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現狀和建議?雖然90.30%的受訪青年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但僅有16.60%的人已經配置相關資産;在受訪青年中,有66.8%的人表示對個人養老金制度不甚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養老現狀和建議?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雖然90.30%的受訪青年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但僅有16.60%的人已經配置相關資産;在受訪青年中,有66.8%的人表示對個人養老金制度不甚了解。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出台前後,考慮配置公募基金的人數占比從6%大幅提高至25.8%;62.8%的受訪青年傾向于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獲取養老知識。
在養老理念的普及下,尤其是随着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台,青年人的“養老熱情”也被調動起來。近日,上投摩根基金聯合螞蟻理财智庫發布了《2022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圖鑒》(下稱《調查》),通過調研深度了解了不同年齡段的青年關于養老規劃的共性及個性,同時也希望更好地幫助廣大青年群體做出理性的投資判斷,引導和培養健康的養老價值觀。
從《調查》來看,雖然趁早為養老做準備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但僅有不足兩成的受訪青年表示付諸行動;雖然社會老齡化日益加劇,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逐步陸續出台,但大部分受訪青年仍認為,依靠穩定繳納社保養老金足以覆蓋養老問題;超六成受訪青年依靠社交媒體獲取養老知識,并表示對于信息的可靠性無法做出獨立判斷……當代青年在養老規劃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認同“養老要趁早”與“很少行動”的矛盾
據本次《調查》統計,雖然90.30%的受訪青年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但僅有16.60%的人已經配置相關資産,有43.7%覺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慢慢開始了解養老産品,同時,仍有39.7%的受訪青年表示沒有進行過任何行動。
很多時候,“知行合一”并不容易做到,對于上述當代青年養老規劃的矛盾心理,螞蟻理财智庫副秘書長楊俊表示,這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部分年輕人雖然認為養老應該提早,但是現在關注的事情更多還是職場晉升、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等問題;二是大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收入尚可,也有穩定繳納社保養老金,依靠“國家養我”應該不是大問題;三是相當部分人群認為新型養老模式不斷湧現,未來養老或許可以實現互助;四是我國養老金制度尚未完善,适合年輕人購買的養老産品和服務比較少,即使有想法,也很難得到陪伴和成長。
随着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社會養老保障需求也與日俱增,國務院于1991年首次提出了養老體系“三大支柱”的概念,逐步建立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相結合的養老制度。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随後,6月24日,證監會研究起草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個人養老金制度揚帆起航。
圍繞“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話題,在參與調查的受訪青年當中,有66.8%的人表示對此還不甚了解。談及未來參與個人養老金的原因,32.3%的受訪青年認為養老規劃也是理财投資的一種方式,可以幫助自己多積累一份養老儲備,同時有19.6%的青年表示更看重個人養老金制度未來或将出台的稅收優惠。
“這和我們國家當下特定的發展階段相關。養老是一個國家體制的核心特征,而我國在過去幾十年剛剛經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個人養老金制度剛剛起步,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養老觀念相對于成熟國家比較薄弱也比較正常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建立的過程。” 上投摩根資産配置及退休金管理首席投資官恩學海表示,“我們相信,随着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不斷完善,青年群體參與養老投資和提前進行規劃的動力有望顯著提高。”
養老目标日期型産品更受青睐
具體到當代青年為養老所作的準備上,本次《調查》也發現了幾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例如,收入越高的群體越舍得為養老儲備花錢。絕大多數受訪青年(83.0%)認為,每月的勞動所得用于養老儲備的部分,隻能控制在月收入的20%以内;不過,年收入50萬以上的人更舍得在養老這件事上“花錢”,有一半的人傾向于将月收入的20%以上投資到養老上。
在具體的養老産品配置上,據本次《調查》統計,商業養老保險、終身壽險等分紅返還類産品最受青年群體青睐(65.3%),其次為儲蓄存款(54.6%)、銀行理财(37.9%)和公募基金(25.8%)。值得注意的是,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出台前後,考慮配置公募基金的人數占比由6%大幅提高到了25.8%,養老目标基金的關注度顯著上升。
楊俊進一步分析指出,目前全市場養老目标基金規模已達千億,其中85%左右為目标風險型産品,15%左右是目标日期型産品,但從螞蟻财富的後台數據來看,目标日期型産品卻占據代銷主流,産品在供應端和需求端差異較大,未來還有很多可以進化的空間。
恩學海也表示,在海外的養老基金中,目标日期型産品占據較大份額,上投摩根也正在計劃發行目标日期型産品,并将在股東方摩根資管的投資體系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造。
“目标日期型産品的核心的是下滑曲線的設計,摩根資管已經有一套自己的體系,但它落地到中國仍然需要本土化改造。比如,我們需要把國内底層人口數據、個人投資者偏好、儲蓄率等因素考慮進下滑曲線的設計當中。” 恩學海表示。
建議:通過小額高頻的定投進行養老投資
作為生長在互聯網的年輕一代,青年們的養老觀也深受信息化社會的影響。《調查》中,62.8%的人表示會從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型社交平台上去獲得養老信息,其他依次為金融平台(52.8%)、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51.5%),但約67.1%的受訪者表示對于信息的可靠性無法做出獨立判斷,養老投教工作任重而道遠。
為此,恩學海和楊俊也在采訪中表示,當代青年人的偏好千差萬别,未來需要更多平台、更多機構提供更多元的投教内容以及差異化的服務,他們對年輕人的養老規劃和投資提出了兩大建議:
首先,年輕人不應該把養老投資與低風險低收益等同起來,而應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長期視角看待養老投資。事實上,養老投資的周期較長,而年輕人抗風險能力也較強,因此,年輕人可以關注權益類資産占比較高的組合,在承擔高風險的同時争取長期高收益。
其次,年輕人可以采用小額高頻定投的方式,提前為養老做一些長期配置,減輕未來在養老方面的焦慮或者壓力。
恩學海認為,養老投資最大的風險之一,是這筆資産的收益不足以戰勝通脹。而想要克服這樣的風險,一方面需要堅持長期定投,這是養老基金的核心假設;另一方面需要承擔合理的風險,這方面可以借助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專業機構的力量。優秀的養老産品可以在承擔合理風險的基礎上,通過資産配置減少如個股風險、主題投資風險等非系統性風險,為投資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解決方案。
最後,楊俊也提示到,年輕人還是要整體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适合自己的産品。同時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警惕打着高收益的虛假宣傳和養老騙局。
責編:李雪峰
校對:祝甜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