3、血小闆
血小闆的檢查數據一般是用來反映機體的止血、凝血以及溶血狀況,從而間接反應患者體内是否出現了血栓、動脈硬化、紅斑狼瘡、白血病等病症。
總之,尿常規和血常規的檢查對于患者身體狀況的反映都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以便快速明确病竈,有針對性采取治療措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尿常規以及血常規檢查前,需要進行8-12個小時的空腹,以便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确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