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先淺問一下大家一般有哪些穿搭習慣?
拿我個人舉例來說,夏季标榜美式男孩,冬季保暖為主、羽絨、面包服、加絨衛褲算是我的标配...
不過我更願意給自己扣上鞋狗或是球鞋男孩的帽子,極大多數情況下我都願意以球鞋為主提供契合球鞋的穿搭方案。
近日,我時常能在dy看到這樣一則熱評:我一般内搭R星t恤,外搭F426拉鍊帽衫,再疊穿件sta衛衣,對了,必然少不了ac水洗破洞牛仔褲,再蹬一雙Old Order滑闆鞋。耳機裡播放的歌曲一定要是姜雲升的《浪漫主義》。
對此,我的評價如下:
沒關系,我看過流星墜落地面eh...
并不是說穿衣、穿鞋等附加個人屬性的行為要上升到優越感或是鄙視鍊。上身校服類型的單品必然是每位同學的必經之路。
一衆淪為校服的國潮服飾之所以會被稱作校服自然是其絕對百搭的普适性被世人所認可及接受才會成為絕對意義上的劃時代意義校服。從全員惡人到R星,這大概是近幾年的國抄編年史的發展曆程。但其根本要素始終不便,潮和抄兩字有差卻在如今的國區穿搭文化之中能夠畫上等号。
拿我個人來說,手裡有着最為經典的AFGK圈圈短T或是MEDM的棒球夾克。就算是爛大街,我可能也會時不時的拿出來穿一下。甚至是essentials的幾件校服衛衣,個人也仍在高強度使用。
再說到STA,拿辦公室的好同事杆子來說,他就是STA的死忠粉,也不得不承認STA會在部分單品中運用極簡賣logo的快銷設計思路。但是深挖這個品牌,作為國潮OG的起家及發展是真正意義上塑造了絕對的品牌文化,同時也是一直在這項領域沉澱、深耕挖掘屬于自己的東西。一系列主線單品,“黃血”主題的誕生,任誰看也會不由得驚歎一句:卧槽,NB!
我們再回到鞋狗這個話題,依然是球鞋文化已死這樣一則概念,如果有人自稱鞋狗鞋櫃裡最多的鞋款是Old Order滑闆鞋我會想邦邦給他兩拳。事先聲明,個人也是這款球鞋的使用者,同時也認可他的設計,如今達成破圈成就有關注的朋友自然是有目共睹。
此款首先是繼承大AIR的字體設計,融合主流審美的Lanvin Curb滑闆鞋要素,後跟更是有着經典AJ3的痕迹。壞消息是這雙鞋縫了,好消息是這雙鞋全逢上了...
Old Order作為國潮鞋類産品中第一個吃螃蟹的,達成如今的成就是必然,得益于他出色的性價比,出圈的網絡營銷,想不成功都難。其定位的消費群體自然也不是熱衷于球鞋、潮流、時尚文化的圈内人士,極大程度綁定的自然是有了一點消費能力的想沾點小帥的主流“大學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他說出我是鞋狗,要看他手裡有沒有一雙倒鈎,或是一些很hype的高昂聯名款式。大家課餘讨論的方向不再是這一雙球星簽名鞋的曝光,而是一雙球鞋的倒賣漲跌。
說出我是鞋狗,我喜歡球鞋很容易。但是擁有個人審美之後,達到鞋狗完全體的這個過程卻尤為困難。現在我可能是實現了球鞋自由,看着鞋櫃裡百多雙的球鞋也不由得發問自己真的是REAL鞋狗嗎?
畢竟,身邊的朋友經常以“潮男”的标簽将我具象化。我可能也在順應着時代随波逐流,甚至不如小白穿着R星、F426在大學裡過的潇灑。
在我畢業之後,面對球鞋以及潮流服飾的購買欲望實際在大幅度降低,奈何要維持生計。仍有大愛,但這些畢竟不是我生活的全部...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