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社區無小事,居民有要事。”近年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居民也收獲滿滿幸福感。但是,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其實這樣真實的案例就在居民身邊,群衆的事無小事,社區那些事要重視起來,使得居民能夠感同身受。

三亞儋州村社區開展“三線”整治工作。記者 林師堂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10日消息(記者 林師堂)近年來,随着居民用電、用網需求的不斷增大,三亞一些社區存在“三線”(即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亂拉亂搭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存在安全隐患。對此,三亞市天涯區儋州村社區積極開展“三線”整治工作,用實際行動擦亮城市“天際線”。
5月9日,記者在儋州村社區走訪時看到,一些破舊、失效的線纜已經清拆,亂拉接線的現象也得到了整治,居民眼中的“蜘蛛網”已然消失,橫跨在居民樓之間的線路整潔美觀,提升了社區人居環境,消除安全隐患。

三亞儋州村社區開展“三線”整治工作。記者 林師堂 攝

三亞儋州村社區開展“三線”整治工作。記者 林師堂 攝
據了解,儋州村社區是三亞主城區社區,也是三亞“老城區”。此前,因缺乏統一規劃等曆史原因,儋州村社區的天空被“三線”密織成“蜘蛛網”,不僅雜亂影響城市天際線,也帶來一定的安全隐患。為進一步改善天涯區人居環境,切實消除安全隐患。儋州村社區采用“共同規劃、企業建設、政府監督、遏制增量”模式,遵循“誰收益誰治理”原則,開展“三線”整治工作。
“我們社區開展了為期5個多月的集中整治,以舊改新的方式,清理雜亂線纜,拆除廢舊電杆,新建通信箱,實現三網合一,消除安全隐患,現在看到整個社區變得更加整潔美觀,還得到了市民的稱贊,覺得非常值得。”三亞天涯區儋州村社區工作人員陳彥武說道。

“三線”整治前,儋州村社區的天空被“三線”密織成“蜘蛛網”。儋州村社區供圖

三亞儋州村社區開展“三線”整治工作。記者 林師堂 攝
此外,儋州村社區通過制作信息牌,将各運營商、社區網格員信息進行公示,加大對“空飛線要規範,線路施工要報備”的宣傳,方便發現問題時能第一時間聯系上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規範新接入線路的施工流程,防止問題反彈。
“此前社區的居民樓之間、背街小巷、房屋牆面上布滿了各種線,也分不清是什麼線,交錯纏繞,不僅不美觀,還存在安全隐患。”住在儋州村社區30多年的住戶李大爺對此深有感觸,他說,“三線”整治後好很多了,私自亂拉、老舊和雜亂無章的“三線”得到清理規整,如今線網列整齊,布線規範有序,掃除了曾經的“蜘蛛網”,整個社區迎來了大變樣,每天出門擡頭看到各種線路都整整齊齊紮在一起,心情非常舒暢。

“三線”整治後,儋州村社區的線網列整齊,布線規範有序。記者 林師堂 攝

“三線”整治後,儋州村社區的線網列整齊,布線規範有序。記者 林師堂 攝
儋州村社區是三亞市天涯區開展“三線”整治的一個縮影。據悉,三亞市天涯區制定了《天涯區創文“三線”整治實施方案(草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誰收益誰治理”原則,采用村(社區)規劃路線,職能部門配合,運營商投資建設,政府監督的創新治理模式,分類、分領域逐步實施。《方案》明确,“三線”存量主幹路整治,由村(社區)、運營商、區文明辦等多家單位探讨可行路由并按相關技術指引要求進行整改。村(社區)負責協調和規劃每棟樓分線盒安裝位置,每戶居民入戶線路都由本棟樓分線盒引出,解決長期困擾居民的斜拉飛線問題;加強光纜箱集中點整治,對光纜箱集中點進行美化處理,加裝統一款式和顔色的保護罩。
在“三線”整改過程中,儋州村社區逐步實現各種纜線整齊規範。整改後,昔日社區空中的“蜘蛛網”,雜亂無章的“飛線”被消除,社區裡人居環境得到了實實在在地提升。

“三線”整治後,儋州村社區的線網列整齊,布線規範有序。記者 林師堂 攝

“三線”整治後,儋州村社區線路更加整潔美觀。記者 林師堂 攝
三亞市天涯區儋州村社區黨委書記薛炳忠表示,“三線”整治不僅讓社區整潔有序,也消除了安全事故隐患。往後,社區将繼續推進“三線”整治工作,發揮相互監督作用,繼續保持幹淨整潔、文明有序的社區環境。
《社區那些事》專欄接地氣、談民生,以圖片或視頻為載體,從社區存在的“小事”為出發點,以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反映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報道與民生“心心相印”,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生活所在的社區,一些事情更是感同身受,貼近生活的社區報道專欄更能引起讀者共鳴,勉勵社區針對這些問題加以改進,幫助居民與社區和諧共處,營造越來越美好的生活氛圍。
在三亞,如果有居民遇到社區生活中的問題,可緻電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社區那些事》專欄熱線:18889995551或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爆料熱線:966123反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