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傳》第二十四回裡,有一段關于潘金蓮與武松初相見的描寫:
那婦人叉手向前道:“叔叔萬福。”
這是很唯美的一個場景。
當時的潘金蓮,作為嫂嫂,很禮貌的給武松行了一個萬福禮!
什麼是“萬福”呢?
這通常是女子行的一種見面禮,具體流程為:
兩手抱拳舉在胸前,左手下,右手上,上下數次拜揖,也叫“拜拜”。
簡單來說,萬福就是女版的作揖。那麼作揖是什麼?
作揖是男子行的一種禮,右手上,左手下,握成拳狀,上身要傾斜,将拳垂下膝頭,再舉過臉頰,之後緩緩放下來,舒拳。
這麼一對比,就會發現,女子的萬福比男子的作揖輕松随意了許多。也可以看出,古代禮節對男子是比對女子是要苛刻的!
但,不論作揖還是萬福,都藏着古人在見面時的深層教養!
除了作揖、萬福這兩種最為基本的禮節,還有個更高端的禮節叫——叩首!
叩首簡單理解就是磕頭,但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撲通”一聲的那種。它也是有具體動作的:
兩腳并立,左腳先邁出向前,右邊膝蓋彎曲落下,落地後,左腳收,跟着跪下來。與此同時,兩手放膝前,頭盡量的低!
這裡男女也不一樣,男子反複叩首是需要起身重來的,女子稍微擡頭就可以。
此外,叩首禮的輕重也不同,會根據不同人群與場合決定次數與動作。
比如: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古代這些禮節是封建桎梏,但這其中所蘊藏着的敬畏心、儀式感,又何嘗不是一種教養?
叩首之外,還有一種距離我們很近的見面禮,叫——請安!
請安,最流行的時刻是滿人入關後。
當時,北京城的旗人之間,最愛行請安禮。就連街頭巷尾,都不乏他們互相請安的場景。
請安究竟和叩首有何分别呢?
請安是單膝跪地,“跪拜退一足”!
具體是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彎曲右腿的同時,右手跟着垂下來,到鞋子附近。其實就是,清宮戲裡阿哥給皇帝請安的那個姿勢。
還有一種禮叫做請大安,是臣子對皇帝和貴族行的禮。這算是請安的升級版,右腿跪完,左腿得跟上,跪完要迅速起身。
這裡插一句:旗人貌似比漢人注重時間,請安速度要快上許多。具體可以腦補清宮戲裡大臣行禮的畫面,又拍又跪的,那套動作可是快準狠!
對了,請安時候,女子是不用下跪的!
女子隻需要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半蹲前傾就可以!
所以說,潘金蓮一句“叔叔萬福”,可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見面禮,而是古人刻在骨子裡的優雅教養的體現。
雖然,如今的我們,很多時候會對古人那一套繁文缛節嗤之以鼻。但是,缺乏儀式感的我們,總會覺得自己身上少些什麼。特别是,見到尊敬的、喜歡的人時,想要表達,卻一時也想不出表達的方式。
最無奈的是,走在街上,碰上了熟人,甚至親人,我們有時候竟然隻能說出一句蒼白的“你吃了嗎?”
相比于“你吃了嗎?”,“叔叔萬福!”實在是顯得有教養太多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做一個反思:在追求自由、平等的新時代的同時,我們是否不小心丢了些什麼?
我自然認為那些跪拜禮是含有不公與等級分化的,但一杆子打死的卻不僅僅是封建桎梏。
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條路上,我們都需要多費些功夫。
比如,打擊等級分化的道路上,那些飽含敬畏的小儀式是可以留下來一些的。也或者,可以簡化、修改!哪怕不能真的行一個萬福禮,嘴裡喊一聲“萬福”,也是蠻溫馨浪漫的!
最後,願我們的生活能夠慢下來,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變得厚重起來!也希望,下次見面時,大家别永遠隻有一句“你吃了嗎?”或者是西化的“嗨”和“哈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