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

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1-29 10:42:49

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頭号周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電視劇于成龍中一些名詞的解釋)1

于成龍電視劇内容介紹

#頭号周刊#

近日央視熱播大戲《于成龍》廣受好評,在“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從政道路上,出現了一些“官職”的名稱。在以往的曆史劇中也有出現,我的很多學生對這些“官職”的概念比較模糊,而且清代官制複雜細緻、虛實有别,下面就對幾個主要地方官職(清代)簡要說明一下:

縣令。明清時期的正式名稱為“知縣”或“知縣事”,一般為“正七品”,為一縣的最高軍政長官,相當于縣委書記、縣長。

縣丞。正八品,地位僅次于縣令,協助縣令工作,相當于縣委副書記、副縣長。

縣尉。一縣的第三把手,主管治安,相當于縣政法委書記、縣公安局長。

知州。一般是從五品文職官員。品級有别,分直隸州和散州,前者同“府”,可下轄若幹“縣”,相當于地級市委書記、市長,隸屬于“省”;後者與“縣”同級,隸屬于府、道,不轄縣。

知府。尊稱“府台”,四品,主管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相當于獨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

道台。正式名稱為“道員”,一般為四品,職能分工不同,又分為“河道”、“糧道”、“茶馬道”等。

布政使。全稱“承宣布政使”,尊稱為“藩台”,一般為二品,協助巡撫負責一省政務及錢糧,相當于省委副書記、省長。

按察使。全稱“提刑按察使”,尊稱為“臬台”,一般為三品,與布政使平級略低,主管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及一個省範圍的刑獄案件,相當于省公安局長、省檢察院院長、省法院院長,同時也對巡撫負責。

巡撫。尊稱“撫台”,從二品,加銜(一般為兵部侍郎銜)可為正二品,主管一省行政、軍事、監察,為一省最高長官。

總督。尊稱“制台”,正二品,加銜(一般為兵部尚書銜)可為從一品,主管多省軍政,權力大于巡撫。通常所說的清代的封疆大吏“八總督”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陝甘總督。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隻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厘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其他關于清代中央官制和軍制内容在這裡就不再說明了。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作如下回答:

1、清代的“官”、“僚”與“吏”有什麼區别?

答:簡單地說,官”(正職)與“僚”(副職)有“品級”劃分,屬正規編制,通過蔭襲、保舉、科舉、捐納等方式被選拔,由朝廷(吏部)任命并發放俸祿的國家正式公務員,所以稱為“朝廷命官”;“吏”不屬國家編制,是由“官”自行招聘到府衙裡的“辦事員”,工資由“官”自己支付或按規定從本地稅賦中的“辦公經費”中支取。劇中的刀筆吏(領導秘書)柳晉陽和捕快(刑警隊長)雷翠亭都屬于于成龍招聘來幫助工作的“吏”。有“國可一日無官,不可一日無吏”的說法,可見其重要性。

2、“師爺”與“幕賓”是什麼身份?

答:“師爺”也稱作“幕賓”、“幕僚”、“幕友”、“西席”,是幫助軍政大員辦理事務的文人學士,同時出謀劃策,相當于幕主(老闆)的“智囊”和“私人顧問”,類似于戰國時的“食客”和“謀士”,既非“官”也非“吏”, 多數是功名在身的落第文人,無品無級,但地位高、身份貴、工資多,需博聞強識、精通事故,甚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代“官”行事。根據職責不同,也分為章奏師爺、錢谷師爺、書禀師爺、朱墨師爺、庫款師爺、籌饷師爺等。劇中的周瑞和就是于成龍聘請的“高參智囊”。

3、清代官員對皇帝自稱“奴才”與“臣”有什麼不同?

答:劇中的納蘭明珠對皇上自稱“奴才”,陳廷敬卻自稱“臣”,對于旗人而言,都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奴才”,是一種比“臣”更“高等”的身份。标準是看是否“在旗”,有的滿人屬于賤籍奴隸,不在八旗之列,所以也不能自稱“奴才”;有的漢人屬于“漢軍八旗”,就可以自稱“奴才”。所以在清代,“奴才”不含侮辱和鄙夷的色彩,是一種政治隸屬,不能亂用和“冒稱”。

4、 “火耗”是什麼鬼?

答:簡而言之,清代向百姓征收稅費,自明代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後,統一征收白銀,由于收上來的絕大多數是散碎銀,甚至有磨損嚴重的麻銀,需要将其熔化鑄成大錠上繳朝廷,這過程中的損耗就叫做“火耗”( “耗羨”的内容之一)。這種“附加稅”是需要百姓(納稅人)支付的,屬于合法的“攤派”,數額的多少由地方政府自主劃定,且所得利潤也歸地方,一部分用于“熔鑄”工作中銀商、工匠等勞務費和官府辦公經費,絕大部分落入了各級官員的私人腰包。這是合法的,因為清代實行“低俸制”,隻靠工資遠不能滿足地方低級官僚的日常開支、養家糊口和送禮賄賂,所以“火耗”算是一種“補貼”。由于官僚的貪婪,導緻地方“火耗”過重、貪腐成風、百姓困苦,所以到了雍正初年實行“耗羨歸公”,降低“火耗”征收比例,統一上繳國庫,拿出其中一部分向地方低級官員分發檔次不同的“養廉銀”,以緩解低級官員的“低薪”困難。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征稅權力,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的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有積極作用。但州縣官于額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吏治。

5、“卓異”有多榮耀?

答:清代官員三年一考核,由吏部考功清吏司承辦,對北京官員的考核稱為“京察”,地方官員的考核稱為“大計”; 武官的考核,稱為“軍政”,由兵部職方清吏司承辦,其考核方法與文官的大體相同,隻是每五年舉行一次。考核标準為:守(操守)、才(才能)、政(政績)、年(年齡);成績分五等(其餘兩等是年老、有病,不再列舉):卓異(清正廉潔、治安穩定、政績突出等,皇帝召見,賜匾升遷)、不謹(行止有虧、作風腐化,拟革職)、罷軟(毫無政績、推诿扯皮,拟革職)、才力不及(能力低下,拟降兩級)、浮躁(欺上瞞下,虛誇不實,拟降兩級)。在清朝的官僚體制下,僅“清廉”一項就是極其罕見的,能評上“卓異”相當難得,于成龍三次獲得殊榮,難能可貴。

6、于成龍有權斬殺赫裡嗎?

答:于成龍是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從一品;赫裡是江甯将軍,全稱鎮守江甯等處地方将軍,為清代統領江南駐防八旗軍兵的最高統帥,正一品。從這裡看,于成龍是赫裡的下級,但于大人是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是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相當于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赫裡隻是一個軍區司令,所以于成龍是可以對赫裡将軍進行懲治的。

7、于成龍進京面聖,家人為什麼還要訂做新官服?

答:清代官服皆須官員自行購置,甚至皇帝賞賜之物有些亦如此。比如清代皇帝常賞賜官員花翎,以示獎勵。這種賞賜,多數時候隻是賜予其資格,花翎需要官員自行購置,其價格因眼數不同從數十兩到數百兩不等。賞穿之黃馬褂,有些情況下也是受賞者自行制辦。清代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較為貴重,因此一般價值都頗為昂貴,而且更替也十分頻繁。所以為官之初,購置官服,對很多官員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很多缺乏經濟實力的京官不得不長年借用官服。

8、“大人”、“老爺”的稱呼是随便叫的嗎?

答:清康熙年間,科舉考試中“舉人”可稱“爺”,中“進士”, 可稱“老爺”。官場中,府、道以上稱“大人”,州、縣稱“大老爺”、“太爺”。所以,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叫“大人”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