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7 03:34:17

随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市發展的模式已發生了明顯轉變,“增量擴張”逐步向“存量提升”轉移,城市更新已成為如今建設的主流。

為了防止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開發建設出現,提出“以人為本”的城市“微更新”,“微更新”着眼于小尺度的城市和社區空間,雖然規模有所減小,但設計師仍需要面對複雜現狀與多樣需求的挑戰。

而随着一個個“微更新”項目的積累,整個城市也将呈現出更加積極的面貌。

橋梁,無論是跨河大橋、人行天橋還是高架橋,甚至是随着城市發展而逐漸廢棄的高架鐵路,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交通空間。

而橋梁在給人們帶去便利的同時,也産生了一系列附屬空間——橋下空間。這些空間幾乎是所有大型城市都會面臨的問題,這些被擡高的、體量巨大的高架設施在城市中投下了長長的陰影,也帶來了空間昏暗、封閉、噪音大等普遍印象。

随着城市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這些灰色空間自身的場所價值和美學價值逐漸‍顯現,隻要經過得當的改造,完全能從中誕生出新的公共空間類型。

之前有整理過一篇咱們國内的橋下灰空間,精細化的設計探索

而關于橋下空間的改造,國外橋下空間更新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外橋下空間的設計和利用。

1、創造出新型商店模式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

改造前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

要說到國外橋下空間改造,就不得不提東京中目黑高架下,這個項目被稱為“史上最牛橋底空間”,獲得2017日本設計界最高榮譽Good Design獎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

改造前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5

改造前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6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

設計理念:整個項目改造以“共享屋頂”為設計理念,讓各種各樣的特色店鋪共享"同一個屋頂下"的空間。在這裡人們可以共享"時間、空間、想法"(SHARE),創造出新型商店模式,成為"中目黑"新特色文化的發源地。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7

改造前的中目黑站西入口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8

改造後中高架下商業和車站形成一體化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9

改造前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0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高級西式餐廳

支撐高架鐵路的結構柱和結構牆采取“不掩蓋而是靈活運用”的設計,通過照明亮化設計消除高架下空間的壓抑感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巧妙設計形成具有高級感的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1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西班牙特色餐廳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2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新設壽司店

這條高架橋全長約700米,以中目黑站為起點,往代官山站方向共新設6間商鋪,彙集了日本最美書店、咖啡廳、餐廳、服飾店等多元化人氣元素,在當時極大程度颠覆了人們對一般高架下空間的想像。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3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4

改造後的高架下空間

"中目黑高架下"的店鋪外裝設計獨具匠心,店内空間設計各有特色,設計中很大限度尊重每個店鋪的個性。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5

中目黑茑谷書店

在外觀上通過連續性的屋頂設計并融入中目黑獨有特色使700多米的高架下商業街形成了一個整體,并和周圍的城市空間充分保持協調。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并且成功的高架橋改造案例,将原本黑暗、壓抑、單調的空間變為明亮、動感、活力的空間。

2、社區活動和休閑空間,賦予橋下更多可能性

交橋下的空間被改造,能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和鐵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6

改造前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7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8

改造後 ©Kyungsub Shin

韓國首爾的鐘岩洞立交橋下有15至20米寬的廢棄空間。這段高速公路位于兩條高速公路的交叉口,因此常發生習慣性擁堵。場地附近的三個城鎮都擁有大型住宅區和教育設施,但缺少公園和綠地等公共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19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0

改造後 ©Kyungsub Shin

所以根據項目周邊進行改造,将打造不同功能的特定空間。

1、多用途文化空間:可以進行健身課程、表演、講座等休閑活動。

2、社區空間:可以進行普拉提、展覽、小型聚會等相對靜止的活動。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1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2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3

改造後 ©Kyungsub Shin

位于内部的多用途文化空間、社區空間和創意庭院之間都設置了折疊門,使其内部空間可以自由擴展和分割。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4

改造後 ©Kyungsub Shin

走廊可以作為休息空間,每一根柱子都有不同的尺寸和跨度。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5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6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7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8

改造後 ©Kyungsub Shin

項目建築整體為鋼結構與木結構,鋼結構為建築提供了穩定的支撐,添加紅雪松,木闆平衡了鋼框架的冷感,展示了敏銳的結構美學的同時突出了木材特有的溫暖氛圍。

3、高架橋下藝術館,對藝術和自然的全新視角

處在交通極為密集的高架橋下方的空間,極易受到密集的交通、噪音和廢氣的影響。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29

建築外觀 ©Orhun Ulgen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0

建築夜景 ©Orhun Ulgen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都會的Mecidiyekoy廣場就是這樣的空間,當地政府毅然決定改造,以創造一個更宜人的環境并成為孕育和展示當代藝術的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1

向廣場滲透藝術氛圍的建築 ©Orhun Ulgen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2

與橋下空間融為一體的建築 ©Orhun Ulgen

這些建築物用大量的玻璃立面,遠看就像浮動的檐篷,從外部看去與周邊環境毫無違和感,也提高了廣場環境對建築的滲透性。

Mecidiyekoy廣場的總體規劃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整體将改造為兩部分:

1、一座藝術館:人們既可以從人行道觀看,也可以進入空間内體驗展覽。

2、一座書店:旨在重點振興和展示廣場及其周邊地區已被遺忘多年的文化。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3

藝術館内景 ©Orhun Ulgen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4

書店入口 ©Orhun Ulgen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5

通透的玻璃幕牆 ©Orhun Ulgen

提供了一個對藝術和自然的全新視角,建築物360度玻璃外立面的旋轉玻璃門,能捕捉到彼此對話的和諧。

該項目于2021年10月竣工,現已向公衆開放。

4、改變功能單一的既有設施,建立新的獨特且持續發展的功能空間

多倫多Gardiner高速公路下方的空間,改造後為一處占地約7英畝的開創性的城市景觀,塑造為一系列戶外空間、步道和服務于社區及創新活動的場所,被稱為Bentway項目。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6

項目實景圖

項目設計概念的出發點在于既有的結構本身,改變功能單一的既有設施并建立新的公共體驗:完成一次充滿力量的“重生”。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7

場地平面圖

公共空間和步道将公路周圍的七個街區串連在一起,不僅拓展了通往約克堡國家曆史遺産地和中央濱海區等核心區域的路徑,還為多倫多市帶來了新的集會場地。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8

市民空間

該場地包含:約220米的冬季冰道、露天劇場及看台、步行道和自行車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39

冬季冰道

約220米的冬季冰道是該項目第一階段标志性的部分,随着不同季節變化而發生變化,在冬天就成為冰上樂園,供人們在此體驗滑冰的樂趣;在夏季成為一條經過兒童戲水公園的小路,很好地适應了冬夏兩季的需求。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0

多彩多樣的氛圍

冰道部分還将繼續擴大以形成約1公裡長的循環冰場,同時将約克堡遊客中心和約克堡圖書館連接起來,将成為城市中心區規模最大、體驗獨特的滑冰勝地。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1

Strachan露天看台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2

木制階梯平台

露天劇場及看台,露天劇場可以舉辦大型表演和開放活動,看台座位由黃色雪松木闆構成,還有一系列可轉動的背景牆,可以阻擋來自附近公路的噪音。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3

Strachan Gate露天劇場和活動空間

人性化的是公共空間還配備了洗手間和綠色空間,用于服務下方的表演人員。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4

步道與地形:新的步道帶來促進了路徑的聯系和互動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5

Bentway步行道:清晰且連貫的多用途步道在滿足步行者需求的同時還為整個項目提供了連貫且便利的動線。

Bentway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在Gardiner高速路下方和約克堡大道上方接連建成,将一系列向公衆開放的地塊串聯起來。

Bentway項目采用了輕影響力的雨水管理方法,将自然的滲流過程在景觀中展示出來,而非借助管道輸送地下水,從而減緩了城市下水道系統的壓力。

雨水系統能夠收集來自高速公路的雨水并使其保留下來以促進場地的過濾和滲透。

項目在場地的材料使用上也非常的用心,以小的投入實現大的成效:

鋪地系統将重點集中在材料的循環利用上,其中包括大量從Leslie Street Spit回收的建造廢料(Leslie Street Spit是一個垃圾填埋湖,在過去的50年間,這裡彙集了多倫多大多數的建造和拆建廢料)。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6

黃昏中的Gardiner高速公路

還有一些小細節:

混凝土立柱上的數字原本是修建時所做的标記,改造後被塗上了反光漆,夜晚可以重新發揮尋路系統的功能。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7

持續發展的場所:所有的空間都具有靈活性和自然發展的潛質

項目新穎的橋梁設計采用了由玻璃纖維進行密封的膠合木系統,能夠借助高速公路結構的多餘承載力,通過從既有柱子上拆下的摩擦力鉚合扣件使橋梁懸挂在Gardiner高速路下方。

Bentway項目精巧的構思和設計使其能夠随着場地環境持續生長,把原本被遺忘的城市地帶重新賦予意義和體驗。

再如墨爾本的橋下空間,在鐵路線下的社區活動站點提供了運動場所及娛樂設施。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8

全新開辟的活動空間和連接走廊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49

“低線”融入生活提供全新的公共參與和娛樂的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50

鐵路線下社區活動空間

整個項目鮮明的顔色和圖案與活動場地相輔相成,打造一處獨特的、生氣蓬勃的和具有高度可識别性的空間。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51

運動場所及娛樂設施

同時為附近居民提供一處全新的公共參與和娛樂的活動公園。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52

小區微空間景觀改造(國外橋下空間的改造)53

鐵路線下社區活動空間

該項目完美展示了如何改造鐵軌沿線的可利用空間,通過傑出的城市設計,為個人及社區提供有利環境。

結語:

天橋下方的空間并非一定要被忽視,或者變成傾倒垃圾或停車的場所,這些空間隻要稍稍加以設計和利用便可成為積極的公共空間。

為社會、為居民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