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

時尚 更新时间:2025-10-28 13:49:53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

  編輯丨霹靂小海蘭

  排版丨後宮冷嬸兒

  《知否》中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

  顧廷烨從未懷疑過曼娘的“真心”,直到常嬷嬷拿出被典當的禁步來,他這才恍然大悟。這是亡母白大娘子留下的紅珊瑚禁步,顧廷烨重情,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2)

  就像嫣然母親的簪子,明蘭母親的镯子,是不可亵渎的“聖物”。

  出身商賈之家的白氏,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也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這樣一個大家閨秀,平時裡自是非常注重禮儀的,佩戴禁步更是必不可少。

  禁步,是用一條彩線把不同形狀的玉佩串起來,佩戴在腰間,最初用于壓住裙擺,佩戴禁步行走的時候,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3)

  如果禁步發出的聲音節奏雜亂,就會被認作是失禮。其實和步搖是一個用途。

  古代女子選擇禁步,一般會選用相對靓麗柔美一些的,可以很好地展現出女子輕柔似水的性情。

  就像男子多選擇佩帶玉佩一樣,那些相對厚重、顔色相較沉穩的玉佩是首選,展示自己穩重的性格。

  而和禁步最相似的就是宮縧,也是系在腰間,中間用一根繩子串起來,兩端分别有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尾端還有流蘇。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4)

  古時候男女授受不親,每當男子提醒女子宮縧散了,女子就會變得害羞。

  而當男子送給女子宮縧結,就相當于現代男孩給女孩拉禮服上的拉鍊一樣,是很親密的行為。

  這個最常見的是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史湘雲,薛寶钗,這些大家小姐都會佩戴此物。

  回到《知否》,當初白氏帶着天價嫁妝來到甯遠侯府,結果難産血崩而亡,留給顧廷烨實實在在可以摸到見到的,也就這些首飾了。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5)

  顧偃開死後,顧廷烨也背上了不孝子的名聲,侯府是回不去了,常嬷嬷提醒他,要小心枕邊人曼娘,剛開始顧廷烨隻覺得是奶媽多慮了。

  和曼娘在一起這麼些年,曼娘為他生兒育女,雖說如今日子苦了,但也不至于背叛。

  沒多久,顧廷烨就被生生打臉了。

  常嬷嬷拿出顧廷烨亡母的遺物,他才開始慢慢相信,這個女人隻為财為利。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6)

  對于錢财,顧廷烨從不放在心上,可這個禁步也讓顧廷烨,徹底看了清曼娘的真面目。

  那麼白大娘子給顧二留下的這些首飾配件,最後自然也是都給咱們明蘭佩戴啦。

  《知否》中出現的八款發飾都符合宋朝曆史嗎?

  首先是笄,這是王大娘子最愛的飾品,她從一出場就帶的這款。笄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像有身份的大戶人家戴玉笄,而普通平民隻适合帶木笄和骨笄。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7)

  這一個元素還是很符合曆史的。雖然劇中的服裝不算還原曆史,但有這些小元素的加持,即便被美化的服飾也沒有太突兀,反而幫襯了劇情。

  笄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存在。

  《楚喬傳》中元淳公主到了15歲就開始準備笄禮了,象征着女性的成人禮,這時的女子就可以出嫁了。就像男子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儀式。

  而簪就是笄演變而來的,笄隻是先秦時期的叫法,後來就都稱作簪。簪是男女通用,男子用來固冠,女子為了美觀,用來修飾發髻。

  像顧廷烨、齊衡、盛紘都有帶簪,而沒出嫁的三蘭也都帶過不同款式的花簪。後來明清時期的簪子,更具有實用性,出現了“耳挖簪”,它不光用來簪頭發,還可以做挖耳勺。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8)

  《如懿傳》中高晞月就帶過,可以說是非常還原曆史了。當然了,簪中也有富貴簪,它可以是用于皇帝賞賜立功的大臣,而女性犯宮規,也會脫簪請罪。

  比如《知否》中皇後因為小鄒氏犯錯,脫簪穿素衣,給皇帝請罪,華貴妃害得甄嬛流産時,也有脫簪這麼一幕。

  《蒼蘭訣》中的東方員外頭戴白玉簪,真的是點睛之筆了,大強溫潤如玉的氣質盡顯。歌詞中的“宮牆柳,玉搔頭,纖纖紅酥手”,這裡的玉搔頭說的就是玉簪。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9)

  而《宮牆柳》又源自陸遊的《 钗頭鳳》“ 紅酥手, 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這裡就要來到另一個重要的古代飾品-钗了。

  钗和簪又是不同的裝飾品,單股為簪,雙股為钗。平甯郡主第一次出場頭上帶的就是钗,高貴不奢華,插在發包中,凸顯貴氣。

  但是钗不僅僅是一種裝飾物,還代表着一種感情。古代戀人或者夫妻分離時,女子都會把發钗一分為二,一半送給對方,另一半留給自己,帶來日重逢時再合并。自古以來就有钗代指女子的傳統,所以《紅樓夢》中才會有十二钗這個叫法。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0)

  在《知否》劇中還有一種不常見的發飾,那就是梳篦,孫秀才他媽媽的頭上戴的就是這款,呈扁平狀,半月形,也可以用來梳理頭發。

  在那時幾乎人手一個,尤其是婦女,梳不離身,形成了插梳的熱潮。

  以上這些都是基礎操作,接下來的這些發飾才更受古代女子們的青睐。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1)

  林小娘打敗大娘子的秘訣,竟是因為這個小東西?

  雖說林小娘憑着自己的容貌才情“吸引”了盛紘,可她的日常打扮,頭戴步搖也為她增添了一絲風情,所以盛紘才會有“燈下看美人,月下看花”的感歎。

  而大娘子卻沒有帶過步搖,多是笄和簪類,比較樸實的裝扮。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2)

  步搖步搖,一步一搖,它最初用來約束女子行走的儀态,帶上它你就不能走太快,最佳狀态應該是頭上得步搖随着身體得擺動,不發出聲音,不亂擺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

  可墨蘭為了把林小娘牌位放在玉清觀,和明蘭争吵時,墨蘭的步搖卻勾住了梁晗的頭發,這足以看出墨蘭的不端莊,即便是做了正室大娘子。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提到“雲鬓花顔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可以看出步搖的“魔力”。是給女人增添魅力的重要工具。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3)

  後來明清時期,步搖有了新名字:鳳形步搖钗,也就是《紅樓夢》 中王熙鳳的“五鳳挂珠钗”。可就算是鳳姐這樣潑辣性格的角色,也沒有把步搖甩地飛起來呢。還有一種非常華麗的步搖,固定在冠上,稱之為步搖冠。

  《知否》中還出現過一款難得的頭飾,

  比步搖簡單卻更華麗的首飾,那就是華勝,又稱“花勝”,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墜在額前或插在發髻上。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4)

  在顧廷烨準備求娶嫣然時,她頭上就帶了華勝,不像步搖那麼繁瑣,顯得嫣然很貴氣。

  《山海經》中就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的描述,後來用戴勝比作西王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龍葵妹妹了,她唯一的發飾便是華勝。

  隻出現在回憶裡的白大娘子,她也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古代特殊的裝飾。她嫁給顧偃開時,頭上帶的叫做钿。

  她差不多的當時少有的富二代,所以出嫁的首飾自然要顯得非常有排面。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5)

  随着朝代更叠,在清朝時,钿就演變成了钿子頭,在如懿當上皇後後,最常戴的就是這種,和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後一樣,也是佩戴了這樣的頭飾,其實也體現了劇中人物性格開始發生轉變。

  說到钿,最容易搞混的就是花钿,我們在《清平樂》中見識到了花钿的美,花钿是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木蘭詩》中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個花钿了。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6)

  《知否》中最隆重的發飾當屬鳳冠了,沈皇後為了給張家道歉,就把鳳冠上的大珠摘了,送去英國公府。

  鳳冠是皇帝後妃以及貴族命婦的傳統冠飾,上面飾有鳳凰樣的珠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代女子戴冠之風很大,有白角冠、團冠、等肩冠等。也常用于婚禮時,明蘭大婚時的鳳冠霞帔,也是無比華貴的。《錦衣之下》中袁今夏結婚時,帶的也是标準的鳳冠。

  知否的曼娘做了什麼事情(白大娘子的禁步是什麼)(17)

  以上八種頭飾就是《知否》中出現過的啦,還有落下的嗎?寶子們評論區艾特我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