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大寒時處三四九,天寒地凍冰上走。”從這句民諺之中,不難看出大寒時節的凜冽寒意。此時北方銀裝素裹,早已是白雪皚皚,南方也是寒風徹骨,冷氣逼人。大寒時節一般處于三九、四九的時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1月20日,就在除夕的前一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也就如約而至了。當然,在人們對農曆新年的熱烈期盼中,似乎大寒的冷意也沒有那麼難忍了。但大寒在歲終之時,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
清《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臘月賞雪(局部)
除夕将至 大寒節氣年味濃
“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中有載,可見大寒時節的寒冷蕭瑟的天氣。因大寒時節一般處于三九、四九的時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但因為我國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區在氣候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一些地區特别是北方地區,大寒節氣的氣溫是沒有小寒時低的。
“在成都,大寒時節的氣溫高低,取決于寒潮有沒有南下。”民俗專家劉孝昌說道,若遇到寒潮南下,則大寒時節為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民間俗語有說‘大寒小寒,無風自寒’。從字面上看,大寒應是天氣寒冷至極。但已臨近立春,且大寒時節一過就是春節,天氣再冷,都擋不住成都人過年的熱情。所以也有種說法,叫做‘大寒不寒’。”
劉孝昌說道,作為年尾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到來時雖是農閑時節,但此時家家都在“忙”——忙着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在大寒節氣到春節的這段時間中,民間會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動,譬如‘做牙’‘祭竈’‘掃塵’‘貼年紅’等。而等到這些習俗一一做完,農曆新年就已經近在眼前了。”
賞梅好時節 一座城市的冬日盛會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一首陸遊的《梅花絕句》,能夠看到在數百年前的宋代,當時的錦官城中已經是梅花不斷,香氣襲人了。可見,成都人自古就對梅花愛不釋手了。
而在陸遊之前,前蜀皇帝王建也是一個愛花之人,隻不過他所喜愛的不是芙蓉,而是梅花。據《華陽縣志》記載,王建據蜀稱王後,在成都開辟了一座“梅苑”。其後,梅苑形态奇異的“梅龍”,還引得愛花的陸遊“歲常訪之”,并著有賞梅詩。所以,在大寒節氣,當梅花“淩寒獨自開”時,也是一年中賞梅的好時節。
“這個時候,去杜甫草堂賞梅,是老成都人一直保留的習俗。”劉孝昌說道,不僅是杜甫草堂,在彼時的人民公園、文化宮、百花潭等地,都能看到盛開的梅花。“當然,到杜甫草堂賞梅還是成都人的最愛。”
杜甫草堂的梅花(圖片來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草堂的梅花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淵源,可以追溯至詩聖杜甫寓居成都時,他不僅在草堂遍植梅花,更留下了多首詠梅名詩,其中《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在杜詩七律中别具一格,曆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
“當步入杜甫草堂,舉目一望滿園千姿百态的梅花競相開放,紅梅似火、白梅淡雅……沿着花徑漫步前行,所到之處盛開的梅花與橋、湖等等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劉孝昌還說道,昔日成都人愛說:“梅開五瓣,花開五福。”這意味着梅花是傳春報春的吉祥之物,相傳觀賞梅花能夠給人帶來五福。
大寒已至,冬将盡,春将來。過了大寒,就是人們期待已久的農曆新年。所以,趁這個節氣,盡情享受節日熱鬧喜慶的團圓氛圍,等待春日的到來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