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能夠在任何一個領域稱霸一方的巨頭企業,似乎都具備了一些獨特競争力和特色産品,而在中國科技行業,聯想和華為同樣是公認的國民品牌。然而兩者之家的差距,卻越來越明顯。和任正非一樣,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也被稱之為“中國商業教父”,鼎盛時期的聯想曾一度風光無限,PC、手機兩大業務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均均位列前茅,相比華為,聯想在海外市場的整體表現更加出色,時至今日,聯想的PC産品銷量仍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身為全球第一PC霸主的聯想卻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赢了全世界,卻在中國無人問津。
從“國民品牌”到“美帝良心”
作為最早一批的老牌科技企業,鼎盛時期的聯想一向熱衷于拿錢開道的招數,完成對IBM、摩托羅拉移動的兩樁大手筆的生意後,走向巅峰的聯想愈發膨脹,每每談起收購吞并的輝煌戰績,聯想總是如數家珍,一副勝利者的姿态。不可否認,聯想穩坐全球銷量第一的PC霸主寶座,至今仍未被撼動。但在取得巨大一番成就後,聯想在國内的品牌形象卻陷入了巨大的危機漩渦。
2018年,聯想的5G投票門事件曝光,此消彼長的負面輿論導緻聯想苦心經營維護的“國民品牌”形象瞬間土崩瓦解。為此,聯想不惜大動幹戈,柳傳志親自簽發了《行動起來,誓死打赢聯想榮譽保衛戰》,呼籲全體員工和高管共同捍衛聯想的品牌形象和榮譽,柳傳志的振臂一揮迅速得到不少商界大佬的響應,包括馬雲、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紛紛力挺聯想和柳傳志。然而,聯想的一番大費周章非但沒能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被外界輿論認為是欲蓋彌彰、惱羞成怒的表現。在此次投票門風波後,聯想的國民品牌形象跌至谷底,取而代之的是被貼上“美帝良心”的負面标簽,同時也成為聯想最不願提及的一段黑曆史。
貿工技VS技工貿
不過,聯想的品牌淪喪最早并不是源于5G投票門,而是無法被人理解的策略和産品布局。在“貿工技”和“貿工技”鬧得不可開交時,最終赢得主導權的聯想走上貿工技的路線,而堅持側重于以技術研發為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被聯想踢出局,從此,聯想的戰略和發展方針不再關注技術研發,而一門心思鋪開始追求商業和利潤,技術研發和創新,則被完全抛之腦後。
衆所周知,對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技術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取代的,而聯想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放棄研發,一心從商的聯想,很快迎來了野蠻增長的黃金階段,持續蟬聯全球PC産品銷量冠軍,但商業成績輝煌的聯想,卻也因為缺乏技術和不重視研發而遭到外界的質疑。
無法被理解的定價策略
與此同時,聯想的産品布局和定價策略也成為其埋下了導火索。身為一家中國企業,聯想的産品在國外的價格居然比國内要便宜不少,雖然聯想有權調整或決定自家産品在不同地區的銷售價格,但按照慣例,通常國産商品在國内的價格普遍是低于國外的,而聯想的産品定價卻傾向于海外消費者,反而讓國内消費者花高價購買,難免會招緻國内用戶的不滿和猜疑。而聯想的反常規操作,也被認為是坐實“美帝良心”的鐵證,結合此前的貿工技和技工貿之争,以及5G投票門風波,使得聯想對于各種負面标簽,更加百口莫辯。
在中興、華為,相繼陷入美國斷供危機後,聯想董事長楊元慶的一席話卻又一次引發了衆怒,他說“一家公司沒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聯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會做好自己的角色,與值得信任的夥伴進行合作,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産品。”簡單的一句話,乍一看似乎沒有任何纰漏,有理有據,但也意味着聯想并不打算做技術和研發,仍然堅持貿工技路線,在愛國情緒高漲、各大科技企業紛紛摩拳擦掌開始投入自主研發時,聯想又一次跳出來公然唱了反調。對此,知名媒體人民網曾旁敲側擊,發文稱《與其坐而“聯想”,不如奮起“華為”》。
早在2018年,聯想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下跌至0.4%,幾乎已經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或許,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做華為,也不是每一項環節和技術都需要親力親為搞研發,但完全自主研發、産品定價又區别對待中國消費者的聯想,是否也該反省一下自己的過失和做法有失妥當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