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說了很多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每個城市的區劃并嚴格都非常的複雜,因為我國的曆史非常悠久。每個地方的命名都有其獨特的曆史淵源,5000年的曆史文化傳承,讓我國的各個地方都經曆了很多的變遷,在這變遷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的曆史消亡在了曆史長河中。經曆了一步步的變遷,才形成了現如今穩定的疆域格局,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安徽省宿州市的區劃變遷沿革,看看宿州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現如今的區劃格局的,曆史類型的素材尋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贊支持一下。
首先簡短的給大家說一下安徽省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從經濟數據來看,2021年安徽的地區生産總值在4,300億元左右,這樣的經濟數據作為一個内陸省份是比較突出的了,而且由于它地處于長江,有着800裡的沿江城市群,安徽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成員,也是我國規定的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沖,安徽的曆史非常悠久,著名的徽州文化就是安徽的代表,目前安徽的常住人口為6000多萬人左右,它的總面積是4.01萬平方千米,總體來看,作為長江沿線的省份,安徽的經濟發展是可圈可點的。
宿州是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在地理位置上它屬于安徽省的東北部地區,和山東接壤,宿州的總面積9939平方千米,目前宿州一共管轄有一個區,四個縣,2021年宿州的地區生産總值為2,167億元,它的常住人口大約在500萬人左右,從各項數據表明,現如今宿州的經濟發展情況還有人口情況都是非常樂觀的。
那麼曆史上的宿州經曆了怎樣的區劃變遷沿革,才一步步形成現如今的區劃格局的呢?
早在先秦時期,宿州境内就有不少的小諸侯國了,春秋戰國時期這些小諸侯國,慢慢的消亡在了曆史長河中,秦朝時期統一天下,設立采用了郡縣制度,宿州整體疆域都屬于秦朝設立的泗水郡管轄。
而此時的宿州境内已經有了7個縣,這7個縣分别是蕭縣,蕲縣,符離縣,竹邑縣,取慮縣,下邑縣,僅僅是秦朝時期,宿州境内的縣域就已經如此多,可見當時宿州的繁華程度。
到了西漢時期,宿州境内更迎來了空前的發展,宿州境内已經有了11個縣,西漢時期采用的是郡國并行的體制,有郡也有國,宿州分屬于4個區域,分别是臨淮郡,沛郡,楚國,梁國。
西晉時期,宿州境内的縣減少了一個,此次宿州境内有10個縣,也屬于4個國,這4個國分别是彭城國、邳國、彭城國、沛國、梁國。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産生疑問,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國,西晉初期的時候分封同姓王有很多,然後諸王的權力不斷的擴大,後來就發生了八王之亂。
隋朝時期再次迎來了統一,隋朝時期重新采用了郡縣制度,宿州境内一共有5個縣,分别是蕭縣,符離縣,夏丘縣,砀山縣,蕲縣。這五個縣分别屬于下邳郡,彭城郡,梁郡。
唐朝時期采用的是道州縣的制度,以前的道改成了州,宿州境内的縣并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不過多了一個虹縣。這些縣域屬于徐州,泗州,宋州管轄。
北宋時期,在以前郡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靈璧縣,這個縣城一直延續到今天。而此時宿州的疆域屬于單州,徐州,宿州管轄。
元朝時期我國的疆域規模開始變大,然後采用了行省制度,這也是現如今我們省制度的根本來源,此時宿州境内的疆域屬于歸德府和濟甯路,還有淮安路。
明朝時期,宿州境内的疆域一部分屬于徐州,一部分屬于鳳陽府,而元朝的時候采用的是4級行政制度,宿州當時還管轄有靈璧縣和虹縣等地。
清朝時期,仍然沿用了明朝的制度,當時的蕭縣還有砀山縣都屬于徐州府管轄,而宿州屬于鳳陽府,此時的宿州已經是相當于現在的縣級市級别。
民國初期,宿州改名叫做宿縣。同時民國初期廢除道制,各個縣由省直轄。民國27年,宿州淪陷。日寇政權在安徽設立了淮海省,宿州屬之。抗日戰争勝利之後,采用的是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制度,當時宿州境内的各個縣都屬于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而蕭縣還有砀山縣則屬于江蘇省的徐州專員公署。
淮海戰役結束之後,安徽境内的各個縣相繼解放。1949年的3月成立了宿縣專區,蕭縣還有砀山縣劃歸到了宿縣專區管轄。
而到了1953年的時候,這兩個縣又劃歸回了江蘇。1955年再次發生區劃變遷,砀山、蕭縣重回宿縣專區。1971年宿縣專區改名叫做宿縣地區。1992年國務院批準宿縣和宿州市合并,當時的宿州市屬于縣級市,1998年宿州地區改名叫做宿州市,至此為止宿州以地級市的身份出現在我國的行政版圖上。
既然文章說到這裡,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宿州市現如今的發展情況。
整體概括宿州,宿州屬于地廣人多的大城市,而且近些年宿州的發展非常的快速,同時它的還非常的适合居住。宿州非常有發展潛力。同時在交通方面,宿州的交通非常的便利。如果在2010年之前來看的話,宿州是又小又髒又窮,但是在現在來看宿州的發展,讓人眼前一亮,未來宿州的經濟發展肯定會是越來越好的,同時也相信安徽省未來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關于宿州的區劃變遷變遷沿革,就給大家說到這了,在之後的文章中會給大家介紹别的城市的區劃變遷沿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感謝大家支持,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